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流水了

2018-04-03 15:54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幼卫生间流水

对于孩子,我们懂得的太少,需要做的又太多。观察孩子行为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唯有潜心地观察、客观地记录、全面地解读,从活动的情境中感应孩子语言或行为的意义,才能逐渐走近孩子的世界,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下面我以案例“恐龙流水了”来解读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故事。

一、“恐龙流水了”之“望、闻、问、切”四部曲

周五,玩具分享日,孩子们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到幼儿园。有的孩子在开心地摆弄着自己的玩具,有的孩子和小伙伴们交换玩具,还有的孩子三五成群的在分享玩具。可是有一个孩子在人群中却非常显眼,因为他拿着玩具不停往卫生间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天,我是生活老师,正在清理卫生间。刚开始,我并没有过多地在意他跑来卫生间做什么,但随着他来卫生间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关注。不一会儿,他又跑到卫生间了,我去观察他在做什么。只看到他撕下一小节卫生纸在擦他的玩具恐龙,我走近他身边问:“韩宗熙,你怎么了?”韩宗熙一脸迷茫地看着我说:“老师,你看恐龙流水了。”他一边说,一边低头擦他的恐龙。我说:“什么?你的恐龙流水了?来,我看看!”我拿起他的恐龙一看,恐龙身体的条纹里确实有水,可是看不出来是哪里流水。我觉得有点奇怪,恐龙身上并没有明显的裂缝,怎么会流出水?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到底是什么地方流水了?这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脑海里,我决定放下手中的工作和韩宗熙一起去寻找答案。

韩宗熙拿着恐龙一边擦一边向自己的座位走去,回到座位上以后,他还在仔细地观察着流水的那个地方,一会儿放在桌子上看,一会儿又举起来看,还不时的用手指头摸一摸出水的那个地方。他旁边的李彦杰、刘垣颉和马得原注意到了,凑过去一边看一边问:“你在干什么呀?你的恐龙怎么了?我看看。”韩宗熙很不开心的说:“我的恐龙流水了。”听了他的话,三个人很疑惑,李彦杰迫不及待地从韩宗熙的手中抢下恐龙,来回不停地翻转着看恐龙,一会儿捏捏恐龙的头,一会儿睁大一只眼睛看看恐龙的嘴巴。还没有等他看完,刘垣颉也等不及了,说:“快,给我也看看。”李彦杰一脸迷惑地将恐龙递给刘垣颉,马得原也凑过来一起看,他们像一个个小科学家一样,有模有样地在观察。这个时候,李彦杰又拿上恐龙,观察起来,他指着流水的那个地方说:“好像这里有一个小洞洞,可小可小了,看不清楚。”为了使孩子们观察得更清楚,我拿来几个放大镜,孩子们立刻拿起放大镜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七嘴八舌地说:“是呀,是有个小缝缝,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旁边的几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放大镜的好奇,也争着抢着说:“给我看看,给我看看。”答案就在孩子们你争我抢的放大镜下浮出水面。

在其他孩子还沉浸在放大镜的“诱惑”中时,李彦杰眉头紧锁着,手指沾上恐龙身上流出来的液体,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看到我看他,他问我:“老师,这是水吗?”接着李彦杰的怀疑,我又向其他孩子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说:“你们看,这儿有一个小裂缝,液体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我们都觉得这种液体是水,真的是水吗?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我的话音刚落,马得原立刻用食指沾了一点恐龙身上的液体,放到鼻子上闻了闻,说:“好像没味儿,应该是水。”刘垣颉也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恐龙身上出水的那个地方,说:“确实没有味道。”这个时候彭浩轩过来了,他干脆直接用舌头舔了起来,引得周围的小伙伴哈哈大笑,他不顾小伙伴的嘲笑又把恐龙放在耳朵边摇了摇,说:“唉,没水呀,没有流水的声音,奇怪。”刘垣颉也放到耳朵边摇了摇,说:“可能水太少,我们听不到声音。”我说:“我们现在可以初步判断,从恐龙身上流出来的液体可能就是水,可是为什么只有这个地方会流出水,尾巴、头、身体的后半部分都没有流水,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彦杰顺着我的话,捏了捏恐龙的尾巴、头还有身体部位,忽然很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这儿软的,其他地方是硬的,你看,这个地方就是软的。”他一边说,一边捏给我看。我说:“软的说明什么呀?”他激动地说:“这里是空的,所以能进去水。”其他围观的孩子也捏了捏,说:“好像是软的耶。”“可是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还是不清楚。

水到底是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我们只能去询问恐龙的主人。我提示韩宗熙说:“宝贝,你仔细想一想会不会是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小心将水灌进恐龙的身体里了?”韩宗熙嘴里嘟囔着:“我也不记得恐龙身体里怎么会有水,会不会是我头发上的水。”他一手拿着恐龙,一手挠着后脑勺苦思冥想着。我说:“你头发上的水?”还没等我说完,韩宗熙就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那天我洗澡的时候把恐龙也放进去了,我还看见它冒泡泡了。”听到孩子的描述,我的心里暗自欣喜,不禁感慨孩子稚嫩的语言背后竟然藏着一个这么有价值的发现,我说:“你还看见冒泡泡了?”他说:“嗯。”我说:“哪里冒泡泡了?你知道为什么会冒泡泡吗?”韩宗熙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又接着询问了其他几个围观的孩子,孩子们都不知道。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为了使这个恐龙流水的故事能继续下去,我提议说:“要不咱们来做个实验吧,韩宗熙说他洗澡的时候将恐龙放进水里,发现会冒泡泡,我们也来试一试。”孩子们一听要做实验,兴奋极了,都跟随我来到卫生间。我准备了一盆水,让孩子们自己来完成实验。韩宗熙将恐龙横躺着放进水里,恐龙浮起来了,韩宗熙说:“老师,水太少了,都没有没过恐龙,再加点水吧。”我又接了点水,韩宗熙将恐龙按在水中,可是等他松开手,恐龙又浮起来了,怎么回事呢?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们一边笑,一边说:“恐龙也太轻了吧。”顺着孩子们的话题,我说:“刚才李彦杰发现恐龙的身体是软的,说明它里面是空的,所以才能进去水。”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次恐龙的身体全部浸泡在水中了,可是并没有发现冒泡泡,孩子们身体趴得很低,议论着:“没有泡泡呀?”韩宗熙用手推开其他孩子们说:“应该这样,小缝缝朝上,我洗澡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好像真的有泡泡,卫生间的光线比较暗,我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为孩子们照明,孩子们兴奋地说:“终于有泡泡了!”我说:“为什么破了的地方放在水里会冒泡泡呢?”又一个疑问产生,孩子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

二、几点思考

一个普通的玩具恐龙,在孩子们眼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如何捕捉并读懂孩子的行为?分享我的有几点反思。

1.理解行为背后的故事

孩子作为正在成长着的人,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而才能够理解孩子内心驱动下所产生的各种行为表现。韩宗熙频繁跑去卫生间这一行为,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会被贴上“捣乱”的标签,后果无疑就是他遭到教师的批评与指责,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停下脚步观察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现隐藏在我们认为的所谓“捣乱”背后的秘密。

同样,彭浩轩趴在恐龙身上,用舌头舔感知到底是不是水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但是作为一个理解孩子的教师,面对孩子天真幼稚的举动,教师给予的不是否定,也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惊喜和好奇。此时,教师的神情传递是对孩子行为的接纳和理解,从而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2.倾听发自内心的声音

倾听,不仅是孩子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能之一。作为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时,要能倾听,会倾听,而且会主动倾听。

面对流水的恐龙,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自己的看法,从这里教师知道了孩子们的兴趣、疑问和需求。当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验证恐龙身体里到底是不是水、水有多少、水在哪个地方时,教师知道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水是没有味道的、不粘手的,恐龙的身体中有捏起来软的地方,说明里面是空的,所以水有可能就藏在那里。倾听,传递了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尊重,把孩子视为鲜活生命的理念。作为倾听者的教师应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内心感受的理解。

3.支持内心驱动下的探究

追随着孩子们的思维,教师用语言和行动与孩子们互动。提出如“软的说明什么呀?为什么会冒泡泡?恐龙浮在水面上是怎么回事?”等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双慧眼,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支持与引导。在孩子们寻找裂缝的时候,因为裂缝很小很小,而且受恐龙身上条纹的干扰,孩子们很难找出裂缝所在,似乎陷入困境。教师看到了孩子们的需求,为其提供了一些放大镜,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裂缝终于找到了。孩子们在卫生间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光线太暗,泡泡看不清楚,教师能及时的提供照明工具,为孩子解决燃眉之急。教师的支持就像一场及时雨,推动了孩子们继续前进的脚步。

三、教师要做好几个工作

走进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的成长,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读懂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追随孩子,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做孩子的游戏伙伴。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眼里的世界,以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教师用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童真的趣味,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才能创设出愉快宽松的氛围。这需要教师敢于放下权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平视的眼光看孩子的行为,努力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3)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孩子获得长足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师幼互动关系的积极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在一日生活中,师幼互动关系存在着重规则、多问题、少情感交流等问趣,师幼间的互动显得消极与被动。师幼互动关系的背后是教师的教育观,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猜你喜欢
师幼卫生间流水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流水
卫生间抢劫案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我帮你上卫生间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流水有心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