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述评和展望

2018-04-09 06:56,,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理论

 , ,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直以来,在战略管理领域,多元化战略都是最流行且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们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了多元化战略的研究。最初的重点是多元化概念的界定、类型的划分以及多元化的动机和优势。随后,多元化战略的研究持续发展,一些研究涉及多元化模式的选择、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而这些整体上也对财务绩效产生了影响和作用。近十年来,新理论和新观点的产生推动了这一领域持续发展,原有问题被重新考量和定义,研究集中在多元化战略对绩效、资本结构和企业创新的影响上,研究视角从产业经济理论、资源基础观拓展至新兴理论——如制度基础观、动态能力等。然而相关研究成果日趋复杂,致使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对多元化战略的研究缺乏完整的体系。因此有必要对近十年多元化战略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和分析,笔者选取2006年以来收录在SSCI和CSSCI检索数据库中影响力较大、被引量较高的多元化战略文献48篇,从理论视角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为学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多元化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路径及机理

多元化战略和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多元化战略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虽然理论界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结论,由于不断深入的研究显示出大量因素等都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影响。以下以自变量、调节变量、因变量三个研究变量为线索来考察两者关系,提出多元化战略——绩效关系理论框架(见图1),总结近十年研究新成果和新进展,梳理多元化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一)多元化战略——绩效关系理论框架

1.自变量。近十年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度量多元化战略,即多元化战略程度和多元化战略模式。多元化战略程度主要通过SIC编码和一些连续性指标,如熵值指数、Hirschmann指数、Herfindahl指数等进行测算。多元化战略模式指企业实施其多元化的方法,主要有外部并购、内部发展两种方式。

2.因变量。因变量——企业绩效主要通过各种财务绩效指标和市场绩效指标来衡量。财务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资产回报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等,而市场绩效指标主要包括Tobin’s Q值、超额价值、股票年收益率等。

3.调节变量。近十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考察了两种调节变量对多元化战略——绩效关系的影响:组织因素(多元化经验、企业家社会资本、CEO管理风格、动态能力)和国家环境(制度强弱、东道国资源丰富程度、制度距离、经济稳定性)。

图1多元化战略——绩效研究框架

(二)多元化战略和绩效的关系

1.多元化战略程度—组织因素—企业绩效。近十年学者们对以下几方面组织因素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1)多元化经验。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多元化经验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首先,多次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能够通过识别和吸收这种重复过程中产生的新经验而获得知识,并将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整理成能够指导未来行动的系统、例程和程序[1]。其次,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提高了吸收能力,高水平的吸收能力提高了企业在各业务部门有效分配资源的能力,进而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协调业务单位的投入和产出,最终提高绩效[2]。

(2)企业家社会资本。现有研究表明,企业家社会资本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多元化企业的绩效。第一,企业家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获取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有积极的影响作用[3]。第二,根据资源依赖理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家社会资本会帮助企业获取和动员战略性资源,促使企业资源和能力与多元化经营更加匹配,抑制了多元化扩张对绩效的负面作用[4]。第三,具有政治联系的企业更有可能克服实施多元化战略时的行业进入壁垒,并为多元化战略活动提供信贷支持,最终提高企业绩效[5]。

(3)CEO的管理风格。CEO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决定了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了多元化战略的绩效。根据代理理论,CEO的管理风格有两种:代理型(agent-type)和管家型(self-serving),代理型CEO会牺牲企业的利益来最大化其自身效用,因此他们将通过实施多元化减少自己的职业风险,提高自己的薪酬和地位。而管家型CEO将自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并作出符合群体最佳利益的决策,他们实施多元化是为了服务于企业利益,因此他们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6]。

(4)动态能力。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它们在动态能力上的差异所决定的。动态能力强调正确处理、整合和重构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和技能以匹配变化的环境需要。胡钢和曹兴(2014)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多元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动态能力对于基于创新的多元化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对于复制的多元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Døving和Gooderham(2010)以小规模会计服务公司为例研究动态能力与相关多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当企业动态能力提高时,企业的相关业务范围会扩大[8]。

2.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国家环境—企业绩效。学者们考察了不同的国家环境背景下多元化战略程度的提高对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国家环境的以下几个维度:

(1)制度环境强弱。制度环境强弱会对跨国企业的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当东道国制度环境较弱时,市场失灵、金融机构效率致使交易成本过高,跨国企业采用产品多元化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创造内部交易市场,减少制度环境带来的风险,因此产品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会增加绩效[9]。

(2)东道国资源的丰富程度。在资源较为丰富的东道国中,地理多元化战略和绩效呈现U型关系,而在资源较为贫瘠的东道国中则呈现正相关关系[10]。

(3)制度距离。制度距离是指两个国家在制度规则、规范和认知三个方面的差异,制度距离是影响跨国企业战略行为的关键因素,也会影响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建立合法性的能力[11]。当制度距离较大时,企业可能被迫在获得内部和外部的合法性之间做出战略选择,而外部合法性可能更为重要,因此跨国企业为获得外部合法性会花费更大的精力来管理和协调其地理和业务的扩张,结果导致国际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的成本超过收益,企业绩效降低[12]。

(4)经济稳定性。早期学者们通过市场势力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资源利用理论表明多元化战略的收益往往和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有关,这一结论在新兴经济体的多元化战略研究中得到证实:在新兴经济体中,一些中介机构效率低下,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创造内部资本市场,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Chakrabarti等(2007)的研究在考虑了多元化成本的基础上对这一结论再次进行了验证,并补充了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经济危机会减少多元化战略的内部市场收益并增加管理和组织成本,使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绩效会下降;在较不发达的经济体中,金融和监管机构的效率低下导致企业无法快速的应对经济危机、无法及时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因此这些企业绩效下降的更明显[13]。

3.多元化战略模式——企业绩效。目前对多元化战略模式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未得到一致性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外部并购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和更高的报酬率,但也有研究显示并购会带来更低的企业绩效。Lamont和Anderson(1985)则认为通过内部发展实现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绩效高于通过外部并购实现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绩效[14]。后来的学者从组织学习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了这个问题,指出通过内部发展的多元化企业可以从规模经济、跨职能共享核心能力中受益,而通过收购实现多元化的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收购在流程、系统、文化方面的差异会限制企业将过去收购中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变为指导未来收购的例行程序的能力[15]。企业通常从重复性经验中学习,并将学习的成果运用于未来的决策,增加实施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协同效应并降低风险,而采取并购的方式则减少了这些积极影响[16]。基于这些研究成果,Andreou和Louca(2016)再次证实通过内部增长实现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的绩效高于采取外部并购的企业绩效[17]。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近十年多元化战略绩效研究有以下几个特征:(1)研究主体更加多样。新兴经济体中多元化战略绩效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企业的国家背景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新兴经济体中企业的内部增长受到制度的约束,加上市场效率低下,用传统的理论视角无法完全解释多元化绩效,制度理论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2)理论视角更加丰富。除了资源基础观、产业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制度理论、组织学习、高阶理论也被用于解释企业的多元化绩效研究。(3)更加注重对影响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的调节因素的分析。这些调节因素不仅涉及企业外部环境(如制度环境),还涉及了企业自身的条件(社会资本、动态能力等)。

二、多元化战略产生的其他影响

(一)多元化战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早期学者们根据“负债能力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来比较多元化和非多元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差异,但大量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多元化战略和资本结构关系的一致结论,因此近十年学者们针对一些调节变量和两者的内生动态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考察的调节变量有:(1)环境稳定性。Lim等(2009)认为追求非相关产品多元化的企业在稳定的环境中承担的债务融资较少,但在动态环境中承担的债务融资更多[18]。(2)企业性质。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多元化会造成其财务杠杆的显著提高;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这种差异可能是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时所遵循的不同财务策略所导致的[19]。(3)企业业务类型。企业的债务水平与多元化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单一业务型公司的负债水平最低,主导业务型和相关业务型公司的居中,非相关业务型公司的债务水平最高[20]。(4)政府控制。政府控制下的企业较少进行债务融资,政府所有权削弱了非相关多元化和杠杆之间的正向关系[21]。此外,学者们加深了多元化和资本结构的内生动态关系的研究,邓可斌和丁重(2010)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会加剧债权人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企业的负债能力,引起资本结构上升,而资本结构的上升又制约了多元化行为,导致企业多元化程度的下降[22]。

(二)多元化战略对创新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认为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可以使其扩大控制范围,但也会减少决策中使用的丰富信息的数量,进而不利于内部创新。然而这一观点受到了来自资源基础观的挑战:从事多元化的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创新。鉴于此,Sang等(2013)用新的视角——组织搜索理论再此考察了这个问题,发现当企业使用的搜索策略与其多元化战略类型相匹配时,就可以促进创新输出[23]。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以跨国企业国际多元化战略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两个视角表明跨国企业的国际多元化战略会促进创新:从资源基础视角来看,国际多元化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动机和资源,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不断搜寻创新资源,提高其创新能力[24]。从组织学习视角来看,国际多元化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从外国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25]。

三、两种组织的多元化战略

与一般企业相比,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利他主义、对经济目标追求的差异;跨国企业嵌入的国际背景的复杂性,都会导致这两种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决策和效果与一般组织有本质的差别。鉴于此,讨论两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针对家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研究焦点是其多元化动机和决策的异质性。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考察这些问题:第一,从规避风险和损失的角度来看,家族企业成员不仅追求财务目标,而且需要维持社会情感财富,因此家族企业倾向于创造价值而不损害社会情感财富的多元化战略,家族企业更愿意放弃他们的一部分商业利益,以确保对公司的控制并保持所有的情感联系,导致家族企业相对非家族企业呈现出更低的多元化程度[26]。第二,从长期传代创造财富的角度,得到的结论是:在家庭分支较多的多代家族企业中,多元化是一个普遍被应用的战略,这是由于家族企业往往会投资于大型资产类别,这种资产类型需要进入新市场,实现多元化[27]。第三,从家族企业所有权为出发点得到的结果是:家族企业比非家族企业多元化程度更高[28]。

对跨国企业的研究是从国际贸易的研究中衍生而来,过去的研究重点是跨国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的动机和优势、外部因素如何为国际化战略创造条件以及跨国企业如何对这些外部因素做出反应。这些问题在近十年被进一步的探索,学者们发现一些外部因素(如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资源、政治风险等)等都会影响跨国公司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水平和效果。例如:跨国企业地理多元化与盈利能力的关系随着东道国资源的丰富程度而有所不同,在资源匮乏的东道国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资源丰富的东道国,两者呈现u型关系[10]。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组合中更高水平的政治风险对产品多样化的相关程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9]。在制度环境较弱的东道国,跨国公司的产品多元化能够产生更高的绩效[9]。跨国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国际多元化使企业能够获得在本国市场无法获得的多样化创新资源,并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30]。另一方面,国际多元化为企业提供了从国外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甚至联盟合作伙伴学习的机会[31],因此提高了创新绩效。

四、分析与讨论

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理论和新观点的产生、新问题的出现使近十年多元化战略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可从理论视角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将近十年与之前的元化战略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

(一)理论视角的变化

近十年多元化战略研究理论视角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存在显著变化:一是产业组织经济学在多元化研究中的使用大大减少。基于发达经济体下产业组织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追求效率,这一基础假设下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为早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忽略了宏观环境以及企业资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资源基础观的提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近几年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成为了学者们热捧的话题,而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大大减少。二是基于制度基础观的研究发展较晚但逐渐在主流研究中得到响应。制度基础观从更广泛的制度情境差异来解释制度环境对于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的影响,这一理论的逻辑基础是不同制度环境的资源禀赋和制度有效性,为转型经济体国家的企业多元化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因而逐渐在主流研究中得到响应[32]。三是学者们更加青睐于整合多种理论研究多元化战略。从单一理论视角考察多元化战略往往是片面的,因而近十年学者们尝试在多种理论融合的基础上研究多元化战略问题,例如结合高阶梯对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来研究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的影响、结合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研究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多元化战略行为等。

(二)研究内容的变化

近十年多元化战略研究内容上有以下新的变化:第一,企业嵌入的国家情境的异质性受到格外的关注。新兴经济体下的战略研究提出了国家差异如何影响企业多元化决策和绩效的有趣问题,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情境,在这种社会情境下,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的独特性启发学者们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全新的思考。第二,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战略研究权重加大。资源基础观的提出使学者们的关注点转向了企业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相比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更可能是难以模仿的和复制的,鉴于此,近十年学者们尤其关注企业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在多元化决策和绩效中扮演的角色,以往的关注点如“成本、效率、竞争”则有所弱化。第三,对之前不一致的结论进行了更加深入地探讨,确定某些命题的边界和条件。虽然对多元化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某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这种迥异的结果是由于研究问题时边界和条件不清晰,要想解决这些争论,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研究。

五、多元化战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拓展中国情境下的多元化战略研究

中国自从加入WTO组织之后,广泛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一些企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成功经验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推动了中国情境下多元化战略的研究。但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中国情境下多元化战略的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西方学者对中国情境的深度刻画显得力度不足、浮于表面。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元化和绩效之间的关系、高管团队的多元化战略决策,研究的问题不够全面,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进一步拓展中国情境下的多元化战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丰富多元化战略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

(二)研究互联网条件下企业多元化战略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降低了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成本,还促进了知识在组织间的流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战略管理领域目前并未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未来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研究:第一,深入探讨互联网环境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导致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剧变,使企业的竞争行为更加多样化。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成功所需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新环境下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进行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揭示互联网环境下多元化企业的知识创新来源。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企业知识创新不仅来源于多元化实施过程中与供应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互相作用,还有可能来源于消费者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

(三)深化基于动态能力的多元化战略研究

近十年动态能力研究在战略管理领域兴起,虽然已有学者考察了动态能力对多元化战略——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等,但基于动态能力的多元化战略研究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现有研究往往是从吸收、适应与创新能力这三种动态能力来考察企业多元化战略,缺少认知维度的动态能力对多元化战略影响研究;动态能力可以让企业及时改变和创新以应对市场、顾客和技术变化,因此可以从动态能力视角考察多元化企业的创新绩效;目前大部分针对动态能力的研究都集中在于企业层面,缺乏对高管动态能力研究,个人层面的动态能力也会影响管理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因此将动态能力与高阶理论结合考察多元化战略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MACHER J T, BOERNER C.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t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a knowledge-based examination in drug develop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9):1016-1036.

[2] ANDREOU P C, LOUCA C,PETROU A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9):3270-3284.

[3] 关健, 李伟斌. 中国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J]. 学术月刊,2011(7):87-92.

[4] 游家兴,邹雨菲.社会资本、多元化战略与公司业绩——基于企业家嵌入性网络的分析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5):91-101.

[5] 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4):4-15.

[6] CAMPILLO A M, GAGO R 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CEO management style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application of Heckman’s two-stage method[J]. Quality & quantity,2011,45(1):59-73.

[7] 胡钢,曹兴.知识视角下动态能力对多元化战略影响的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9):98-105.

[8] DØVING E, GOODERHAM P N. Dynamic capabilities as antecedents of the scope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small firm accountancy practi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29(8):841-857.

[9] DELIOS A, XU D, BEAMISH P W. Within-country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foreign subsidiary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4):706-724.

[10] KIM H,HOSKISSON RE,LEE S.Why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matter: “new” multinationals’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rofitabilit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36(4):518-536

[11] KOSTOVA T, ZAHEER S.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lexity: the cas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1):64-81.

[12] CHAO C H, KIM S H, ZHAO H, et al.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MNEs’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distance[J].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2,54(5):667-681.

[13] CHAKRABARTI A, SINGH K, MAHMOOD I.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East Asian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2):101-120.

[14] LAMONT B T, ANDERSON C R. Mode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4):926-934.

[15] LAAMANEN T, KEIL T. Performance of serial acquirers: toward an acquisition program perspectiv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6):663-672.

[16] BARKEMA H G, SCHIJVEN M. How do firms learn to make acquisitions:a review of past research and an agenda for the future[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34(3):594-634.

[17] ANDREOU P C, LOUCA C, PETROU A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9):3270-3284.

[18] LIM N K, DAS S S, DAS A.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1997-1998):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6):577-594.

[19] 洪道麟,熊德华,刘力.所有权性质、多元化和资本结构内生性[J].经济学,2007(4):1165-1184.

[20] 章细贞.公司多元化战略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6):61-67.

[21] SU L D. Ownership structure,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J]. Management decision,2010,48(2):314-339.

[22] 邓可斌,丁重.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探析[J].管理学报,2010,07(7):1075-1084.

[23] SANG K K, CULLEN J B. Search behavior of the diversified firm: the impact of fit on innov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8):999-1009.

[24] 李朝明,李丽雯.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4(5):658-662.

[25] ZAHRA S A,IRELAND R D,HITT M A.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 firms: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mode of market entry,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5):925-950.

[26] ANDERSON R C, REEB D M. Founding-family ownership,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leverage[J].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2003,46(2):653-684.

[27] JAFFE D T , LANE S H.Sustaining a family dynasty:key issues facing complex multigenerational business-and investment-owning familie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4,17(1):81-98.

[28] DUCASSY I, PREVOT F. The effects of family dynamics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rench companies[J].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0,1(4):224-235.

[29] JIMÉNEZ A, OSORIO D B, CMARA C P. Learning from risky environments: global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of spanish MNEs[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15,55(4):1-25.

[30] BUCKLEY P J, LIU X.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2):353-354.

[31] LI H, LEI Q, ZHANG X, et al.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of emerging market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2012(11):110-116.

[32] 蓝海林,皮圣雷.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分割性双重条件下中国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管理学报,2011,08(8):1107-1114.

猜你喜欢
多元化战略理论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