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命教育与中国传统生命智慧

2018-04-14 04:56孙旭鹏
江科学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子智慧价值

孙旭鹏

(西安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当前大学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然而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命教育形式化,内容空洞无法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中,无法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造成的后果便是:一方面大学生命教育蓬勃开展,另一方面产生的效果却不理想。不少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命焦虑,甚至有个别学生走上了自杀的歧途。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并赋予大学生命教育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才是可行的出路。大学生命教育无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脱离开来,因为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命困惑,只有将中国传统生命智慧引入大学生命教育之中,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命智慧,给大学生命教育提供理论资源,以期更好地促进当前大学生命教育的发展,并对如何将大学生命教育与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相结合做出自己的一些探索。

一、大学生命教育与儒家生命智慧

大学的生命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思想首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命智慧,我们需要在大学生命教育中加以有效利用。

(一)孔子的生命智慧

孔子的生命智慧持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主张珍惜生命而不过多地谈论死后世界。孔子认为只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融合,并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地实现个人价值才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大学生命教育应该大力倡导的。目前很多大学生会对人生和社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孔子积极入世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命智慧是对治消极悲观情绪的一剂良药。

孔子的生命智慧主要是追求生命存在时的价值实现,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认为只有在生命中不断追寻自身价值的实现,才能获得一种美满的人生,在生命存在的时候要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死后的世界不用去过多考虑。而且,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这份追寻价值实现的理想。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目标,于是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也就是不管处于任何境地,都必须坚守自己人生的价值信念,而不可以自暴自弃。当前大学生在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难时,往往缺乏一种对价值理想的坚定追求,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因自暴自弃而一蹶不振。孔子的生命智慧提供给我们的恰恰是一种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困境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勇气。欧巧云也认为:“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执着于死亡,而要认真地思考人生,要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1](P27)在大学生命教育中我们要积极借鉴孔子的生命智慧,对大学生进行一种积极的价值引导,使他们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价值信念,他们在人生的挫折和困难面前才能够始终具备积极的心态。在生命存在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孔子留给我们的一种生命智慧,将其贯穿在大学生命教育之中,可以坚定大学生的价值信念,从而从容地面对生命中的任何困难。

(二)孟子的生命智慧

孟子与孔子一样,对价值信念有着坚定的追求,但是孟子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那就是养“浩然之气”。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浩然之气说到底就是一种对“仁”与“义”的坚守,孟子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正是由于培养了一种浩然之气,才能够做到在任何时候都坚守自己的价值信念,才能够具备大丈夫的人格魅力。叶华松也认为:“在儒家看来生命的道德价值是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活着的时候,应致力于创造人生的社会价值,度过一个充实的道德人生。”[2](P84)当前在大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有一部分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丧失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而随波逐流,就更不用谈什么浩然之气了。而一旦丧失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出现焦虑失落等各种负面情绪而无法自拔,甚至个别人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浩然之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浩然之气说到底就是一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具有坚定的生命价值追求。这是孟子生命智慧给我们当今大学生命教育带来的有益启示。

(三)荀子的生命智慧

在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荀子那里,也有对于生命智慧的阐发。荀子的生命智慧集中体现在遵循“礼”上,说到底“礼”其实就是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荀子认为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应该是学习“礼”,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学习“礼”而成为“圣人”,人只要努力学习“礼”,就可以达到一种完备的道德境界,人生的意义也就在学习“礼”的过程中而得以实现,他说:“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荀子·性恶》)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要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礼仪规范。因此,荀子的生命智慧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懂“礼”,人际关系才能够变得和谐,自己的生命价值才能够在社会中得以体现。我们在当前的大学生命教育中,也要借鉴荀子“礼”的生命智慧,使大学生都能够遵循社会的道德礼仪规范,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在社会中得到实现。

儒家生命智慧归根到底就是坚守一种理想的信念,追求一种坚定的人生价值,遵循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在大学生命教育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追求,就会有效地克服面对困难时的焦虑,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二、大学生命教育与道家生命智慧

如果说儒家生命智慧带给我们的是对一种价值理想的坚守的话,那么道家生命智慧则是关注于自我生命的保全以及精神自由的实现。在大学生命教育中我们不仅需要对价值信念的坚守,同时也需要对自身生命加以珍视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实现。

(一)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集中体现在“不争”与“守弱”的精神上,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八章)只有做到“不争”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别人才不会怨恨自己,朱晓鹏这样评价老子的“不争”思想:“理想的人生由于并不需要着意去作为和成就什么,因而可以少私寡欲,少私寡欲也就不会存在争斗了。”[3](P347)与“不争”精神相关的还有老子的“宽容”思想,老子讲:“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十六章)以及老子的“守弱”思想,老子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老子在文中多次提到“守弱”的思想,老子之所以如此强调“弱”的作用,就是因为如果以“强”的姿态出现,必然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甚至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生命。总之,在老子那里“不争”与“守弱”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老子珍视自己生命以及对他人宽容的生命智慧。在当前大学生命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加强引导大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引导他们具有能够包容他人的宽广胸襟,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无法宽容他人而造成的。由于无法宽容他人而发生的打架斗殴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都是一种伤害。我们需要认真吸取老子“不争”和“守弱”的生命智慧,真正做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庄子的生命智慧

庄子的生命智慧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上,他认为只有实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才能够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从而消除自己的执着与偏见。说到底,庄子的生命智慧集中体现在实现精神自由,并破除以自我为中心上。庄子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就是抛弃对生命本身之外事物的执着,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庄子认为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就必然会有喜怒之情,这必然会伤害到生命本身,所以他讲:“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德充符》)这里讲没有人的“情”,就是指不用一种分别之心以干扰自己的精神自由,只有破除了以自我为中心,才能够“群于人”,也就是指与他人和睦相处。吴根友对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我个人倾向于将庄子的心斋、坐忘、外某某的心理与精神修炼方法,统称之为‘删除法’,类似我们今天清空邮箱垃圾邮件、内存里的垃圾文件,释放邮箱和电脑硬盘内存一样,删除大脑里的垃圾信息,释放大脑内存,从而使心灵尽量保持一种虚空状态。”[4]确实是这样,只有时常清除我们心中的分别和执着,才能够及时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实现一种心灵的自由,这正是庄子生命智慧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当今大学生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以致使他们往往丧失了一种平和的心态,精神上陷入了一种焦虑状态。当前大学的生命教育应该吸取庄子这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命智慧,来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让他们有一个阳光健康的精神状态。

三、大学生命教育与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相结合的探索

以上我们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命智慧,以及给当今大学生命教育的有益启示。然而如何将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真正融入到大学生命教育中去,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大学生命教育与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结合的途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传统生命智慧真正与大学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推动理念创新

过去我们的大学生命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然而由于大学生命教育理念的陈旧和落后,以致教育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大学生命教育理念的陈旧和落后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形式上,我们单纯利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说教,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比如采取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对生命的思索融入在辩论过程当中。第二,教育内容陈旧、落后。之前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的发掘不够、重视不够,以致生命教育的内容空洞而乏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生命教育的单一内容,将传统生命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并进一步改变单纯的课堂授课模式,采取更多灵活的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比如多列举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案例,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只有理解了人,才能彻底地理解教育”[5],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将传统生命智慧同自己的人生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命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目前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生命教育是一种真正人道的教育,[6]而急需转变的便是大学生命教育的理念,要将传统生命智慧采取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大学生,而不能再采取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育方式。

(二)加强师资力量

只有对中国传统生命智慧充分掌握的教师,才能够深入浅出地将中国传统生命智慧融入到大学生命教育中去。因此,当前我们需要对从事大学生命的教师加强有关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的培训,并且聘请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不定期地进行讲座,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促进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层面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从事生命教育老师的相关待遇,激励老师投身到此项事业当中。从事大学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生命教育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但要在知识上育人,而且还应该是生命力量的示范者。”[7]只有教师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朝向彼此生命的教学是生命教学寻求的意义世界”[8],从事大学生命教育的教师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将中国传统智慧融汇到自己的生命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生命智慧与大学生命教育相结合。

(三)转变学生观念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将读书的目的功利化,认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对生命教育本身关注不够,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很显然,如果大学生自身持一种极端功利化的态度,而漠视大学生命教育的话,肯定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生命教育是一种唤醒心灵、人文与精神并重的全人教育”[9]。因此,转变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顺利地将中国传统生命智慧融入到他们的内心,否则的话,他们就会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无用之物,而只会以功利之心来度过大学时光。可以充分发挥班级辅导员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促使他们重视生命教育本身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代大学生需要少一分浮躁,多一份对自身生命的关照,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社会氛围

大学生命教育虽然是在大学中进行,但如果没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不会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因为生命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教育[10]。目前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大学生通过参加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志愿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中国传统生命智慧得到普遍的认同,只有如此,蕴含中国传统生命智慧的教育才能够在大学中顺利开展起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老子智慧价值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智者老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