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2018-04-12 04:29许冬平孙畅武慧文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核心素养

许冬平 孙畅 武慧文

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近几年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词汇。本文将以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为切入点,分析教学现状及其与核心素养的联系,着重探讨如何将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

(一)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核心素养内涵的不断深入的探讨,人们逐渐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模型中所包含的语言使用能力以及运用符号进行交流的能力越发得到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母语和外语学科的学习。欧盟框架中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使用外语交流,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笔者将对比分析国内外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學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其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英语专业通过开设英美文学课程,让学生了解英美历史以及文化,从而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均有英美文学课程,但课程安排及授课方式略有不同。国外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教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思辨水平,通过对于英美文学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国内英语专业课程开设更多注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部分地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完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指导方针。而在考核方式上,国外英语专业要求学生通读大量英美文学原著,通常以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国内普遍采用的期末考试模式,考核内容大多为英美文学的时间轴和历史框架,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情趣效果不大,会导致学生只学皮毛而不得精髓,这种模式相较于国外英美文学课程的授课结果,有一定的劣势。

为此,笔者做了一份问卷来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类课程及本专业培养计划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同学对于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持赞成态度,但普遍认为课程的深度不够,授课方式较为粗糙,不利于深入了解学科的精髓;还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改进课程安排,增加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因为许多学校为了迎合重商主义的风气,商务英语、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等所谓实用课程泛滥,这种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不如文学课来得实在。当前社会英美文学课程所持的态度明显不符合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原则的。

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调查结果也表明核心素养在教育事业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研究或者教学工作,另一大部分会选择翻译这一职业,以商务英语专业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则会选择国际贸易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优秀的英语语言功底,更需要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学校的应试培训并不能满足各大公司的需求,英语专业曾一度陷入就业危机和专业认同危机。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对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有着巨大影响。

(二)存在问题

自隋唐科举制以来,我国基本延续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是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考试成绩及背诵与解题能力的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具有公平公正、全面系统、客观标准等多方面的优点,对于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相对而言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一种教育模式。但该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样不可忽视。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为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侧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却忽略了人文素养的熏陶,从而导致核心素养的缺失。应试教育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单一化、机械化,导致了个性化、全面化培养的不足。并且所谓的“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考试机器”,也是此类填鸭式教育的产物。所以,由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实际所决定的此类教育模式,造成了国内外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差异。

同时,我们当前正处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有望在各方面取代甚至超越人工。例如,各类电子辞典、智能互译软件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和飞跃。从一开始的机械化翻译、复杂化操作,到如今的拍照翻译、扫描翻译、在线数据库智能搜索等。各类快捷简单而又不失精准的翻译软件相继问世。前段时间甚至已经推出了一款可以将听到的各种外语以使用者设定语言形式输出的蓝牙耳机,并且速度飞快,堪比同声传译。这无疑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据本组成员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普遍偏弱。笔者认为,这与上述的教学模式单一、核心素养缺失、科技发展冲击等因素不无关联。而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弱,很大程度上又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发展缺少信心和动力,从而加剧了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缺失、就业优势不突出等各类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加大教育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解决现有问题刻不容缓。

(三)解决方法

针对现今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国家政策、高校教学实践以及个人的自我提升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据上文所述,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高中阶段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仍不能很好地进行全面发展。另外, 国内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片面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从而造成了核心素养的缺失。因此,为了提升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家应推行相关政策,明确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敦促高校在制定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时全面考虑、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高校方面,教学理念掌舵人应极力响应国家号召、明确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为学校教学理念确立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指导思想,敦促教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就英语专业来说,要改善学生满意度低、专业技能利用率低的现状,最关键的是从教学理念层面进行改革。教师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制定教学计划时避免偏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实际效益的课程,而要以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开设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益的课程,摒弃过度强调学生技能而非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方面,学生通过了解英美文学的概况与特点,从而构建对于这方面的认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其他方面能力的进步,进而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该将英美文学作为一门课时安综上所述,旅游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供需错位的矛盾,实现供需对口,满足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从而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邹宏霞.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4(1).

[2]何建伟.浅谈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调适[J].高教探索.2003(3).

[3] 孙洪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4]张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18).

[5]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5).

[6]华萍.智慧旅游背景下三本院校旅游创新人才培养对策[J].文教资料.2017(3).

[7]胡红梅.E时代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4-4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校企联盟的辽宁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G17DB471)。

作者简介:杨丽婷(1993),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8届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毛金凤(1964-),女,汉族,浙江余姚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核心素养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使命培养探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