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研究综述

2018-04-12 04:29谢蕴琦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风格

摘要:于非闇先生是20世纪中国花鸟画坛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在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摒弃了宋画妩媚阴柔的一面,以造化为师,复兴了工笔花鸟画写作的传统。本文通过对中央美院何迪的《试论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中国艺术研究院袁馨颖的《“旧”与“新”冲击下的于非闇》以及南昌大学何媛的《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特色研究》三篇论文对比比较,寻找其对于于非闇先生花鸟画发展及创作的异同之处,进而丰富了对于非闇先生的了解与探寻。

关键词: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风格

一、于非闇生平简介

于非闇生于光绪五年,卒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三日。原名于魁照,字非广,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任职于《晨报》文艺副刊,以非厂闲人和"非暗漫墨"之名,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报刊上发表或连载文章,是当时知名的专栏作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新国画研究会会员、常务理事,副会长,1952年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画《和平鸽》。代表作有《和平鸽图》、《果实来禽图》等。著《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于非暗工笔花鸟画选》等。

二、《试论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

于非闇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实在继承两宋的花鸟基础之上,结合自身情况和时代精神,本文从其绘画风格与历史背景综合来看,可大致概括为四个阶段`:1.学习初期,临摹变体时期,以临摹古人作品为主,多采用古人的造型,;2.创作早期,开始写生,创作以自己的写生素材与传统画谱相结合为主;3.创作中期解放前期年—年,写生与创作能很好的结合,创作风格以淡雅为主;4.创作后期,风格成熟期,也是创作的高峰期,创作风格从淡雅转为明艳、富贵,力图做到“雅俗共赏”。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以临摹古人的画作为主,并不是为了复制,而是学习古人的传统技法、用笔、造型构图以及意境的营造,博采众长。并且重视写生,强调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传移模写”后所习得的技法并将其加以创新与继承,融入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具有鲜明时代风貌和个性风格的工笔花鸟画。

三、《“旧”与“新”冲击下的于非闇》

中国工笔画是以“工”为特征的中国画画体,以人物花鸟为主,本文中的“旧”是指于非闇先生最初学画,是用“摹”的方法来展开研究的。随后,于非闇意识到“师古人不如师造化” 从生活中寻找物体去塑造形象,从传移模写到描写如生,形神并举达到回话的妙境。而其“新”则指,在新中国“百花齐放”,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扬与继承,新时期,于非闇先生对自己的绘画进行总结与精炼。于非闇先生所著《我怎么画工笔花鸟》一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艰深的学问,事无巨细的把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丰富知识和取得的经验告诉大家。20世纪艺术思潮的兴衰,于非闇先生在这一特殊时期,“继承”和“复兴”工笔花鸟画的地位,影响了一个时代。

四、《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特色研究》

纵观美术学众多文献,对于非闇先生的研究寥寥数篇,本篇论文则用文献法对于非闇先生的绘画特点进行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一、于非闇先生的生平及其艺术贡献;二、即本片论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四个不同阶段的分述于非闇先生花鸟画的风格演变以及其创作中古典审美精神的体现;三、与同期时代大师的比较;最后一部分,则是于非闇先生的艺术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

我国的艺术发展要求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而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继承了两宋工笔花鸟画的精华,借鉴了古代画花鸟时的色彩运用和工艺刺绣与民间美术中的精华。于非闇善于研究中国画颜色的研漂和使用,能从古代和同时代的花鸟画家巾吸收学习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重拾我们最基本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并在作品创作中学古能化、借古开今、熔铸今古。

五、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问题研究与分析

在异彩纷呈的花鸟画领域中,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水准的高低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评定准确的。于非闇先生曾经投入大量的精力临摹传统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师古人技,师古人心,于非闇先生的花鸟画成就可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1、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临摹中国古代优秀花鸟画,使作品呈现出扎实的传统功力;2、坚持写生,用线条造型时,把情感融入并加以理智的处理,使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活的艺术感染力;3、为了发展具有时代性,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在表现时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约束,加入了民间的艺术滋养,成为雅俗共赏的精美样式。于非闇先生把客观的物象进行主观处理,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情感意味和审美极致。

纵览三篇论文均都在临摹、写生、汲取民间艺术方面有所讲述。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他都逐一研究,对他在用色、用笔、勾线、构图、作品的意境以及色彩的处理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于非闇先生强调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是主观的,在选择对象时要选择“入画”的,因此表现的物象要做到形神兼备,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写心”的高度。创作时,不惜使用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使细节从属于大体,终于要达到妙造自然的境地。前两篇论文更多的是叙述于非闇先生的分期学习以及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在社会得发展与变革中,更加的具备时代精神与内涵,传承古人技法与精髓,使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画坛领域的又一崭新里程。《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特色研究》这篇论文,不仅介绍了于非闇先生风格演变的四个阶段,同时还分析了其在创作中的古典审美精神,并且与同期大师进行比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十分讲究“布局”,于非闇先生的作品大多使用半景式构图和折枝式构图为主,以线造型,设色赋彩,使工笔画更具古典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对客观事物的描绘,秉承古法,将物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艺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创作中的绘画创作质量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这个艺术家本身的什么意识和创作形态。于非闇先生平生最注重的就是文化修养和读书明理的追求,工笔花鸟画更注重的是一种审美情趣的体现,追求一种“近古”的意味。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赋予了作品的情感表现力,精神意境传达的更为微妙,使作品更具唯美之感。

结语:

千百年來,不同朝代的画家面对没有太多变化的花鸟,却创造出了完全不同审美取向和时代寓意的花鸟作品。在过去,传统中国画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起伏性,有承前启后的特征。而现今,社会的发展,在多元的文化变革中,当代画家要继承中国工笔画,发扬“东方的中国的色彩传统”。

参考文献:

[1]于非闇,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2]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

[3]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集[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

[4]于非闇作品拍卖纪录[J],中国书画,2005

[5]吉利,严谨与精致——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赏析[J],博物馆研究,2010

作者简介:谢蕴琦(1994.10-),女,汉族,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

猜你喜欢
工笔花鸟画风格
浅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商业需求对工笔花鸟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
浅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