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018-04-02 10:57朱宝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学讲牛顿导图

朱宝明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2213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打造有效的高中课堂成为教育界需要探究和思考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物理这种在高考中占有很大分量的重要学科,教师如何讲物理,学生如何学物理都是困扰高中物理教师的最大难题.而自改革以来,高中物理教材容量比以前大了很多,但每周的物理课却很少,这就造成教学容量和课程之间的矛盾,使得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而“学讲计划”是新课程理念推进后运势而生的全新教学模式,它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为切入点,谈一谈学讲计划下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学讲计划下思维导图的导入应用

“学讲计划”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学”是“学讲计划”实施的关键,只有学生学进去以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讲出来,也才能构建高效的“学讲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在“学讲计划”下的思维导图主要应用策略之一便是在预习阶段的有效深入和应用.在预习阶段,物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章节中的关键进行自学,并将教师给出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这样一来,一方面利用补充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另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的检查学生预习知识的完整程度.在“学讲计划”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预习可以快速找到预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并以此作为中点放射性地向外寻找重要的关联点,并根据关联点继续寻找分支,而且在绘制时学生也可以在每一个分支上 标注“已明白”、“有问题”、“不懂”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学习,也能给教师一个重要的反馈,让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备课、讲课.

比如,在预习“弹力”这一章知识时,物理教师首先给学生指出思维导图的中心是“弹力”,并引导他们进行预习,将弹力这一章节知识点中的第一层次内容率先标注出来.学生在自主预习教材时能够挖掘到“胡克定律”、“弹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形变”、“产生条件”这六大点,再将这六点作为弹力的主体分支,并继续沿着这六大点深挖分支.在预习结束后,同学们会对弹力大部分的系统知识产生理解,有个别的像“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的认知不够深刻.那么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在思维导图上的标注进行二次备课,根据学生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大纲,继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为了进一步落实“学讲课堂”,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把预习中获取的知识“讲”出来,将预习中不懂得内容拿出来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如此一来,思维导图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

二、学讲计划下思维导图的建构应用

物理是理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熟知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规律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逻辑探究、归纳总结、观察分析等能力.而概念又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学习概念的过程便是培养学生多种物理能力的过程.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普遍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解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对概念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理解.而在“学讲计划”下的物理概念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去理解概念,并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的前提下“讲”出来,这样一来概念的学习便得到了升华,复杂的概念也就不再容易形成混淆了.为此,物理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物理概念的建构相互融合,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分析将物理概念构建成一套系统的网络,进而加深物理概念之间的关联,进而引导学生准确、完整的构建概念,“学”进概念,从而为下一步的“讲”出概念做好铺垫.

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个概念中的内容复杂,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甚至也包含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等.这种种复杂的概念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对其产生明确的认知,甚至很容易产生混淆,走入瓶颈.为此,物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概念,构建概念之间的关联,形成完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拓扑图,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学讲计划下思维导图的合作应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都是构建“学讲课堂”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此,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去制作、分析以及理解物理知识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小组里每个成员理清知识的脉络,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归纳能力.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若干组,每组5至6个人,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需要进行分工,有的成员负责编写,有的成员负责挖掘知识点等,如此这样在小组交流、探究、完善、修改中绘制思维导图,便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为构建高效的“学讲课堂”做好铺垫.

比如,牛顿运动定理是高中物理中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其重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比较难,设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学生很难独自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牛顿运动定律所提及的概念及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展开分类与分导.首先引导学生将第一层次的内容绘制出来,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单位制,这几类为第一分导.当第一层次的主题确定后,便可以围绕第一层次的内容以此再分主题,确定第二层次,从而确定“牛顿运动定律”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合作绘制过程中,学生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互动中绘制出思维导图,也进一步落实了“学讲计划”的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笼统复杂的知识结构化,削弱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学”的更加深入.同时,思维导图也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充分将物理“讲”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能力的发展与形成.

猜你喜欢
学讲牛顿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牛顿忘食
风中的牛顿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第6章 一次函数
失信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