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力

2018-04-12 04:29黎佩佩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想数学教师

黎佩佩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有两个维度: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侧重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有效参与是个认知问题,侧重解决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问题。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实现三个维度目标,就要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落实。

一、以趣激学——在创设情景中激发快乐

为新知铺路搭桥,激趣引题,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是学习过程学生快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把游戏、故事、数学趣题引入课堂,可以营造轻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和一个有利于探究的环境,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头15个,足46只,问鸡兔各几只?”。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我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我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1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15×2=30只。”“少了多少只?”“16只”这时学生欢快的叫起来“有16÷2=8只兔子,7只鸡。”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激发出来。

二、以悬启学——在好奇探索中获得快乐

通过设置悬念,学生不自觉地产生疑问,有一种迫切想弄明白的心理,在这种迫不急待想知道其原因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解惑,使学生在悬念的驱使下,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中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设置悬念,要注意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且似懂非懂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将适得其反。

在教学《等式性质》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引入新课:从前有只狡猾的狐狸,总喜欢戏弄人。有一天它遇见了老虎,它对老虎说:“大王,我发现2和5一样大,你看有一个等式5x+2=2x+2,5x+2-2=2x+2-2,即5x=2x,所以5=2。”老虎瞪大了眼睛,听傻了。聪明的同学,你能帮助老虎弄明白其中的奥妙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呀,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等式性质》。

三、以直辅学——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快乐

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数是抽象的,而形是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直观、生动最能引起感官的感知,所以数学教学要适当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通过电脑演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景象及直线和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函数图像的平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展开等。

在讲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生活中大量的美丽画面,如故宫、埃菲尔铁塔、斜拉索桥、美丽的蝴蝶等,讓他们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领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通过动画演示折叠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以练展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也是一种高层次的间接兴趣。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的时候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计算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渐变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中自己得出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以思导学——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中享受快乐

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既要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善于深入浅出地引发数学问题、讲解数学问题,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又要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学会把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发生关联,从中有效地学习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建模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等思想方法。在教学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时候,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挂画又快又正,怎样修路最近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于数学基础知识之中,相对来说,它是隐性的、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数学思想方法素养,努力把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意渗透,让学生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以用促学——利用应用教学让学生发展快乐

数学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反过来又广泛应用于实践。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传统的数学教学片面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很少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后》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黑板,课桌等的长和宽,回家测量出自己睡的床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数学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日常生活中皆数学。如果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发展对学习的块乐。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究的气氛,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就会去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他们的思维就能得到启迪,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以培养,这样课堂将永远充满活力、快乐!

猜你喜欢
思想数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阿吾(一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