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02 09: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稳健性存货会计人员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原则,来自会计估计和不确定因素,是对不确定因素的谨慎回应,是对计量和报告原则的补充或更正。其本质实际上就是在事件未发生之前就将一切潜在的风险提前披露释放出来,预计最糟糕的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一般来说,稳健性原则是考虑到预期无法收回的收益,或可能造成的损失,并以此对账目进行预测。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事项时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一、稳健性原则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主要表现

(一)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是上市公司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加速折旧法和平均折旧法两大类。一般来说企业会在选择加速折旧法。直线法的折旧速度太慢,企业设备已经很陈旧的时候还没有计提完折旧。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按照加速折旧法计提的,企业会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前几年大量多计提折旧,那么企业会提前将固定资产折旧带来的损失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一定程度上是提前释放了风险,高估了费用降低了利润。此外,另一个好处是,费用的多计提导致利润的减少,而上市公司的总利润减少能够减少企业的应交企业所得税和股东红利等,还能够避免多发奖金等等。换句话说,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能够尽早收回投入的资金,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回收率。

(二)扩大资产减值准备范围

稳健性原则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的不实情况最小化,同时也避免了公司利用四项准备秘密计提折旧,虚增利润导致市场的混乱。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降低公司运作的潜在风险、使公司能够持续的稳定的经营,自1998年起,基于坏账准备之上,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从2001年开始又扩展到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目前上市公司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三)存货计价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库存存货是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商品流通这一段时间当中,随着存货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当前市价可能会高于公司购进存货的当时价格,这样就会造成公司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库存管理这一环节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充分披露风险信息,这样一来就算库存价格一直波动但是低估存货价值都可以避免账实不一而导致的损失。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上市公司往往会尽可能将存货损失计入最小值,而增大当期产品的销售成本,以此减少当期利润来得到一个存货损失的补偿。存货可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发出存货方法的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如果企业在发出库存时,市场价格上涨,企业将选择后进先出法的方法,而不是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将导致库存成本低,使利润膨胀,无法充分披露风险。其次,后进先出法将使当前使用或发出的库存成本最接近当前市场价格,不仅可以使库存价值得到充分补偿,而且可以避免高估库存的最终价值,虚增利润,此时计算的损益也是当时最能体现的实际水平。

(四)债务重组

在债务清偿过程中,如果债务人以低于应清偿的债务价值的金额或者非现金资产偿还债权人债务,那么对于债务人而言,债务人应当按照已经支付偿还的重组债务的贴现金额价值和发生的相关税费的总和低于实际上应该偿还的债务金额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债务重组的损失,则应当作为当期损失反应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当中。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如果债权人没有以现金或者股权清偿应承担的实际债务,此时债权人不能够根据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入账,而是应该按照债务重组后的账面价值为所接受的资产或股权进行资金的进账。

二、稳健性原则在上市公司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误用、滥用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的运用具有主观性和不可验证性,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企业出于各种目的不同程度运用稳健性原则来进入到会计核算当中,因此对它的滥用很普遍并且很难防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例如,一些公司出于上市、达到再融资、粉饰财务报表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的,极端低估负债和费用,高估利润和资产,尽可能的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者不计提用,从而虚增利润。

(二)稳健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存在冲突

从要求上来看,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一切会计核算必须要能够做到有真实事件可依,经济业务必须是真实客观的;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提前确认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的损失和费用,这样才能将公司潜在的风险披露出来,减少不确定性对公司带来的损失。但这样做会直接使得稳健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互相违背。

(三)市场机制对稳健性原则的制约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市场现在都采用公允价值来衡量一项企业的资产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虽然我国也在努力地发展市场机制,争取做到市场国际化,但是现在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现在还是处于一个市场经济基础阶段,市场价格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市场信息不公开透明,价格信息中心和信息报价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

(四)实际应用困难

目前在中国,对于稳健性原则更多的是出于一个语言性说明,并没有对此作出相关的硬性的要求,这也给公司自己留下了很大的操纵空间,并且在会计实务中运用稳健性原则,操作上不方便。其次,每个上市公司所处的客观环境和风险不同,市场具有多变性,所以每个公司将稳健性原则也应用到了不同范围,另外稳健性原则的应用程度也难以统一。

三、上市公司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的建议

(一)加强监督,强化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稳健性原则在上司公司中应用很广,但是稳健性原则在公司核算中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主性。为了避免上市公司滥用稳健原则,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虚列成本费用,不能正常核算经营成果,为了公司需要,把稳健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管理部门就必须加强引导、审计、监督工作。同时,企业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公司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也为稳健性原则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使得公司内部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内部人员互相牵制互相监督,这也使得其无法滥用稳健性原则。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稳健性原则有着不可避免的自身缺陷,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倾向性、主观性,这些特点在会计实务中是否能够将其负面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当务之急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最后,我们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教育,减少其利用稳健性原则作出不真实会计核算,为自己或公司牟利。

(三)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将公司内部的信息与企业外部联通,这样便于资产负债信息及时的发布出去,并将所有信息保存下来便于查询和使用。除了利用互联网发布公开信息之外,相关宏观调控部门还要建立完善的价格信息中心和信息报价制度,并应该建立相应的会计政策制度保障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可以硬性要求企业定期向全国各地发布自己的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投资、库存、固定资产的变化和公允价值,使得自己的信息公开透明。最后,除了信息公开方面,国家应该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发动全国人民自动的监督一个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与其真实性。

(四)增强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规定是比较广泛的并不够明确,特别是在针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或摊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确定公司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十分难,会计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得公司利用稳健性核算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自主选择空间。公司就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目的要求来对“可变现净值”进行确定,制定出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会计核算标准,以使公司作出准确的会计实践,以便于发展的需要。所以最好是为“可变现净值”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减少“可变现净值”的不确定性,增加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猜你喜欢
稳健性存货会计人员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Methylnaphthalene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