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的花朵”竞相绽放
——福清洪宽中学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03 11:29施明朝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结对子农民工子女

施明朝

(福清市洪宽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洪宽中学地处洪宽工业村,又是城乡结合部,有着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也关系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其未来发展。[1]几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让农民工子女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全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农民工子女教育作贡献的要求,极力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

一、学校农民工子女的现状

学校农民工子女主要来自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工厂上班,无暇照料孩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造成情感上有隔阂。加上多数农民工家庭经济拮据,居住条件差,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心理失衡。由于学习起点、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的差别以及无形的歧视都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心理上存在较大压力,主要表现为: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自信不足,缺乏上进心。2.自尊心强,内心较为敏感,对教师长辈等的管教和批评极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与同学关系疏远。3.对父母有强烈怨恨情绪。

(二)学习失教。父母重生计轻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不高,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读到初中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习动机不明确,容易失去信心。

(三)中途失学。由于农民工就业缺乏稳定,导致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辗转,在此过程中这些农民工子女可能无法继续完成学业,出现了失学和辍学现象,给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四)安全失保。农民工子女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对孩子的监管甚少,更多时候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他们通常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到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余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事了,由此导致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对策

(一)制度化管理

1.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为了真正落实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学校制定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明确学校各个部门的责任。学校教师每学期都签订《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最近还修订了《洪宽中学教师量化考评条例》,把农民工子女的成绩、辍学率纳入到教师量化考评中,体现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公平性。

2.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学校每年开学初都分发《福清洪宽中学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摸底表》《农民工子女调查表》,对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包括农民工子女监护人、农民工子女父母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几个方面进行登记。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指导,并适时进行跟踪管理。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洪宽中学在每年的寒暑假都安排家访,特别是把农民工子女作为重点家访对象。每学期初都分发了一封《致农民工子女家长的公开信》,明确家长的职责,成立农民工子女家长委员会。定时召开农民工子女家长座谈会,家校之间得到了及时沟通,极大地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二)亲情化教育

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使得农民工子女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温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是教育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育方面还善于打“亲情牌”。

1.通过表扬来树立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愿望。”[2]因此,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我们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激励手段,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只要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口号,不管他们学习成绩如何、家庭环境怎样,只要努力学习了,成绩进步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和承认。

2.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学校倡导各班要组织学生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与关心和帮助,另外,也发动科任教师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一个科任教师与一个或几个农民工子女结对子,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做到教师是“家长”,同学是“兄长”, 让农民工子女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人性化服务

1. 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优待。由于农民工子女家庭贫困,学校不但给予他们减免学杂费和课本费,而且还享受“购书券”和“营养餐”的优待。对于有需要寄宿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也都优先给予照顾。

2.开展“春风助学”活动。学校每年都发动全体师生来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情况,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对贫困农民工子女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助。

3.为农民工子女开辟绿色通道。要求班主任在编排座位、班干部的任用、入团、评选三好生优秀干部等方面都要优先考虑农民工子女,使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4.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农民工子女,教师都会给予特别的关爱,及时帮助他们疏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5.建立了微信群,与家长“零距离”接触。随着智能手机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利用其强大的传播功能,组建了农民工家长微信群,把农民工子女生活学习情况,以及他们活动照片和小视频发到群里,及时与家长共同分享。同时,让家长在微信群中沟通交流,一起探讨经验、面对问题,让微信群变成教育子女的家园。

几年时间的尝试,我们在教育农民工子女方面也取得一点成绩,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一多”“二少””三有”。

一多:成绩进步多。据统计,农民工子女的成绩,在初中三年中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不少农民工子女的成绩比刚入学时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还跻身年段前十名,令人刮目相看。

二少:违纪事件减少了,流生逐步减少了。我校农民工子女的辍学率每年呈递减的趋势,由原来占辍学总数的30%,下降到10%左右。

三有:信心有提升,比赛有获奖,安全有保障。另外,法制教育的宣传,也增强了农民工子女的法制意识,因此,近年来没有出现一起有关农民工子女的安全事故。

猜你喜欢
结对子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温暖的传递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小抄”变形记
指导青年教师教好课、带好班的做法与体会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