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初探

2018-04-19 08:33郭晓琴
考试周刊 2018年36期

摘 要:新时代的发展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小学图书馆要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开创管理新思路,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完善馆藏结构建设,深入研究和探索读者服务模式,为坚定国人文化自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图书馆;联合借阅

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制度的分支,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保证,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显而易见,中小学图书馆为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间在中小学,谁在這个时间读的书多,谁的知识储备就多,谁的知识视野就会更开阔,谁就能够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由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不可没。根据目前国内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探索其如何建设发展完善,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助力新时代下教育的发展,是所有中小学图书馆都必须正视并且解决的问题。

一、 中小学图书馆现状分析

(一) 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的文献类型仍旧是以纸质文献为主,数字资源建设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根据研究报告指出,中小学图书馆都有数量可观的馆藏量,特别是我省省级示范馆根据文件要求,基本都达到生均45册甚至更多。然而却呈现出单纯追求图书数量、不顾图书质量的普遍现象,图书结构单一、新书采购极其有限、更新周期慢、内容过旧跟不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这些纸质文献大都由行政管理者根据达标的数量要求进行招标而不是根据教师及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采购,图书内容并不适合教育教学使用,也未曾考虑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有些图书甚至成为藏在中小学中的文化垃圾,久未剔除、更新。

(二) 中小学图书馆员设置: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近日在浙江省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谈到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我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在这个网络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且不说各中小学图书馆是否具备专业的图书馆员,很多学校缺乏专职的图书管理员,由非考试科目教师兼任,或者是“老弱病残”在守着图书馆。图书馆正常开放时间都无法保证,导致图书利用率极低,图书甚至成为摆设。随着数字化大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员不再是普通的教辅类人员,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及时有效地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自觉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知并且运用固有的服务工作方式方法,还应主动学习和掌握网络时代的新式服务手段,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为在校师生、读者服务。具备专业素养的专业图书馆员正是因为他们能遵循“一切为了读者”的至高理念,因此他们是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活力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二、 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利用率措施

(一) 打造现代化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我国正以加速度的步伐迈入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正在逐步迈向现代化。中小学图书馆也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图书馆。所谓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计算机并不是完整的现代化概念,应该是用新时代的思维和设备建设起来的。首先,图书馆的馆建要体现现代化的理念,从外部造型到内部空间布局以及装饰装修都要展现时代的风采;其次,配置的家具和设备要与时代同步;第三,在文献的保护方面要符合最新的要求;第四,工作人员要有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技能。以新晋的“国际网红”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为例,正是它的“现代感”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甚至连国外多家媒体都争相报道,每逢周末从全国甚至全世界赶去参观的游客就有几万人。中小学图书馆可以以此为建设方向,打造具有校本文化特色的小而精的主题图书馆。中小学拥有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必定能成为教师、学生、读者的最佳去处。

(二) 馆际合作,联合借阅:中小学图书馆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馆藏建设经费有限、现有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而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专业人才、信息重组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中小学图书馆想要更好地助力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馆际合作、联合借阅战略。中小学图书馆应该积极探求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医院、企业、阅读推广机构等加强合作,借鉴或引进其服务优势,共同提高。

以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例,他们不仅拥有海量的纸质资源,更是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这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对于中小学在校师生来说无异于是庞大的资源库,特别是电子资源。根据现实情况,中小学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电子资源的采购相对薄弱,但因其特点,只要合作关系的对接馆共享账号密码,即可不限时间、地点方便快捷使用电子资源库;在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和公共馆也有其专业的人才成长体系。中小学图书馆可借助其成熟的业务培训体系进行必要的文献分类、编目、检索尤其是网络存取及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图书管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此促进中小学图书馆整体办馆水平的提高。

以地方为单位,各地方政府机构为首,成立指挥机构。由指挥机构制订明确的工作方案,并且部署实施。如果在合作环节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则由指挥机构以“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进行相应的调解和监督管理。

(三) 阅读指导: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然而,进入数字中国的新时代,智能网络终端的日益普及,网络阅读成为现今最主要的阅读方式。网络读物的获取呈现出不限时间不限地域触手可及的特点,极为便捷,使其成为影响人们意识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特别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低俗、庸俗、烂俗的“三俗”作品却充斥网络,青少年读者的辨识能力有限,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加强少年儿童的网络阅读指导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修课,更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首先,在区域内以区或市教育局为单位的局域网建立特色数据和专题信息库,开放存取,统一出口,统一监管,用技术防范手段为学校师生读者提供可靠的绿色网络空间;其次,每个青少年读者都应该形成健康的网络阅读观念,这就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相关网络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操作培训,提高读者阅读网络优秀作品的能力和技巧。

(四) 推广服务:中小学图书馆现阶段提供的主要服务仍旧以延长借阅时间和提高读者借阅率为主,总体而言,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业务—阅读推广与参考咨询仅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中小学图书馆当前应以“阅读推广”为主要任务。除了将常规工作中的好书推荐,新书推荐做出特色做出水平,扩大影响效果外,还应将图书馆的阅读空间由馆内扩展到馆外:教室、车库、走廊等角落,使整个学校成为图书馆可利用的空间,实现人人触手可及的阅读环境。同时,应该尽力开拓图书馆服务的功能,由单一的阅读服务模式,延伸到学术讲座、师生优秀作品展、教师交流活动、学生课程探究等功能,因此使图书馆获得更多师生读者的关注,吸引更多师生进入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充分释放图书馆的活力。

三、 结语

博尔赫斯曾说:“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不曾得知天堂的样子,但图书馆却真实存在于现实之中。”图书馆应该就是現实中的天堂,美好的样子众所期盼。新时代的发展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小学图书馆要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开创管理新思路,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完善馆藏结构建设,深入研究和探索读者服务模式,为坚定国人文化自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宏.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刍议[J].图书馆学刊,2014(4):19-21.

[2] 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合作问题探索——基于广州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6):93-96.

[3] (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42.

[4] 杨素琼.建书香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关于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与应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2):32-34.

[5] 吴玥.开放·多元·融合:中小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应然选择——学习《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的几点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6(6):9-12.

作者简介:郭晓琴,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