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IgA、IgM、IgG水平的影响

2018-04-12 08:20陶晓玲张明波马国耀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喜炎利巴韦口病

陶晓玲, 李 瑞, 张明波, 马国耀, 周 璇

(1. 陕西省咸阳市儿童医院 儿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2.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儿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手足口病属于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见于夏季[1]。患儿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包括臀部、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2]。如患儿的病情较轻,在接受常规治疗以及相应护理1周后通常可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规治疗的效果较差,且易导致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以及急性迟缓性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未研究出一种针对该病的特异性药物以及疫苗防控措施[3]。作者研究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4例。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所制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4]; ② 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 ③ 入院前患儿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排除标准: ① 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儿; ② 伴有严重过得血液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患儿; ③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2.2±1.0)岁; 疾病严重程度: 轻度患儿20例,重度患儿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2.2±1.1)岁; 疾病严重程度: 轻度患儿18例,重度患儿24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父母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补液、补充维生素、物理降温、皮肤疱疹以及口腔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即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23033]10~15 mg/kg, 1次/d。连续治疗4~6 d。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即静脉滴注0.2~0.4 mL/kg的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26249), 1次/d, 连续治疗4~6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与痊愈时间,治疗前后IgA、IgM、Ig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gA、IgM、IgG水平检测方式如下[6]: 采集患儿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 以3 000转/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仪器自配试剂检测,严格依据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瘙痒、停药后皮疹以及恶心等。

1.4 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5]如下: 显效: 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皮肤疱疹自动结痂,皮疹消失,且无其他新鲜皮疹出现; 有效: 治疗后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口腔黏膜溃疡症状明显好转,皮肤疱疹基本结痂,皮疹显著消退; 无效: 治疗后患儿的体征、皮肤疱疹、皮疹等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检测,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86%(39/42), 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2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痊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IgA、IgM、IgG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2组患儿的皮肤瘙痒、停药后皮疹以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痊愈时间对比 d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IgA、IgM、IgG水平对比 g/L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4 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急性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主要是通过飞沫、唾液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手污染物经口传播,可在幼儿园、社区引起流行[7-8]。其中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容易治愈。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出现了脑干脑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对患儿的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儿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9-10]。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手段。既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感染、抗病毒以及全身支持治疗等基础治疗方式,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可对多种DNA、RNA病毒核酸的正常合成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在流感病毒、呼吸道和胞病毒等均有显著的疗效[11-12]。有研究[13-14]报道显示,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易产生耐药性,从而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吴婷婷等[15-16]研究报道相符,说明了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主要原因为: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其可对呼吸道和胞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自己腺病毒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具有更强的抗病毒作用,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此外,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与孟秀芝等[17]研究报道相一致,表明了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痊愈时间。分析原因,作者认为喜炎平可通过与病毒竞争性结合DNA、RNA以及蛋白质结合位点,从而有效阻滞病毒的复制,起到灭活作用; 同时,喜炎平可有效提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水肿、炎性渗出,从而为患儿的早期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有研究[18]报道表明, IgA属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可预防局部感染的面膜分泌性抗体,其水平的下降会导致病毒易侵入机体,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IgG属于体液免疫中最重要的抗体之一,具有中和游离病毒、外毒素的作用,属于下呼吸道的主要保护性抗体,在机体免疫防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机制可能与提高了IgA、IgG水平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2组患儿的皮肤瘙痒、停药后皮疹以及恶心发生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了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同时有效提高了IgA、IgG水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首选方案。

[1] Qiu J, Lu X, Liu X, et al.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Mortality Risk Score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J]. Sci Rep, 2017, 7(1): 3371-3371.

[2] 程文英, 张旭力.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临床辅助干预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3): 105-106.

[3] 官玉兰, 劳丽芬, 谢炳林, 等.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口腔消毒喷雾剂治疗轻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7): 153-154.

[4] 续畅, 吴汀溪, 廖音, 等.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2): 45-59.

[5] 丁百全.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3): 98-100.

[6] 龚琼, 程国珍, 陈丽竹, 等. 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9): 175-175.

[7] Zhang J, Jin Y, Sun JL, et al. Clinical stages and outcomes of severe cases 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2017, 38(5): 651-655.

[8] 赵永朝. 中西医结合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32): 162-162.

[9] 李裕昌, 吕波, 吴赞开, 等. 疏风解毒胶囊外泡内服治疗肠道病毒71型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7): 1430-1432.

[10]张志刚, 蔡钢. 手足口病方辅助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4): 2935-2938.

[11]张琳.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8): 1011-1012.

[12]王良超.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4): 41-42.

[13]郭尚囡, 廖友明, 利汉其, 等. 小儿手足口病应用喜炎平和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8): 1202-1203.

[14]涂琼.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23): 4460-4461.

[15]吴婷婷. 康复新液、喜炎平配伍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5例[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1): 110-111.

[16]陈自芬.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7): 105-106.

[17]孟秀芝. 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应用喜炎平结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4): 228-229.

[18]黄文兴, 黄敏宜.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3): 373-374.

猜你喜欢
喜炎利巴韦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