探究体验式传承下湖北非遗年轻化可行性研究
——以荆州花鼓戏为例

2018-04-01 12:14张曼丽舒淇刘雨欣丁典冯静静周金伟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花鼓戏荆州湖北

张曼丽 舒淇 刘雨欣 丁典 冯静静 周金伟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古老戏曲入耳来,非遗之音动心弦。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一直以来深受政府重视以及群众喜爱。

而湖北的戏体现着湖北文化多元的特征,是荆楚文化"博"的缩影。戏曲类非遗项目正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一个重要载体,我省非遗项目中,传统戏曲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随着社会大发展,湖北戏曲遭到现今年轻人的冷遇,依赖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峻的考验。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充分认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勇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调查目前的荆楚非遗传承现状,探究体验式传承下湖北非遗年轻化的可行性,一唱众和大学团体实践队前往荆州市市内、江陵县、马家寨与潜江市等周边地区进行为期5天的名为“探究体验式传承下湖北非遗年轻化可行性研究(以荆州花鼓戏为例)”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新闻工作者、政府官员以及戏剧文化传承人等进行了深入沟通与探讨。

在与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桑教授和荆州文新广局钟主任的交流中知道荆州市很早就成立了非遗专门的学习基地,对地方非遗保护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的非遗传承院进行了参观,并采访了朱校长。朱校长一并的传承人正在做的荆楚非遗学习研究院设立了诸多非遗学习课程,主要以手工艺为主,并在互联网上面对公众开放了各类夏令营等模式,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达到创新体验感下的现代化传承概念。他十分肯定我们现在的大方向,并且有谈到希望我们继续在新媒体这方面做下去,在不久能够为我们提供他的非遗研究院作为站点基地。在和朱校长、长江大学非遗社前任老社长的交流学习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非遗传承与现代化传播媒介相结合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调研队伍对荆州市江陵县金桥村的一些花鼓戏老艺人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荆州花鼓戏的表演主要集中在过年时期,正月里老艺人们聚在一起为大家进行采莲船等一系列节目表演,但在日常中宣传表演机会少、民间艺术活动范围小,在当地村里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因此观众范围也有所限制,文化自然而然不能得到较好的传承。通过与江陵县政府宣传部廖书记沟通,我们了解到目前对爱好非遗,爱好戏曲的艺人的挖掘力度是不够的,与此同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频次不高。另一方面,从业务上来说目前的经费保障不足,单方面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多方面的力量。需要将文化娱乐化,融入生活,才能让年青一代更好的接受。适龄文化传承人缺失是如今我省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进行国家政策性扶持、抢救性宣传纪录片的拍摄、定期展演等,如何让更多的青年群体了解到这样一些非遗文化宝贵财富,在多数人中能够挑选优质传承人是当代大学生应自主去挖掘探究的问题。

荆州花鼓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明珠,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旧有的传承方式与时代需求逐渐脱节,年轻一代接触荆州花鼓戏艺术精华的机会越来越少,荆州花鼓戏其实也在面临着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带来的新课题、新考验。

在前往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研究院进行了采访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老艺术家为我们表演了荆州花鼓戏,带我们参观了演员的舞台以及后台化妆室、服装室和道具室,同时亲自指导队员,让队员穿上演出服装来亲身感受荆州花鼓戏,据答主任介绍,目前相关数据统计荆州花鼓戏的受众已有2000万,每年有100场送戏下乡活动,这些活动的受众主要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戏迷联谊会”, 专业和业余人员都能够进行交流学习,且年轻层次分布不均,最小的18岁。令人惊喜的是,戏迷社群中年轻人相对居多,且活跃度较高。

而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非遗在传承途径和方式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究。一是非遗传播形式还属较为原始,并没有研究下相关有效可行的措施去进行实践和推广。二是传承人自身的传承创意不足,且所做有限。在剧种方面,“新”与“旧”的结合转变存在争议,难以把握。三是地方政府机关年轻群体的缺失也导致了宣传技术手段和渠道不能够随着科技发展进行革新和创意体现。花鼓戏本身缺乏精美的现代化包装,数字化传播粗糙、贫乏这一现象无法得到良好的改变。四是地戏班的舞台技术和演员艺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常态化的剧场表演,以至于看到的花鼓戏不是政府买单的户外搭台就是家里红白喜事唱堂会,给年轻人一种错误信号,剧种艺术性不高。五是目前对爱好非遗,爱好戏曲的艺人的挖掘力度不够,资金保障的不足也限制了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的频次。但令人惊喜的是,目前所存在的戏迷社群中年轻人相对居多,且活跃度较高。

如今社会大环境改变,年轻人的选择趋于多元化。另一方面,年轻人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文化审美心理已然发生转变。这些现象和所发现的问题都表示:荆州花鼓戏的文化传播形势存在断层现象,年轻一代不能够主动了解,而文化本身也缺少一个专业而系统的宣传方式能够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将非遗文化娱乐化,融入生活,使年轻一代更好地接受也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年轻人了解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并非纸上谈兵。这时,探究体验式传承下湖北非遗年轻化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湖北省非遗文化地方之乡走到田野间我们可以看到老艺人身体力行的在做着自己喜爱的文化艺术表演,以此为乐;而走在城市中,无论身旁矗立着再仿古的建筑,快节奏的步伐下也着实缺失了那一份传统文化本身的天真与烂漫。IP文化的崛起,互联网+的传播速度让我们不得不猜想也不得不努力,是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戏曲方向还是手工艺雕刻,都能够以另一种科技的形态重现大众生活?

信息时代戏曲式微已是不可避免,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在努力,而我们将对戏曲多元表现形式进行再思考,再调整。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花鼓戏荆州湖北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The rise of China-Chic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驰援湖北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崛起的荆州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