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学校留守学生品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4-12 04:29方家锋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职校道德

方家锋

摘要:了解农村职业学校品德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前提下,进而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留守学生品德教育

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的青壮劳力开始离开农村,涌向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部分孩子不能随着父母到城市上学,只能留在农村,成为一个特殊的留守群体。农村职校,属于这样留守群体的学生还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和那些长期生活在父母庇护下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现象常常体现在这些学生中间。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开展有效引导,提倡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指留守学生自觉的接受外来的品德教育理论,进而武装自己的大脑,形成道德意识,进而化作具体的道德实践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觉主动的学习并实践道德。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必须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不断强化,逐步养成。反之,若是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往往这样的意识就会走向反面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形成品德教育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是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家庭对孩子的关怀极尽细致,学校教育尽职尽责,但是学生道德滑坡现象还是比比皆是的原因所在。

二、强调家庭责任主体,着力改善家庭德育状况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是由各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很多留守学生的家长都会误用物质手段补偿对子女的亲情欠缺,其实,家长应当轻物质,重心理,轻溺爱,重交流。一是多和孩子交流,频次要大,基本上应该以一周为限;二是和孩子交流,交心为上,千万不能一交流就谈学习,使每次交流都充满火药味或者味同嚼蜡;三是交流以关怀为主,尽量避免责罚,因为父母的长期缺位,若是在交流中责罚的意味太重,则显得恩威有余、情意不足;四是在交流中尽量穿插书面交流,因为电话和网络的交流方式随着电波的中断,交流也随之中断,但是书面交流(如书信)则不然,可以时时展读,时时温馨。最后,还应该强调一下当面交流。无论哪一种交流方式,都难以取代,或者说是比不上当面交流。

另外,托付孩子,一是要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临时监护环境;二是要明确临时监护人教育职责,提高监护意识和责任感;还要要求临时监护人注重品德教育实践。

三、加强重视,落实措施,提升校园德育

1.强化认识,转换观念,加强措施

第一,要强化认识。学校要强化对品德教育内涵的认识,通过各种教育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第二,要转换观念。德育课程教学,要充分融入家庭、企业和社会因素,强化普适性、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将德育与社会联系起来,与实践联系起来。第三,要加强措施。应该从构建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体系、制定特有的德育工作方案、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德育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制度、人员、课程多管齐下,务求实效。

2.教学改革,强化师资,追求实效

第一,教学改革,有的放矢,追求实效。施行德育课堂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解决德育课堂实效欠佳的现状。具体而言,可以多讲些案例,少说些道理;多一些互动,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情景演示,少一些照本宣科;多一些教学手段(如音像视频),少一些书面文字;多一些社会实践,少一些不着边际。

第二,强化师资,强调渗透,培养习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应该尽量挑选师德良好、师风正派的老师,担当德育工作,这能起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之效;其次,应该着力转变部分教师,培养其务实奉献的精神;最后,还需要完善德育教师管理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强调激励,营造氛围,使师资队伍越来越强。

3.建立档案,有效引导,营造氛围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团对留守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引导留守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自由的展示自身的才能,寻求自信与尊严,找寻快乐与美感,将道德认知化作道德實践,换取良好的道德体验,进而反作用于道德建设。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说来,一是强化品德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硬件设施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做优做好;二是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以一种强大、潜在的精神力量,营造校园文化的核心,启迪、感化、鼓舞学生;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培养留守学生乐群、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进而稳定其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积极有效联动,增强教育合力

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建一张紧密、有序的留守学生德育网,将对解决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的品德教育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家庭与学校联动

一是学生家长(包括临时监护人)要主动积极地和学校、老师联系,将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向老师描述,以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并积极了解留守学生在校情况,并根据学校反馈的意见,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的开展品德教育,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二是学校品德教育的执行者要积极和学生家长(包括临时监护人)联系,了解留守学生的留守现状及家庭教育状况,了解留守学生在学校之外的言行举止,建立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档案,做到详尽而动态,使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自然延伸和合理补充,不辜负品德教育的主战场的地位。

2.家庭与社会联动

家庭教育虽然贵为学生教育的“第一学堂”,但是无论是其教育中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还是道德水平都必须放到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由实践来检验。那么具体而言,就涉及到家庭教育中传输的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是否符合社会公德,是否适应承传性定势和社会性认同。将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有效的连接,可以实现家庭德育实践社会化,社会教育前置化,可以避免德育工作之间的脱节和冲突,充分调动全民注重德育、关心德育、支持德育、接受德育。

3.学校与社会联动

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的品德教育只有通过对学生择业观念的引导,从业态度的修正,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着手,使学生感恩社会,热爱专业,勤奋学习,正确就业,服务社会,才是真正实现了中职德育的终极目的。而这一切,引导和检验,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只有整个社会强调公德,讲究职业道德,在各种领域(如单位招聘人才时的选择取向)的心理倾斜都将影响学校德育的方向,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发展的方向。增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动,正是在营造讲究公德是社会大背景下,端正学校品德教育的态度,摆正学校品德教育的位置,提升学校品德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

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急需关爱的群体,是一个急需增强品德教育的群体。而其品德教育的提升,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这三者并非等级关系,而是协同关系、互补关系,各有优势,不可替代。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协同起来,互通信息,各负其责,取长补短,共担重任,相互交融,合理联动,才能改变对留守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种种窘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职校道德
跟踪导练(五)(2)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道德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