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功能与“宝宝”所指的扩展

2018-04-01 12:14王聪聪刘希瑞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听话者人际用法

王聪聪 刘希瑞(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引言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1985)提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并具体分析了这三种功能在英语中的体现形式。本文主要就其中的人际功能理论进行分析。

语言的人际功能主要指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引用),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括交际角色关系,即讲话者或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提问者与回答者,告知者与怀疑者等之间的关系。

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可以随时改变他的“言语角色”,如陈述自己的见解、提问、下命令、作指示、表达惊讶或恐惧的情感、表示怀疑等。尽管语言的言语角色多种多样,但它最基本的任务只有两个:给予和求取。讲话者或给予听话者某种东西,或者向他求取某种东西。单就这两个基础范畴来说,我们已经涉及较复杂的概念:“给予”意味着“请求接受”;“求取”意味着“请求给予”。这就是说,讲话者不但自己做事,同时还要求听话者做事。由此可见,讲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个讲话者与听话者的交流过程:就听话者而言,“给予”隐含着“接受”;“求取”隐含着“给予作答”。

交际中的“交流物”也可分为两类:(1)物品和服务(2)信息。如果讲话者讲话的目的是让听话者为他做某事,如“请关上门!”或给予他某项物品,如“把水递给我!”那么在这一交际过程中所交流的就是物品和服务。如果讲话者讲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告诉他某事,如“今天星期几?”或“你在那等我?”那么在这一交际过程中所交流的就是信息:听话者只需要用语言作答即可。当交换物是物品和服务时,严格地讲,交换物是非语言的。所以,听话者可以做出的反应是有限的或者接受或给予,或者拒绝。当交换物是信息时,它才有了语言的性质。语言既是交换的信息,又是交换信息的手段。(胡壮麟 朱永生,2017)

在此可以根据人际功能中的言语角色和交流物的类型来分析当说话人以“宝宝”自称时所传达的信息。

2.代词“宝宝”的传统用法

宝宝一词用法的扩展不是出于意外,也不是随机的现象,即不是因为某个随意人的创新使用而意外变得流行,它用法的扩展是有迹可循的,或者说是可推导的。本篇论文根据对“宝宝”传统用法的分析进而找到与它时下扩展用法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推敲出一些旧词新用现象的原因。

根据新华字典(2011),宝宝是对小孩子的亲昵称呼。是爸妈或家人对婴儿或幼儿的昵称。古时候,父母有了孩子之后都如获珍宝。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宝贝。而“宝宝”作为叠字,更凸显出孩童作为称呼对象的可爱与童真。由此得出,“宝宝”一词最开始是仅限于亲情关系中的。

如:“你家宝宝几岁了呀?”“宝宝放心,妈妈会一直爱你的。”“宝宝好像生病了,咱们快去医院吧。”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句子中,“宝宝”一直都是作为人称代词出现的,单从语法上来说,“宝宝”的功能和“你”“他”等词的功能相仿,但如果考虑到语境意义,“宝宝”本身又代表了一种喜爱,宠爱的感情色彩,是纯粹的功能语法代词“你,他”等所不具备的。它涵括了说话人对会话对象的情感表达。因此,正是由于“宝宝”的这种情感功能,后来才让它的用法率先从亲情领先拓展到爱情领域。

在恋爱关系中,“宝宝”指男方对女方的昵称。一方面,从人际功能的言语角色上来分析,男方毫无疑问是语言情感付出的一方,而相对应地,女方则一般是语言情感接受的一方。这里的语言情感指的是情侣之间的日常对话或者互诉衷肠时双方的情感表达角色。说的更通俗点,即男方负责输出情话,女方则负责接收。在这之中,情侣之间的亲昵称呼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这点可以从我国一代文豪徐志摩对家妻陆小曼的家书中得到很好的印证,在《爱眉小札》中,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称以及对自己的花式署名高达十余种,这些都表达了沐浴爱河人们的日常互动。而“宝宝”所附带的情感重度和厚度是符合伴侣之间的情感寄托的。如前面提到的如获至宝。另一方面,中国曾经长期为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心理定势影响颇深,这些社会价值观念都使得男性的社会地位往往高于女性,虽然现在社会高度发展,但这对中国的男女关系仍存在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闫亚平,2007)男方习惯将女方当做“不懂事”的孩子哄着。而“宝宝”一词原本的设定即形容孩童,这一点刚好满足了男方的某些心理特性,而大多数情况下女方也乐意被当做“不懂事”的孩子,享受着盲目的宠爱。所以这也推进了“宝宝”一词在情侣中的应用广度。

以上两种情况中,“宝宝”都是用于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均是被人称呼,如论文已说明的,相当于功能语法代词“你”和“他”。而从未以第一人称出现过,即没有以“我”的功能出现过。然而,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开始以“宝宝”自称(尤其以女生居多),并且趋势愈来愈明显。并且所表达的对象也都是同龄人。“宝宝”一词开始频频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而这也就是我们这篇论文所需要重要讨论的一节。

3.代词“宝宝”用法的扩张。

在“宝宝”一词充当第一人称的扩展用法中,与传统用法最大的不同即是说话人存在对自身的一种角色认同感。即说话人在自称为“宝宝”的言语过程中,是以“宝宝”这一形象自居的,并通过运用这样一种角色形象去行使某些特权。而“宝宝”在传统用法中一直作为被别人形容的角色,被形容者自己接受到的情感信息只是“我在被保护,这个称呼在表达他们对我的爱”。并没有扩展用法当中的“我是宝宝,那我就应该享受这个词所带来的特权”。

其实“宝宝”一词本身并不具备什么特权,这里的特权还是来源于传统用法中“宝宝”形容的对象,即孩童。因为我们所说的扩展现象不仅指语法功能上第一人称功能的扩展,并且还有指代范围的扩展。由最初的孩童,到恋人,现在扩展到广大青年男女。这个特权即是对广大情难男女说的,因为他们本身并不是传统语法上的“宝宝”,而现在,在用“宝宝”一次形容自己时,希望得到的即是真正的孩童宝宝们的一些“特权”,比如胡搅蛮缠,被宠爱,被原谅,被送礼物等等。这一点可以用我们在引言中提到的语言人际功能中的“意义潜势”来进行剖析。讲话者使用“宝宝”作为自己的人称代词,将自己代入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者推断,同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这点和言语行为过程中的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异曲同工之妙。(沈红丹,2014)

首先通过对意义潜势中所涉及的言语角色的权势关系分析,其实讲话者对自己使用“宝宝”这一词时,已经侧面承认了自身行为的一种幼稚化。并将自己放置到了权势关系中较弱的一方。如以下例句:“啊又吃胖了,宝宝不开心了。”“哼,本宝宝不理你了。”“快点过来哄宝宝”“宝宝要吃冰激凌”等。我们先做一个对比,不妨把这些句子中的人称都换成“我”来对比一下句子的语境。“啊又吃胖了,我不开心了。”“哼,我不理你了。”“快点过来哄我”“我要吃冰激凌”。这样一比较,很容易发现后者语气略强硬,甚至有点些许命令的语气,这对听话者来说,仿佛是在强势的要求我去为你做事情。这往往会使听者产生反感心里。而分析比较前者,“啊又吃胖了,宝宝不开心了”,“哼,本宝宝不理你了”。这两句语气似乎是在傲娇,在等着你来安慰“我”或者哄“我”,潜台词即“我”这个“宝宝”需要你的安慰了。后两句“快点过来哄宝宝”“宝宝要吃冰激凌”,是以“弱者”的身份去向听话者撒娇,等着听话者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并且得到一种“虽然我的要求可能会有些不合理但是你不能跟我计较因为我还小”这样的特权。

其次从言语角色中交流物类型的“给予与求取”角度分析。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句子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向听话者求取,索要或者要求某些东西,属于对交流物类型的定向选择。这与“宝宝”一词在传统用法中所指的属性有了重合点。传统用法中的所指是婴儿或者孩童,他们的年龄属性就是求取,衣食住行无一不需要别人给予。而对他们自身而言,这种属性也是自带的,他们不会主动去标榜这种属性。而在扩展用法中“宝宝”的所指是那些具有社会活动能力的青年男女,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候用“宝宝”一词来形容自己既为了利用“宝宝”一次在传统用法中的属性,让别人去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当然,这肯定是出于说话人心理上的某些目的,比如为了凸现自己的可爱,或者向听话人撒娇等等。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交流物的类型,所以对说话人心理不多加分析。

4.结论

通过对“宝宝”一次传统用法和扩展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词的扩展用法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或者强加上去的,而是和传统用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传统用法属性的基础上,发展或者加强其中的某一方面,同时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或者发展趋势相结合,产与说话人的情感体验相符合的特征,进而与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在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产生用法上的扩展。“宝宝”用法的扩展并不是特例。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进步以及文化环境的百花齐放,青年群体的心理特性早已更新换代,对事物的看法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而语言作为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不仅承载着人们沟通的需要,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旧词新用的现象只会越来越普遍。并且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研究,我们也更能理解现代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心理状况。

猜你喜欢
听话者人际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作”与“做”的用法
搞好人际『弱』关系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特殊用法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