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2018-04-12 04:29梁志生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对策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文化遗产模块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具体的实施存在众多的问题,诸如教学遭遇歧视、受到束缚、评价方式单一等。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科学测评体系等措施,旨在对本模块教学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学历史;世界文化遗产模块;教学对策

近年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人才,各国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我国也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其中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就涉及到了文化遗产模块,受到了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尽管部分学校在小学的社会科目中提及到文化遗产,但是大多是成碎片化的状态,因此在进入初中后“文化遗产荟萃”的教学能很好地弥补学生这一缺陷[2]。但是文化遗产模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也存在众多的问题,例如普遍不重视文化遗产教学,掌握不够深刻,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困境,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以期促进本模块在的生存与发展。

一、初中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中涉及历史文化遺产模块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总所周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科学、艺术以及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是璀璨文明的重要载体[3]。但是在大自然的作用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下,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已经面临着消亡的境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因此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对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其次,历史课教学中涉及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例如,平遥古城、道教文化、传统建筑文化等。但是部分人存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缺乏对本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关注,面对这样的挑战,需要我们从学生抓起,对其进行文化遗产的教育与学习。另外在历史课教学中涉及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有利于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中学历史必修课程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把抽象化为具体,增强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具。

二、初中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困境

(一)中考体制下学校功利性教育目标的限制

尽管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宣扬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个背景下,中考是学校和教师的指挥棒,教育表现除了一种功利主义教育倾向。我们可以明显的体会到文化遗产模块不受重视。根据对近年来中考试卷的分析,大部分的省市在中考历史中很少涉及文化遗产模块内容的题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众多的学校忽略了文化遗产给学生带来的人文教育功能。

(二)社会对中学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不重视

不可否认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对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中发现,部分家长表示“文化遗产看看就可以,不需要我们去保护,与自己无关”,出现这种声音的原因与社会总体变的浮躁有关,整个社会呈现出注重收益、效率,对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不重视。

(三)中学历史文化遗产模块的评价方式单一

在初中的课业评价中,更多的采用纸笔测验,尽管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有自己的优点,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反馈。然而文化遗产模块不同于其他科目内容,如果采用纸笔测验,就显得比较简单粗暴,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文化遗产模块的积极性。另外这种评价方式标准单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阻碍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导致本模块的教学进入一个误区。

(四)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师资不足

初中历史教师大部分都是正式在编教师,长期稳定的环境导致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历史教师往往在这方面都比较陌生,但是本模块需要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丰富,也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但是不少教师表示为了中考,教师的负担过重,再加入这一部分显得有点多余,不利于学生考取好成绩。

三、初中历史文化遗产模块教学的对策思考

(一)丰富文化遗产模块的课程资源

文化遗产模块涵盖的学科很广,如果只依靠课堂和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文化遗产模块课程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例如加入一些传闻逸事和地方史志,这些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拓宽学生知识范畴。另外可以加入音乐曲艺,例如《花儿与少年》节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乡土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发掘乡土文化遗产,在挖掘乡土文化遗产时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模块教学目标、促进文化遗产模块校本化为原则。

(二)构建文化遗产模块师资培养新体系

师资的缺乏是初中历史文化遗产教学面临的重要困境,因此可以适当建立在职历史教师进修制度,进修可以根据需要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长期进修注重教师文化遗产模块的教学观念,应贯穿教师的教学生涯,可以采用网络远程学习方式。短期培训针对文化遗产模块教学而开展,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同行之间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三)注重文化遗产模块评价

上文已经提到,文化遗产教学模块评价存在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多元主体原则,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学生和教师之间也要沟通交流,推动学生活动参与性。其次要注重客观评价原则,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另外要及时评价,及时纠正学生有偏差的知识与情感,同事也要及时更新文化遗产模块评价形式。

参考文献:

[1]李丽娜,许文涛.试析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武汉抗战为例[J].成才,2017(04):37-39.

[2]杨艳品.洛阳乡土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洛阳历史资源在地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寇爱清.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浅谈——兼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0(25):21.

作者简介:梁志生,出生年月:1989.11.22,男,汉族,籍贯:广东东莞,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作者单位全称: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对策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