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题馆建设与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

2018-04-03 20:20杨东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育人图书馆资源

杨东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近年来,主题图书馆建设越来越多受到了图书馆界的关注与重视,一些图书馆先行先试开始了建设实践,建成不少主题馆,一些学者开始对主题馆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与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实践与理论观察,我们认为,主题馆的出现不仅是对图书馆传统结构体系的重大突破,它带来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对图书馆文化育人平台的创新拓展,图书馆文化功能的深层变革。

1 主题馆的缘起与基本内涵

“主题”是指某类物体或行为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人类很早就知道用主题来归类、集约,用主题来唤起关注或拢聚人心,如节庆主题,春节共同辞旧迎新,清明缅怀先辈,举行某一大型活动或发起某一重大行动,也会明确一主题。后来的建筑与文化等领域更是普遍以主题来分类,如各类主题乐园、主题酒店、主题街区、主题展览、主题论坛等。在现代市场行为与管理运行中,大量应用特定主题作为目标牵引或行动指南,已是常态。

图书馆界很早学会了运用“主题”来进行资源建设与管理,古代图书馆或藏书楼图书分类中,不管是西方的多种分类法与中国的“四部”分类法,基本是按不同主题来区分的。随着图书的增多与资源整合的需要,主题后来便成为图书采编典藏的重要因素。后来在不同馆舍建设中,主题也得到越来越多应用。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图书馆,专门收藏神学图书为主,被认为是较早的主题图书馆。文艺复兴时代,学科与知识不断细化,欧洲各地各类专门、专业的图书馆有了很大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主题图书馆的建设。随着图书馆的这种专业化、主题化发展,美英等国在20世纪初成立了专门图书馆协会,主题馆建设得到认可并实践。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有87个总分馆,其中就有4个主题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系统的艾斯普尔图书馆,以舞蹈、音乐、戏剧和电影四个领域作为馆藏和服务特色,成为主题图书馆建设的成功案例。在我国,清王朝专门修建“七阁”来分藏官修的《四库全书》,这“七阁”,藏书单一,特色鲜明,可以说是我国典型的主题图书馆。近代时期,上海徐家汇藏书楼以旧西文馆藏为特色,主题特色也非常明显[1]。考察早期的主题图书馆,主要是以馆藏资源主题来区分、定位的。

作为当代业界重新定义的“主题图书馆”,一般认为,它最早出现在港澳台地区[2],1998年7月间曾有报道,香港有学者建议在改建后的旧港督府内建一个主题图书馆,供学者研究香港以前的港督制度,“主题图书馆”几个字初见报端。2001年,澳门中央图书馆在重新整修过程中,考虑采用分设“主题图书馆”的方式来建设不同分馆。2005年有报道说台北已经建立了多个主题图书馆。大陆地区来看,北京是最早关注并开始建设主题图书馆的城市。2003年12月有报道,为了避免资源重复而造成的浪费,作为大型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北京正积极发展以社会热点为特色的小型主题图书馆,西城、海淀等5个区的主题图书馆已经颇具规模。上海在2004年9月出台的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图中,明确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市级“主题图书馆”。深圳的福田区到2011年底建成的90多个社区图书馆中,就包括5个主题图书馆,少儿英语图书馆、书画图书馆和艺术图书馆开馆最早。2014年江西省宣布在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图书馆建设,并选定了第一批26个主题图书馆开展试点建设,江西是有计划有系统建设主题馆做得最好的省份[3]。

主题馆的实践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一般认为,国内最早以主题图书馆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论文出现于2007年[4]。其后研究渐多,主题馆的一些基本问题引起了学界的争论。什么是主题馆?就有多种说法。目前最认可的说法是王世伟先生给的定义: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领域(某一或多个领域)的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信息需求的图书馆[5]。实际上,围绕主题图书馆或图书馆的主题定位,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多的,后来的研究也在不断漫延开来,除了主题资源外,主题空间、主题信息、主题服务、主题活动等,皆受到业界重视并有学者开展研究[6]。

2 主题馆建设的多样化路径与实践

可以看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主题馆,主题馆其实并没有把自己固化,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评判标准,从内容到形式,并没有一定的范式。提炼主题,服务主题,传播主题,主题馆各方面的建设是非常宽泛与多样化的。

2.1 主题资源

可多样选择但必须重视特色,地方性与区域特色最明显。资源即馆藏,这是任何主题馆的基础或主体。对主题资源或叫主题馆藏的选择上,可以多向选择。按学科来建设,如艺术主题馆。按行业来建设,如汽车主题馆、服装图书馆。按服务对象不同来建设,如少儿图书馆,外文图书馆。但现实中出现较多的也最容易突出主题特色的资源,还是地方文化或区域优势资源。如江西省建设的第一批主题图书馆[7],基本是按地方文化特色来确定的,景德镇“陶瓷文献图书馆”是与瓷都相配的,鹰潭“道教文化主题图书馆”、宜春“禅宗主题图书馆”、吉安“庐陵文化主题图书馆”,修水县“陈氏五杰文化主题馆”、靖安县“佛学主题图书馆”、弋阳县“弋阳腔文化艺术主题馆”等,都是根据各地本地的地方文化与文献资源优势而建,并且依托地方图书馆总馆。走进这些图书馆,主题资源突出,一馆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点,从资源功能上看也取到了地方文化文献馆的作用。

2.2 主题空间

既独立又共存,实体为主,同时开发并应用网络与移动空间。主题馆的实体空间可大可小,形状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主题图书馆,完全是一栋独立的大楼,体系形态与运作管理独立,例如温州服装图书馆,它由温州市图书馆与温州服装商会合作建设,形制上是独立的,独立核算,但双方共同管理[1]。而大多数的主题馆是总馆下的分馆制,或是总馆中的局部空间,有自身独立的空间,但管理是统一的。例如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下有32个分布各地的分馆组成,其中玩具图书馆、环市童装图书馆、澜石金属图书馆属于主题图书馆,空间独立,但统一管理[1]。杭州图书馆近年陆续建设了音乐分馆、佛学分馆、城市生活主题分馆、印学分馆、运河文化主题图书馆等,也是分馆形制,空间基本是独立的,但管理较灵活,统一管理、合作管理与独立管理相结合[8]。江西大部分主题馆是依托本地公共图书馆,在总馆内开辟独立空间建成。而在实体馆外,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大多数主题馆都开发出了数字主题馆或网上数据库,形成网络主题空间,如江西所有主题馆,都有数据资源开发与网络主题库,很多主题馆,网上数字资源甚至比实体资源更丰富,也更易查阅。虚实结合,已是现代主题馆空间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

2.3 主题布局

结合实际,宜少而精,突出重点与对比。从总体布局看,主题馆不宜太多,更不能重复建设。国家层面可以建设某一领域大型的专题图书馆,如国家古籍图书馆、现代文学主题馆等。从省市地区来看,主题馆结合地方资源或文化优势,与公共图书馆共存,突出地方特色。主题馆须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一座城市或一所高校,主题馆宜少而精,特色分明。在邻城或同类高校之间,也要避免雷同或重复建设。如何布局,思路很多,以笔者所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在考虑建设主题馆时,考虑了地方特色、校区平衡、专业聚集等因素,重点建设“汽车文化主题馆”与“国学馆”两大主题馆[9]。“汽车文化主题馆”建在东校区,东校区以理工类学院为主,不仅有汽车学院,其他学院的专业许多也与汽车科技有关,因此以汽车文化为主题,主要展示汽车文化与科技,建设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开辟体验区与创新活动区,培育“工匠精神”,感受现代科技。“国学馆”建在西校区,西校区以文科与艺术类专业为主,弘扬传统文化又是图书馆一大任务。国学馆重点弘扬传统文化,设有展示区、阅读区、休闲区、活动交流区、国学技艺体验区等,现场配置茶具、传统器乐、文房四宝等,重点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体验、研讨与推介活动。因此我校主题馆的布局就是:一东一西,一科技一人文,一现代一传统,一咖啡一茶吧,一重创新一重传承,而且在深圳也没有相类似的主题馆,做到了布局均衡,结合实际,对比鲜明,相交辉映,相得益彰。

2.4 主题传导

主题传播路径与形态随着技术进步而改进,主题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已经非常多样化。主题馆是打造更专业的资源信息主题,传导给专业的群体或对这主题感兴趣的读者。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读者群体细分、信息流向控制细化的研究,可以看出现代的信息传导途径或渠道已非常多样化,可以涵盖人所能接受的各种方式,并且向更直接、更智能、更便捷转变。例如阅读,传统的阅读纸质图书不可少,但现在除图书外,还有电子书、影视、动画、专栏、张贴等可以阅读,除了看文字外,还可以影像声色观赏。再如体验感知,但传统的体验很简单,主要是看,而现在则有了电脑、iPad、ipod touch、AR、VR、实训设备等多种体验,体验途径与功能非常多。还如学习交流,这也是现在主题馆的一个主要功能,以前就一桌一椅,现在则多了演示屏、多功能桌,有了讨论室、咖啡吧、报告厅、交流角等,使人们能更好的开展学习,相互交流。总之,在今天信息时代,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主题馆可以极大丰富自己的传导方式,新技术环境下主题传导的多样化、多形式、多功能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2.5 主题服务

主题馆中多层次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可以满足不同读者不同的服务需求。从服务定位看,首先,主题馆的资源服务更专业更集中,资源归集在一处空间,纸质、声频、数据库等一应俱全,查阅非常方便。其次,主题馆有着更舒适更人性化更小众的空间与设施来满足更细分的进馆受众,让到馆的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更真切地感受到主题知识与文化。再次,主题馆通过不同的区域划分、多样化的传导渠道、全方面的体验与相互交流,使得读者全方位地感受到不同传播方式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或学习效果。总体看,主题馆的服务比之一般的图书馆服务形式更多样,区分更有层次,更有针对性,更重个性,技术应用更智能更全面,文化的色彩更为鲜明,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放大了,服务的绩效与作用也更明显了。这些服务的出现与创新,符合多样化社会对图书情报多样化服务的新要求[4]。

2.6 主题功能

主题应是专业单一的,但围绕主题展示表现出来的功能却是非常丰富与多样的。一方面主题馆保留了传统的图书馆借阅功能,可以借书、看书、查阅资源、自习。另一方面,主题馆对区域进行了必要划分,根据面积大小与结构布局对各区域功能进行了基本定位,很多主题馆除阅读区外,还设置了博览区、展示区、活动区、交流区、体验区与休闲区等,不一而足,有些是区域相对独立,有些是混合的并没有明确界线。因了区域的划分,主题馆的功能可以表现得非常多样化,可以参观体验,举办小型展览、讲座、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分享活动。主题馆可以接待个体读者,也可以开展小型社团活动。同时数字化的普及与新媒体的运用,又让主题馆的平台与空间无限扩大,增加了自助、快捷的智慧服务功能。因此,主题馆在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上,融合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咖啡馆、学生活动中心等的部分功能,一些特定主题馆如少儿主题馆,按资源与空间区域划分可以展现出亲子阅读综合馆、玩具馆、动漫馆、游乐馆等的功能,民俗主题馆可设置服饰馆、家具馆、饮食馆等主题功能区。可见,主题馆与传统的图书馆有所不同,可以是一个“有读有学、有形有感、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的新天地。因此,各类主题馆在建设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发掘其多样功能,跨界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主题馆的作用与效益[10]。

3 主题馆对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意义

图书馆是文化高地,图书馆的任务除了文化传承之外,更要文化育人,或者说图书馆的终极目标就是文化育人。在时代的潮流中,图书馆自身在不断变革,传统的文化育人形式与手段也在不断创新[11]。主题馆的出现,对图书馆的文化育人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与改进。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主题馆扩大了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平台。传统的图书馆文化育人主要体现在资源优势的支持服务与成长学习的辅助辅佐上的。图书馆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读者来去自由,随个人喜好来学习为主。传统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是处于一种被动单一的偏平地位,平台较窄小。随着新技术的普及特别是网络化与多媒体的兴起,图书数字化与服务网络化后,资源变得多源化,服务也开始多样化,文化育人的途径与平台在放大。主题馆的出现,既集中了传统的资源,又融合了新数字资源,特别是通过主题对资源进行了整合,使得资源平台更广更深。同时,主题馆以独立或半独立的形式扩大了原来图书馆的空间,延伸了原有结构,使得图书馆文化育人平台进一步放大。

其次,主题馆丰富了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内涵。原有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是比较简单的,主题馆有着复合式的资源组合与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同时在空间的利用上也大做文章,保留了传统的资源借阅与现场阅览、自习,更有定期不定期的主题活动、专题展览、专业讲座、沙龙交流等,使得主题馆的文化服务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多样性,文化育人的作用不单局限在图书资源的文化传导上,而是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品鉴、文化欣赏、文化交流、文化探讨甚至文化研究上,主题内的多重专业组合与传导,使得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内涵更丰富更精彩了[12]。

第三,主题馆改变了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形态。从单一到复合,从被动到主动,主题馆的出现还不只是文化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主题馆出现后,开始改变了图书馆的生存结构与文化功能。一方面,主题馆传统与现代融合,让图书馆开始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紧贴读者需求,更贴近文化或市场的变革。另一方面,主题馆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图书馆的组合结构、资源格局与服务方式,生存与运行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图书馆更开放,更包容,更具专业针对性,更有创新推动力,更具文化活力,更好了发挥了自身的文化优势,使得图书馆更主动地站在了文化育人的主战场,在社会书香建设与文化大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四,主题馆指明了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方向。文明繁荣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书香肆溢的社会,而这个书香社会,图书馆的文化作用一定是得到最大发挥与肯定的社会。传统图书文化的影响是潜在的、隐形的、个体的,现代书香文化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更主动地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担当文化育人重任。真正的发挥引领作用的图书馆,既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又是文明社会的引擎,既是文化的高地,又是文化的创新源泉。主题馆的建设,是图书馆聚集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实力、彰显文化优势的重要举措。对现代图书馆来说,只有文化优势最佳发挥,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彰显,才能最直接地促进文化繁荣,倡导文明礼义,推动社会进步。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看,主题馆带来的开放、包容、活力、责任、创新等属性就是最主要的方向。

4 主题馆创新与书香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

主题馆的创新实践与理论探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图书馆主动变革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结果。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主题馆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致于整个图书馆开展书香社会建设、主动参与文化育人的大背景下,最主要的落脚点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培育优秀人才。因此,展望未来,现代书香文化体系中的主题馆发展,须明确或重视以下几点:

1)主题馆的创新必须与图书馆自身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从古代的藏书楼到近现代图书馆,图书馆一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进步,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属性与模式。在时代潮流中,我们看到,图书馆是文化知识高地,是创新源泉,但图书馆本身往往文化发力不够,创新不足。近年社会变革加剧,新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途径与阅读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网络与新媒体兴起下,图书馆的传统阅读地位受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近年来也在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可以说从资源建设到技术变革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主题馆的出现,实际是图书馆自身结构创新与服务创新的结果,是整个图书馆转型升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寻求结构功能变革的表现。因此,主题馆的建设不能脱离整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主题馆的主题选择、空间位置、设计风格、资源构成、格局布局、管理体系、服务方式等都需要与整个图书馆的规划相一致,与图书馆的转型升级相结合。主题馆可以独立或半独立,也可以单独管理单独运作,可大可小,但它与总馆或区域场馆的布局、风格等要和谐协调,资源要互补,服务要配套。在整合建设主题馆时,应与总馆或区域图书馆的规划吻合且步调一致,特别是在主题的确立以及今后围绕主题开展的建设、各项活动与管理中,都应当是紧密联动,与图书馆的其他改革创新举措紧密结合。主题馆之于总馆,系统性与整体观是前提,特色化与独立性是追求。

2)主题馆要坚持多样化发展格局,必须特别注重自身内涵特色的建设。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综合图书馆出现过大同小异、“千馆一面”的情况,其资源、服务的雷同性很大。主题馆建设中我们要求的主题要尽可能单一、独立,但呈现出的格局要多样化,最主要的就是主题馆自身的内涵要各具特色,个性鲜明。从主题的定义与实践的理解来看,主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含义比较灵活。图书的分类、书库的布局就是早期的主题区分,从分类走向主题,主题定位的依据与影响因素也非常多,主题可以从资源层面划分,也可以从服务对象划分,还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文化类型、学科差别等来区分,做到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在具体表现上,单个的主题馆应该一馆一主题,一馆一景,一馆一立,任何主题馆要有排他性,独立性,独此一家。当然主题馆还要有权威性,在亮出特色的同时并能将特色转化成优势。主题馆建设要避免重复浪费,一个总馆系统内开建的主题馆肯定不能重复,而且要一城一省或一大区域一大系统内甚至国内也就你独自一家,找准文化定位,挖掘个性典藏,以特色取胜,集某一主题之大成,并通过网络多媒介扩散资源共享,通过开发数据库扩大服务面。这样的主题馆就会形成图书馆中的文化高地,形成专业权威,形成馆际优势,也会吸引更多的专业读者,服务更多的普通民众。

3)主题馆必须融入到整个书香文化育人体系与社会文明潮流中,为人才培育与文明发展服务。图书馆的终极使命就是传承人类文明,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培育社会英才,任何图书馆的建设与变革,都是为此中心服务的,图书馆的最大价值也在此。图书馆需要良好的藏储条件,静美的学习环境,便捷的服务体系等,目的是让人们更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学习知识,创造新文明。图书馆各项要素组合后,会形成一个平台或一种体系,凝聚成一种图书文化,到现在就是现代书香文化。书香文化的扩散与发扬光大,就是要促进文化育人,推动文明进步。现代书香文化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得到了现代先进技术的强力支撑,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全面参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主流的书香文化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从这个角度或高度去看主题馆,我们就应知道,主题馆的建设不是为了完成一笔预算,不是为了一个政绩,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现代书香文化与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是整个文化育人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提升的源动力。主题馆的建设,就是要扩大现代书香文化的影响,让书真正飘香,让图书发挥更大的效能,让图书以更好的方式促进人类知识丰富、文明提升,社会进步。面向未来,现代书香文化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主题馆融入到书香文化体系中,融入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的主流之中,深深根植于这个时代,密切关注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需求,关心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时代使命,既有自身特色又与其他文化相融,这样才能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获得发展的无穷动力,有更新更美的前景。

猜你喜欢
育人图书馆资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