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治疗口服单一降糖药物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04-12 08:20刘绪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西格列汀

王 跃, 刘绪宏

(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 内三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社区常见慢性病。中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1%~12%, 2型糖尿病占90%。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肥胖患者增多、饮食结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糖尿病并发症多,是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行走能力的主要病因, Meta分析[2]显示其还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关系密切,对于手术患者而言,还会增加切口感染、住院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急诊低血糖昏迷者占昏迷患者总数的5%~10%。全球糖尿病人数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预期[3-4],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减轻高血糖损害是糖尿病管理的基本目标。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主要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有部分选择单一口服药物治疗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5-6]。西格列汀是一种新型DPP-4抑制剂[7-8], 本研究以2015年7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西格列汀联合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 ① 糖尿病参照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 ② 非初治,病程≥6个月,既往单一口服药物疗效不佳,单一口服药物持续8周及以上; ③ 一般状况尚可; ④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 ② 存在DPP-4抑制剂禁忌证; ③ 难以获得随访; ④ 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糖尿病足溃疡、低血糖休克; ⑤ 认知精神障碍; ⑥ 拒绝参与研究; ⑦ 其他疾病急性期,如上呼吸道感染; ⑧ 参与其他研究,如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 ⑨ 酗酒; ⑩ 其他免疫代谢疾病。退出标准: ① 严重不良反应; ② 未获得随访; ③ 医师要求终止研究; ④ 违反科学实验原则; ⑤ 使用计划外的药物。共入选对象150例,采用黑箱摸球法分组,每收集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对象,则进行分组。在黑箱中有白色、黑色同体积重量的小球各1个,采用放回式摸球法,其中摸到黑色小球的患者73例纳入对照组,白色小球的患者77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73例,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45~72岁,平均(59.6±6.8)岁; 糖尿病病程2~7年,平均(4.1±1.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 周围神经病变43例,糖尿病足但无溃疡形成10例,眼底病变14例; 合并症: 高血压49例,血脂代谢紊乱47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呼吸暂停综合征34例,高尿酸血症43例; 吸烟23例,饮酒史14例; 有心脑血管事件病史、低血糖休克病史8例; 每周运动时间在(2.4±1.1) h; 目前用药品种: 二甲双胍28例,格列美脲21例,阿卡波糖24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34±0.43)%, 持续用药时间(3.1±1.6)个月。观察组77例,其中男44例,女33例,年龄48~74岁,平均(59.1±6.5)岁; 糖尿病病程1~7年,平均(4.0±1.5)年; 并发症发生情况: 周围神经病变44例,糖尿病足但无溃疡形成12例,眼底病变15例; 合并症: 高血压50例,血脂代谢紊乱50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呼吸暂停综合征36例,高尿酸血症44例; 吸烟25例,饮酒史15例; 有心脑血管事件病史、低血糖休克病史10例; 每周运动时间在(2.6±1.0) h; 目前用药品种: 二甲双胍34例,格列美脲20例,阿卡波糖23例; HbA1c(8.15±0.54)%, 持续用药时间(5.1±1.6)个月; 有心脑血管事件病史8例。2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发生情况、合并症、吸烟饮酒情况、病史、每周运动时间、目前用药品种、HbA1c水平、持续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 采用单一口服药物,盐酸二甲双胍0.5 g/片, 1片/d, 或格列美脲1 mg/片, 1次/d, 饭前15~30 min口服,或阿卡波糖150 mg/d, 三餐前嚼服。同时医嘱加强饮食、运动管理,每周确保3~5 h的运动,中等强度,心率在基础值上升高到30%~50%, 推荐慢跑,时间在三餐后血糖峰值出现前15 min开始,持续40 min左右。低血糖指数、膳食,高膳食纤维,控制血脂。同时口服安慰剂,用法与观察组同。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安慰剂替换为西格列汀,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每日100 mg, 1次/d,晨服,持续10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退出情况。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C反应蛋白(CRP)、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价周围神经症状。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

1.4 判断标准

所有入选对象均严格测定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 HbA1c<7.2%; 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胰岛素抵抗指数>2.69时判定为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20×空腹胰岛素值/空腹血糖值-3.5; 嘱受试者隔夜禁食和禁降糖药物12 h, 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 用于检测血清CRP及FPG; 按照Perkins等的分级标准,TCSS评分≥6分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可能。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完成研究73例,对照组70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PG、HbA1c、CRP、TCSS评分低于治疗前, 2组HOMA-β高于治疗前,观察组HOMA-IR低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HbA1c、CRP、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MI、实验室指标、TCSS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与观察组相比, #P<0.05。

2.2 不良反应、HbA1c以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观察组血糖控制率为79.45%(58/7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57%(41/7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1/73),与对照组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来看,相较于单独应用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联合使用西格列汀可增进疗效。研究中,观察组血糖控制率为79.45%,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 (P<0.05)。一项西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显示,联合治疗可降低HbA1c水平[WMD=-0.23,95%CI(0.40, -0.06),P<0.05][5]。本次研究显示,联合治疗HbA1c控制率上升了约30%,指标水平下降0.77%,高于Meta分析,这可能与纳入对象为单一口服药物HbA1c控制不佳有关。需注意的是,此项Meta分析也显示联合用药可降低BMI水平[WMD=-1.67, 95%CI(-2.02, 1.32),P<0.05)], 本次研究未得出类似的结论,治疗后观察组BMI(24.46±2.15) kg/m2, 与对照组(25.16±2.17) kg/m2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纳入标准、用药类型与随访时间、调查研究例数差异有关。另外一项针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可降低FPG、HbA1c、BMI、HOMA-IR水平,同时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9]。提示低血糖、BMI上升可能与二甲双胍的关系更为密切,联合用药通过降低二甲双胍的剂量,从而避免BMI上升,使降糖效果更为平稳,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联合用药确实可降低HOMA-IR水平,观察组治疗后HOMA-IR为(0.63±0.15),显著低于治疗前(0.81±0.38)、对照组(0.85±0.24)(P<0.05), 提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双胍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患者的首选药物,特别适合饮食控制无效、对胰岛素抵抗无效者的患者,还有直接或间接预防肿瘤效果,但降糖效果可能并不稳定[10]。糖尿病是一种多因性疾病,这是单一口服药物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11]。西格列汀是一种DPP-4抑制剂[12-13], 其通过选择性抑制DPP-4活性,阻止GLP-1降解失活,延长GLP-1半衰期,通过增加血清中的生理性活性GLP-1水平延长其作用时间,从而发挥降糖作用[14]。大量研究显示,其还可影响单核细胞聚集于趋化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分化与活化、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一项Meta分析[15]显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但需要持续用药≥52周才可发挥作用。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联合西格列汀的患者CRP、TCSS评分显著下降,CRP、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西格列汀确实有助于减轻组织损伤、控制炎症,保护周围神经功能,血压的控制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有积极意义[16-18]。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单一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可增进疗效,有助于危险因素控制,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于血脂代谢紊乱者,还应联合其他治疗、干预措施。

[1]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w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 362(12): 1090-1101.

[2] 王莹莹, 马骁, 杨万水, 等. 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J]. 中国肿瘤, 2013, 22(11): 845-857.

[3] 潘长玉, 金文胜.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J]. 中华内分泌杂志, 2005, 21(Z5): 1-5.

[4] 迟家敏. 实用糖尿病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5.

[5] 柴丽青, 阎爱荣.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药房, 2015, 26(6): 772-776.

[6] 薛秦香, 苏敏. 对我国社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22(9): 654-658.

[7] Kim D, Wang L, Beconi M, et al. (2R)-4-oxo-4-[3-(trifluoromethyl)-5, 6-dihydro[1, 2, 4] triazolo[4, 3-a]pyrazin-7(8H)-yl]-1-(2, 4, 5-trifluo-rophenyl) butan-2-amine: a potent, orally active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J Med Chem, 2005, 48(6): 141-151.

[8] J Jelsing, N Vrang, S B van Witteloostuijn, et al. The DPP4 inhibitor linagliptin delays the onset of diabetes and preserves β-cell mass in non-obese diabetic mice[J].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2, 214(3): 381-387.

[9] 程蕊, 李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临床荟萃, 2017, 32(6): 515-522.

[10]路盈, 邹水兰, 孔霞. 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J]. 临床药学, 2016, 23(2): 121-123.

[11]Harmon L, Chilton R J, Spellman C.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end-orga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new considerations [J]. Postgrad Med, 2011, 123(2): 7-17.

[12]Baggio L L, Drucker D J. Biology of incretins: GLP-1 and GIP[J]. Gastroenterology, 2007, 132: 2131-2157.

[13]Cho YM, Kieffer TJ. K-cells and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Vitam Horm, 2010, 84: 111-150.

[14]韩白玉, 卢岚敏, 张丽萍, 等. 沙格列汀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内源性-氧化氮合酶通路影响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 23(11): 1039-1043.

[15]Lee S H, Nam B Y, Kang E W, et al. Effects of an oral adsorbent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fibronectin expression in experimental diabetic nephropathy[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0, 25: 2134-2141.

[16]韩建武, 孙慰军.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 广东医学, 2013, 34(14): 2254-2255.

[17]杜宏伟, 刘霖, 王建华, 等.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8): 800-800.

[18]黄依, 尤志华, 裴泂. 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7): 122-123.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西格列汀
漫长的旅途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命悬一线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口服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观察
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