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道童装

2018-04-03 09:15
纺织报告 2018年1期
关键词:童装婴幼儿纺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又是新的一年,又是全新的一期《纺织报告》。

2017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纺织人奋楫击水的勇气与毅力,奏响了行业上下开拓进取的崭新乐章。如此短的时间汇聚如此多的开始,如此多的变革展现如此大的决心,支撑其间的无疑是中国纺织行业永远的变革之魂。

2017年,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成果显著,行业经济整体运行实现稳中向好。“科技、时尚、绿色”成为纺织行业追求的新标签;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的“新三产”定位越来越清晰;无论是传统的面料、服装、家纺,或是新兴的童装、产业用,行业细分趋势愈发明显……

顺势而为,2017年,《纺织报告》出版了6期的《时尚妇婴童》,以孕、婴、童相关内容为主线,覆盖行业全产业链,立足于宏观行业状况及新闻,敏锐洞察国内外童装行业动态,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新年的第一期,《纺织报告》再度聚焦童装市场,将过去一年中积累的一些“干货”拿来与读者分享。

SAFETY

安全

市面上的童装琳琅满目,如今不少潮爸潮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也打扮成潮娃。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童装为了迎合潮爸潮妈的喜好,会加入一些成人的时尚元素,比如闪闪的亮片、金属挂坠、假领带、绳带等饰品,然而这些饰品却有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凶器”,像衣服绳带导致孩子窒息死亡的事情就时有发生。

2015年5月26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儿童服装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规范,将有助于引导生产企业提高儿童服装的安全与质量,保护婴幼儿及儿童健康安全。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6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明确规定,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肩带应是固定、连续且无自由端的,肩带上的装饰型绒线不能有超过75mm的自由端或周长超过75mm的绳圈;7岁以上儿童服装头颈区域调整服装尺寸的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mm的自由端,也就是其他部位不能有超过75mm暴露在外的绳带。

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过渡,《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置了两年的实施过渡期。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为实施过渡期。在过渡期内,2016年6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继续销售,检测机构按照企业所执行的标准进行检测。2018年6月1日起,市场上所有相关产品都必须符合本标准要求。

我国先行的多个儿童服装标准

此外,目前国内通用的儿童服装标准有6个,其中《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我国现行的服装规范,是自2012年8月开始强制执行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产品标识牌上应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和执行的安全技术类别。目前,安全技术类别共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标注产品规格,包括身高、胸围、腰围等信息。

其实A、B、C类的服装,触感和肉眼都是不大分辨得出的,分类的标准主要是甲醛含量、pH、染色牢度等方面,其中差别最大的是甲醛标准。简而言之,A类技术指标要求最严格,服装更安全、对皮肤的刺激性更小。规范强制要求,3岁以内(或100cm以下)儿童的服装必须满足最高安全技术类别A类。

细分婴幼儿纺织产品

依据年龄不同,将儿童服装分为两类,婴幼儿纺织产品与儿童纺织产品。婴幼儿纺织产品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儿童纺织产品适用于3岁以上、14岁及以下的儿童穿着。

目前,《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已实施近2年,规范对童装的绳带长短、附件大小、增塑剂含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故而,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可以以使用说明上标明的安全类别作为参考。符合A类要求意味着可供婴幼儿穿着。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

同时儿童服装在使用说明上也标注有安全类别,婴幼儿纺织产品还应加注“婴幼儿用品”。现有产品如果符合GB 31701要求,则吊牌上安全技术类别可以按照GB 31701要求进行标注,以免产品在过渡期之后重新调整;如果不符合GB 31701要求,则必须符合现行相关标准要求,按照原要求标注,过渡期之后该产品停止销售。对于家长而言,购买婴幼儿纺织产品时只需通过吊牌即可进行判断。

中国童装标准趋于严格

鉴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该标准在原有纺织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各项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全面升级。

化学安全要求方面:

增加了6种增塑剂和铅、镉2种重金属的限量要求。

机械安全方面:

1.对儿童服装头颈、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绳带作出详细规定,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

2.对纺织附件也做出了规定,要求附件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力,且不应存在锐利尖端和边缘。

细节安全方面:

1.增加了A类、B类产品的湿摩擦色牢度强制性要求。由于婴幼儿和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抵抗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弱,如果产品的湿摩擦指标较差的话,掉落下来的染料容易被皮肤所吸收,对人体产生危害。

2.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由于婴幼儿纺织产品一般不进行阻燃整理,因而对燃烧性能应作出一定要求。标准规定:燃烧性能仅考核产品的外层面料,且羊毛、腈纶、改性腈纶、锦纶、丙纶和聚酯纤维的纯纺织物,以及由这些纤维混纺的织物不考核,单位面积质量大于90g/m2的织物不考核,因此,此项目的要求在标准中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真正需要考核的织物并不多。

填充物安全方面: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所用纤维类和羽绒羽毛填充物应符合GB 18401中对应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羽绒羽毛填充物还应符合GB/T 17685中微生物技术指标的要求;其他填充物的安全技术要求需按国家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这些规定只是整合了相应产品的不同要求,目的在于提醒企业让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填充物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

包装及其它方面: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并且产品上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此外,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这些条款要求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包装、验货等环节中严把质量关,从而对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LINKS

典型事件 —童装出口被召回

前些年,我国儿童服装出口被召回或扣留的事件屡有发生。通过对我国儿童服装召回情况的分析发现,这些出口儿童服装产品被召回的原因非常集中:(1)儿童服装衣帽拉绳、腰间拉绳不符合欧盟标准EN14682 的长度要求,存在勒伤或导致儿童窒息的风险。(2)儿童服装上带有易脱落的小附件或小饰品,存在易被儿童吞食,造成儿童窒息的风险。

中外儿童服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导致我国出口儿童服装被召回或扣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尽快使我国的儿童服装标准,尤其是婴幼儿服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局面。

据了解,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对儿童服装上绳带的长度、服装上易脱落的小部件或小饰品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原因是儿童服装产品上的绳带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勒伤或勾缠,另外,儿童对新鲜事物有好奇感,易把这些小附件放到嘴里,不慎吞咽或造成窒息。之前,由于我国对儿童服装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所以在我国儿童服装市场上,连帽衫、儿童上衣、女童裙装、童装兜帽处有抽绳或小装饰附件的情况随处可见。

伴随着我国强制性标准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贯彻和实施,相信我国儿童服装出口贸易将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儿童服装“中国制造”将畅销全世界。

企业须知

首先,我国的儿童服装产品生产企业应及时学习和掌握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积极做好应对工作,从婴童服装的设计、面料的选购等关键环节把好质量关,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其次,我国的童装出口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化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国外儿童服装产品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研究和追踪,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业国内标准、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变化情况,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水平,密切关注出口目标国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法规。

第三,在严格按照进口国标准和技术法规组织生产的同时,在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以便将自己的产品顺利销往目标国。

DESIGN

设计

一件真正令人信服的童装设计,是可以通过采用简单和巧妙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个统一和谐的构架。每一件小小的衣服以及每一个小小衣服上的元素,都值得设计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来对待。童装被赋予了统一的协调性、合适的比例以及和谐的节奏,那么它就变成身体和想象之间、材料和衣物之间的统一标识,变成内部人体和外部衣服相互依赖的一种表现,这也是设计的初衷。

探索世界的窗口

父母们无一不向往童装的“品质一流”,它不仅仅是人们所期待的实现功能的一流,更应该是基于安全可靠。目前,市场现有的某些童装中存在安全性问题。与此同时,许多优秀品牌也提出了针对童装安全性问题做的优秀设计案例。提炼一种现阶段可供参考的标准,归纳出各品牌处理安全性问题的不同思路,成为整个童装行业的呼声。

作为服装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童装中的款式造型设计不仅关乎造型和结构,更是比例与节奏的艺术。如今的童装设计更应遵循“设计为人”的基本准则,着重关注童装安全性设计中的设计对象,基于儿童身心出发,深入分析儿童对安全性需求的原因和一些规律性认识。

每一个落脚到童装上的款式造型的表达方式都需要经过认真思考,每一份熨帖细致的关爱都可以通过服装的语言来传达,因为衣服的款式设计是对空间的探索,与儿童身体活动息息相关。当设计师将所有因素统一起来很好地传达出来才称得上好的设计,毕竟设计师面对的是一件童装,是对孩子贴身的保护。

儿童安全的羽翼

幼儿期的时候,儿童已经能自行走路和跑跳、抓物和投注等。幼儿期之后的儿童喜欢做游戏喜欢从事各项运动,关节的运动区域和角度加大,游戏和运动的环境也变得复杂。儿童在游戏和运动时无意中接触到不应该接触的零部件,导致划伤、拖拉、吞咽等危险也时有发生。因此,童装在功能设计上需要一定的规制力。例如幼儿身上的装饰物的设计应该避开胸前、手臂等儿童关节可触及的区域,而对于学前期的儿童应避开将装饰物设计在后背,防止在游戏场所装饰物钩挂时儿童无法自行解开而造成的危险,因而将装饰物合理地布局则为“避开雷区”的设计思路,这使童装的功能、使用方法、使用效果都能够对儿童的安全健康生活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设计需要满足两个要求:首先,满足合理性,儿童的需求或许是相对复杂的,但设计师不能迎合每一种需求做出解释,否则设计或多或少是从“漫无目的”开始,正确的做法是找到一个最优解,逐步建立一个“进化”的形式,如意大利设计师布鲁诺说:“进步意味着简化,而不是复杂”。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对象是儿童就对绳带和钉珠等装饰物全然地加以限制和规避。选用何种材质、如何合理运用,才是当代设计需要探讨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平衡童装设计中装饰与功能成为很多设计师思考的问题。

精巧的功能设计

设计师在为儿童设计服装的时候应该熟知儿童的行为习惯和身体语言,了解儿童相较于成人而言有更多的自身不可控制因素。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嘴巴和手会尝试接触不同的物体,如果在肩部使用绳带、流苏等装饰,极有可能缠绕儿童身体阻塞血液循环,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童装可以将装饰绳转为功能绳用于童装上。

由于儿童的身材矮小以及自控能力较差,致使交通事故中儿童所占比例较大。日本对儿童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儿童日常外出通常携带安全帽。针对儿童交通安全问题,同样需要设计师在服装上加以重视,例如为儿童设计带有风帽和头套的服装时,应该考虑其造型尽量避免影响儿童的听力和视力。

此外,很多的童装上将反光条和荧光条设计在服装的袋口边缘、肩部、帽沿、侧缝等明显的部位,起到了夜间警示的作用。也有结合安全因子即冷光技术设计,通过电子声控原理,采用现代先进车缝技术,将其镶嵌于服装某些部位,从而改变服装视觉效果,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而且外观时尚。

纵观以上种种,童装也是可以使用装饰元素的,甚至可以用得更为精巧生动,将装饰设计转化为功能防护,不失为童装设计的新方向。

兼具功能容错性

根据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日常活动的了解,在童装的设计上需要对功能性做到多方面的考量,从而使儿童可以自由地进行攀爬、翻滚、奔跑等活动成为“小小冒险家”。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提出童装中的功能容错性。这是指通过童装设计中的功能和操作方式来体现,即在危险发生的情况下童装和零部件本身不会由于自身的损害而给儿童身体造成伤害以及不会影响服装正常的穿脱功能。比如体现在对服装面辅料的材质选择上,3岁以下儿童的拉链头尽量设计为硅胶、面料等软材质,防止低龄儿童啃咬和跌倒硌伤。

其次,童装中的操作方式容错,其中包括在错误地穿脱衣服时,给儿童身体带来严重的后果,虽然有些行为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由设计本身的语义所导致,这就是设计的问题,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挖掘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了解这些不安全因素形成的原因,再对设计进行改进来保障儿童的安全。

此外,父母在为儿童拉衣服后中的拉链时常常由于没有把控好力度而致使儿童颈部受伤,故而,设计上也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善。比如,可以对拉链有所要求,选择摩擦力较大的拉链以控制拉动的速度;或是,加入贴布的设计,即使快速拉动也不会造成拉链头划伤到儿童的皮肤;此外,将后中开缝的两端由直角改为圆角,从而缩短拉链径直接触脖颈的距离,避免用力拉动拉链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容忽视的心理安全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生命开始时,记忆力和想象力尚处于沉睡状态,孩子经常会注意对他的感官产生影响之物;由于他的感觉是他的知识的主要原料,所以要按照适当的次序让他产生感觉。”

而儿童穿着的服装是其最为频繁接触的物体,温暖舒适的服装给儿童带来温柔的呵护,儿童可以从中感到安全,倘若有不平整的结构或者可怕的图案出现,则会使儿童身体和心理感到不适,甚至会受到一定惊吓。

另外,设计师需要注意在童装的色彩上也要与其心理发育相匹配,例如婴幼儿时期的儿童视觉神经尚未发育完整,如果使用大面积的高纯度色彩容易刺伤儿童的视觉神经。此外色彩同样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实验发现,从小喜欢黄色和红色鲜亮衣服的女童比从小穿灰色调衣服的女童性格开朗、有安全感,以及经常穿黄色和绿色调的宽松服装的男童,其心态相比经常穿暗色调服装的男童心态更趋向乖巧听话,由此可以看出,童装的色彩、图案和结构都对儿童的性格和心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色彩语言的表达

色彩作为服装设计语言的重要部分给童装带来了新鲜与灵动,色彩本身具备语义识别的功能,能影响人的心理温度,但同样对色彩的错误使用也会造成儿童潜在的安全性隐患,那么这时父母买回的童装不仅没有温度,反而给儿童带来伤害。

危害通常包括两点:一是掉色、染色,这是造成服装不合格大批量被召回的主要原因,属于显性安全问题;二是设计师对色彩的运用以及父母对色彩的选择,不少父母盲目追随商业创造和媒体炒作的时髦与新潮,以对待成人服装的态度来选择相应颜色的童装,那么此时童装上迎合市场竞争的色彩和形式的盛宴使儿童的纯净世界变的嘈杂,这种通过盲目趋新的色彩设计给儿童的世界增加了没必要的娱乐性。

童装设计应当拒绝平庸和无趣,但用色一定要科学,父母可以追赶潮流和迎合当下时尚,但也要有所考究。

处于婴儿期时,儿童由于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床上或者婴儿车上度过,他们睡眠多,出汗也多,再加上婴儿尚未完全的视觉发育,因而婴儿服装的色彩应该更多以白色、淡粉色、淡蓝色、淡黄色等柔和的色彩为主,以防使用色彩过于浓艳刺激婴儿视觉神经,也避免化学燃料的掉色或不透气等对婴儿的肌肤造成伤害。

4~6岁属于小童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色彩已有潜意识的认知和感受,父母应当尽量避免大量挑选色彩灰暗的冷色系,否则儿童的情绪和性情容易受到影响变得忧郁、怯弱。

当儿童成长到7~12岁时,进入学校学习,用于上学穿着的服装在设计上应该趋于简洁,避免儿童在这个时期以其特有的好奇心被新奇的视觉刺激所吸引,从而造成上课注意力分散,简洁大方的设计也有利于儿童融入校园的集体生活。

BRAND

品牌

童装品牌的营销在服装行业制胜终端的营销环境下,许多童装品牌的营销文化建设和终端建设是滞后的,特别是许多童装品牌的形象店和旗舰店稀少。童装品牌的建设并不像成人服装品牌那样,孩子的购物权应该并不完全决定于父母。因此,无论是孩子的购物习惯,还是心理、生理的喜好,都决定了其营销建设的重要性。

树立品牌形象

童装企业打造品牌已经成为趋势,但是,如何推广品牌却是件难事。品牌推广不是新闻发布、炒作新闻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广告投放,而是一个品牌,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所有消费群体传达的信息。因此,品牌推广就在于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纠正意义偏差以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从而将品牌植入消费者的心中。

企业需将所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作为企业资产,并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或忠诚消费上用心着墨,从而实现品牌在市场中能够体现出诸多现实的、潜在的、无形的、有形的且无可替代的价值,并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我国童装品牌企业推广观念比较落后。童装企业即使没有绝佳的传播策略,似乎也能在销售量上节节攀升。我国拥有巨大的童装市场,企业盈利并不是很难,但是要取得很好的品牌名声还需要从传播角度提高品牌的形象。具有不同消费特性的消费者也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自己想要的品牌信息,童装企业历来通过简单的广而告之的传播手段,虽然在传播范围上力求达到全面,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真正忠实于品牌,有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人擦肩而过。想要改善这一现象,不仅需要服装企业深谙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品牌准确定位,并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还应准确找到能够达到目标消费者的传播渠道。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将品牌的传播信息准确地传播出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打造互动产业

实现童装品牌发展战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作为提升企业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传播为品牌的塑造找到了有效的途径。整合传播的主要方式包括口碑、广告、公共关系以及现代媒体组合等,推广渠道多样,适用人群各异。

很多的品牌童装企业会质疑宣传活动并没有带来如期的传播效果和品牌影响力。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还是杂志、路牌等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由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可选择的空间增大,在信息传递上,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力和信心指数都大大降低,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在媒体传播内容、形式等策划水平很低,基本上不能和消费者的需求共鸣,传播渠道已经被各种媒介资源和大量新生载体所占据和填充,企业在利用媒体资源的同时,应该衡量他们的真正传播价值。

究其原因,在我国,服装品牌的推广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传播媒介与受众并没有实现深层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装品牌与零售商的互动,一是与消费者的互动,只有这两种互动真正实现了,才能不断推动原创品牌走向精彩。

实现文化共享

营销表面看来是实物间的传递,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现代营销是物化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结合,营销离不开文化,品牌营销更主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递,童装亦然。

在欧美的大型百货商店和专卖店,在圣诞节都会把卖场设计和布置采用童话故事的戏剧化设计,以众所周知的迪士尼为例,迪斯尼的品牌不但有自己的动画产业,还有自己的主题公园,还有许许多多的让孩子们喜欢的像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明星,成为很多孩子童年的陪伴。然而实现这一切,靠的不仅仅是其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主题文化环境,梦幻般的园内设计、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惊险纷呈的游乐内容、推陈出新的游乐设施等硬件环境集客效果。充满亲情的、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最终使游客得以在迪斯尼乐园尽享非日常性体验所带来的兴奋感受,并使这种感受成为传说。而且,迪斯尼的服装成为乐园重要收入的商品之一,迪斯尼的创始人曾经说过,要想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就要学会像孩子一样去思考。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尽管过去,我们曾错失过一些发展良机,虽沉淀到岁月深处但仍隐隐作痛;现如今,我们决不能让发展机遇丧失,决不能在激烈竞争中落后,也决不能在时代潮流中无敢无为。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冲刺在建设纺织强国的路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惟系统谋划者进,惟开放创新者胜,惟同心同向者强。

猜你喜欢
童装婴幼儿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中国童装看即墨
IN-SIGHT童装概念店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2010~2011秋冬童装色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