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三课堂作文时效性的观察与分析

2018-04-03 02:06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刘勇军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母亲作文教师

文/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 刘勇军

作文教学不仅让部分语文教师很无奈,学生常常 “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因此,正确认识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是语文教师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学习事实

初三的语文课程是非常紧张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古诗古文和知识点方面。而学生在作文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热忱并没有背诵古诗古文那样积极,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惧怕作文,缺乏兴趣

学生喜欢听教师讲作文,但不喜欢写作文。本来很少写作文,但一说写作文,学生表现出来的脸色就像霜打的茄子,脑袋低垂,禁不住嘘声连叹。这个时候就想老师给个范例,也算是有例可循,没有任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无病呻吟,牵强附会

本来没有的事实,生搬硬套。例如,一位学生写作文,上次写他父亲去世了,这次写他父亲和母亲一齐去世了,晚上开家长会的时候父母百忙之中都来了,姑且当作是文学创作吧,没有任何的真实和道德伦理观,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而把字数凑齐而已。

(三)缺乏生活,不会变通

一学生想借景抒情,写到八月十五的月亮圆,还比任何时候皎洁。天上的星星很多,还一眨一眨的,亮晶晶的。殊不知,月色好的时候星星早就被光埋没了。没有生活的体验,不会融会贯通。

(四)面面俱到,缺乏时效

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想把自己表达的全部说出来,详略不当,导致时间不够用;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想要把字数凑齐,就觉得是大功告成。

由于评分体制的制约,写作资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授课者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状况的不容乐观。仅笔者从教而言,作文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淡薄,认识滞后

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和实践中,作文讲得多和做得多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和其他不讲授作文班级的成绩相比差别也不大。作文要怎么讲,怎么练,全凭自己的喜好,没有把它当成必修课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字迹工整,字数达到,首尾照应就差不多了。

(二)注重模式,忽略创造

终于鼓足勇气要讲作文了,先拿个经典的作文,然后套用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不时穿插名人名言,重视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能力,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空中楼阁,缺乏体系

一是学校体制和客观原因,循环教学还没有完全实施。二是接手的班级原教师教作文的风格和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要在初三出成绩,压力可想而知。三是作文的统一教材缺乏,教学侧重点不同,缺乏一种循序渐进的写作体系。

(四)教法僵化,过程枯燥

“方法制约着效果,只有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活跃智力的、有进取精神、有效率感、有敏锐的现实感、有责任感的新人”。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恰恰在于教学观念保守,教法僵化。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教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观察与分析

以上呈现的是笔者早期任教以来的教者与学者的一些困惑,通过近几年的观察与思考,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初步找到了一些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没有找到教与学的切入点,忽视事物联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和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学生想要什么,教师的目标是什么,二者能否统一;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取向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实现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找到切入点。

(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动机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换言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准确评价任务的难度,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学生根据教者的教学,总会遇到不同性质的任务,只有能够根据任务性质调整自己的动机的人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忽略学生的努力因素,没有考虑到归因理论的积极面

维纳认为,内因——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暂时——稳定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彼此独立的。暂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作文方面的预期如果仅仅是完成字数,教师只要求完成任务,那么是取不到好成绩的。韦纳等人认为,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的成绩有好坏之分,同时他们的成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好的引导会使得学生快速地摆脱差的阴影,坏的引导将会可能使他们一直低落下去。

平心而论,不管理论如何完善,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要前行,在当下选择最符合学生需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三、思路与对策

初三的作文课堂不同于初一、初二,它是带有任务性质的写作;初三的作文不同于创作,它是在固有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任务,因此,平时训练是否有时效,直接影响学生临场发挥水平的高低。

初三的作文课堂如何训练,笔者通过一个例子来阐明 “老树发新芽,枯木又逢春”的写作教学特点。

(一)材料准备,积累素材

素材之一:我一次重要的测验考砸了,受到母亲狠狠的训斥。我非常不服气,出言不逊,顶撞了母亲,母亲打了我一巴掌。我到房间关门哭起来,看到了电脑屏保上的全家福,听到母亲三次敲门送饺子,感到母亲是非常爱我的。

说明:素材是文章的缩写,原文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情节过度自然,本身是一篇高分佳作。

(二)移花接木,为我所用

根据 (一)的素材,剖析近十年来广东中考语文作文要求,以事例不变,变换开头和结尾,都能做到每篇作文都符合。这里节选近三年的实例作参考。

例1:2015年: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 “特别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特别的妈妈

开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真正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却源于母亲给我的一巴掌。

结尾: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尝着母亲准备的饺子,品味着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我明白了妈妈所做的道理。我暗暗下着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

例2:2016年: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真想那一巴掌

开头:因为有爱,家就成为了每个人灵魂的栖息地。那儿,有母亲的关爱和温情,也有母亲的唠叨和絮语,甚至还有母亲愤怒的荆条和巴掌。然而,那一巴掌让我刻骨铭心。

结尾: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尝着母亲做的饺子,暗暗下着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有了那仅有一次的一巴掌,让我重新站立。

例3:2017年,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原来,母爱是我制胜的魔杖

开头:说到母爱,总会让人想起春天阳光一般的温暖和 “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可是,有时候,母爱也会是 “狠狠的一巴掌”。也恰恰是那一巴掌,成为了我战胜困难的开始。

结尾: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尝着母亲做的饺子,也品尝着另一种独特的母爱,那是我制胜的魔杖。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

(三)迷途知返,方法点津

综观近十年的广东中考作文,用刚才的素材加上变化的开头结尾,列举以外的7个作文也如此。要做到移花接木,就要做到:

首先,移也好,接也罢,移和接都要有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学生优秀习作的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反复的修改润色,做到每个改出来的作文都是精品,为 “移”和“接”做准备。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循环利用的意识。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要写很多的作文,是不是每次都写不同的内容呢?而基于考场作文的时效性,可能这样来得更直接一些。

最后,“移花接木”,贵在“移而有道,接而自然”。道就是方法,自然就是要移得不露痕迹,既要完全切合作文命题,又要围绕主题,不能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猜你喜欢
母亲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给母亲的信
圆我教师梦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