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策略

2018-04-12 04:29钱瑞平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要问题解决策略小组合作

钱瑞平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从问题和策略两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虽然小组合作教学作为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被使用了许多年,但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模式可循,实际课堂中困难重重。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具体困惑及更细节的问题,通过在教学一线的深入实践,我们分析总结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分组不科学。随机就近分组,没有考虑到各个小组学生的均衡分配,小组之间学生的差异不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各小组之间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

2.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分工不明确,学困生只是听众;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基本停留在獨立学习的层次上,缺乏有效的讨论和交流,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因次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而不去考虑这种合作是不是真的有必要,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华而不实”,收效甚微。

4.用时主观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有的教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讨论时间过长,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5.展示交流环节质量不高,耗时过多。比如小组展示时有的班总是学优生作为代表上前唱“独角戏”,其他成员只是陪衬;有的班是整个小组成员全部上去,只为了突出小集体。小组在前展示时,其余的小组成员不会倾听、点评。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不会适时点拨、引导、总结。

6.评价机制不合理。评价主体单一;重整体、轻个体;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往往把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却忽略个体的发展。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经过不断地经验积累、积极探索,初步总结出了以下解决策略:

1.适时调整分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固定的学习单元,构筑“学习共同体”。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的办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要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要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3.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1)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新课程标准。

(2)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或者过难的问题。

4.展示前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展示参与度,应该在展示前让小组成员先分配任务,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展示角色。任务明确了,每个组员才能更积极地参与进来,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能更充分地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发言或是不敢发言的同学展示的机会。展示任务的要有不同层次的几个要求,难易程度要适中,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有够得着的目标,这样才是真正的机会均等,那些原本是“听众”的孩子才乐于展示。

5.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

6.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7.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首先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是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方法和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胡凤仙.宁夏教育2015年09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J].王爱萍.甘肃教育2016年05期

[3]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J].王坦.教育评论.1994年04期

[4]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李琼.新课程(中).2016年03期

注:本文系河南省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研究项目“小学大班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JKGHYB-0943。

猜你喜欢
主要问题解决策略小组合作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作文评改“五步曲”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