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2018-04-12 04:29刘美汐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创新创业人才

刘美汐

内容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大学一直在进行扩招工作,而扩招会间接的影响到就业难的问题。其次,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仍旧有矛盾。在当前几大社会现实问题下,不论从社会或是个人角度来看,创新都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本文将会从学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以及我们学生如何去创业,包括人才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培养的机制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养机制;人才;创新文化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创业者缺乏必要的品质和物质条件

现在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质量也开始下降,部分大学生开始在校园内无限制的攀比,加上高中时期的劳累,刚上大学的学生经不起学校和社会的一些诱惑,渐渐迷失了自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又如何沉淀下来去进行创业尼?而大学生又是创业的主力军,所以,在中国,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当然,我们身边同样不缺乏这种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这些家境平寒的优秀学子往往没有多少创业资金。最终,这些人才败给了现实,很多人去参加了事业单位的选拔。

(二)国内外创业条件有差距

根据调查我获取到的信息,在我国众多的创业企业中,能活过三年的企业不会有百分之十,而且其创业死亡率高达恐怖的百分之九十。当然,国内与国外相比,国外的创业者相对来说轻松不少,压力也会少一些。为什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去年,我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体验林国荣大学的活动。来到国外,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很多不同,虽然马来西亚并非发达国家,但是作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地方,保留了很多英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学生要学习,有很多的资源给你选择,你想发展想创新也有很多支持你的物质条件和导师。本来教育思想就是比国内开放的,还有很多资源供你选择,加上国外的压力并非中国这么大。在创新创业上,发达国家的条件确实要比我们好很多。所以,了解国外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方式对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启迪。

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随之當前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外经济的不断推进与改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对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也顺应这种时代的变革与要求。社会也做出了反应来有目的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在《创业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才培养工作的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就拿一些例子来说明。国外大学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上就有很多值得国内高校和我们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所以我用上面的四大要素来讨论这个话题。

(一)明确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

怎样才算培养人才?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适合培养人才的?培养人才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随便问一个国内高校的学生,大家认为他能答出来多少?或者说他的回答你满意吗?我觉得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大学的学生给我们的答案要完整丰富的多。原因是什么呢?或许是教育理念的不同。

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拥有优秀的思维表达和写作能力;2.具有自己独特的推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3.具有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勇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就美国这所大学而言,在培养人才的方法上,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把创新创业这一看似难以定义规范的概念系统化。而我国的高校在这些方面或许做的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目标不明确,目标笼统不好操作,更重要的是脱离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其实还有其他理念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这一方面,学校该做的事还是有很多的,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理论取长补短,适合自己的就拿来,根据国情,设计出符合中国的培养人才计划。

(二)合理的培育模式和教学制度

无论是在培养人才还是说我自己所学的管理学还是在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上来说,科学的方法模式都是很重要的。而科学的培养模式跟环境有关,育人环境决定了育人质量。在参考部分书籍后,对于教学制度有几个看法。第一,学分制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是也要有约束。二是建立暑期学制。学生时代的暑期还是有很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中国,就我们自己而言,小时候开始就上各种培训班。当然,这里面所说的暑期学制不是说培养这类人才盲目的让他们学东西,而是有针对的进行知识上的补充。根据你自己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和完善的教育制度让你学习。

(三)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质量,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和启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老师的。对比国内的一些大学,确实是有些大学的教师照本宣科,简简单单的灌输一些死知识,课程也不生动,学生也不能被老师所感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现在我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一部分就是体现在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水平不高不够专业;学科领头人能力不足;教师越来越不职业化;教学质量不高,教风与学风不良,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教师人事制度过于刻板,难以留下优秀的教师等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集中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各种条件促进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形成。

(四)营造相应的人文环境

就这一点对于国内大学来说的话,还是有点困难的,除一些公立学校外,私立学校是企业性质,还是以营利为目的。短时间内是不会注重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我们也不需要和其他国家最对比。从心理学上来看,很多人对于未知事物不敢去触碰来自内心的抵制而并非事情本身有多难。所以,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消除人才创新的障碍。大学首先应该有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学正是因为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学生之间不断的学术交锋。学术才会发展,学生才会领悟到学术中应有的精神;在大学,校园生活很安逸,很多的学生都缺乏想象力和竞争意识。对比国外大学,由于国外学生到了大学才会真正的追求学习,所以,在他们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创造和塑造自己思想的一个时期。大学之间相互竞争,激发了学生的生机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43.4

[2]南立新《创业邦》,[J],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11

[5]国内第一档互联网对话节目《创业中国》

[7]杨春宝《创业法律108问》,[M],上海,上海科文出版社2007

[8]马云《马云创业实录:给创业者的17堂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6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创新创业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