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护理学校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18-04-19 08:33王娟
考试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

摘 要: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其亚健康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脱离实际、敌意偏执三个方面。学生亚健康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大学校园生活和教育,还与个人的生理特点、个性缺失、中学教育的片面性及学生特有的生活模式等密切相关。在解决大学生亚健康心理问题时,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亚健康心理;教育对策

一、 研究對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湖南护理学校全日制中专生的三个年级的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问卷588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578份,有效率为96.3%。有效问卷中男生388份,占67.1%,女生190份,占32.8%;城市学生264份,占45.6%,农村学生314份,占54.3%。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自愿、无记名形式填写。问卷选用张建平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表(MMPI)基础上编制的“心理健康测试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 PHI),其效度为0.729。

2. 统计分析法

用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判断结果是根据9个个性因素和20项负性生活事件按照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赋值(无影响=0,很轻=1,中度=2,偏重=3,严重=4),如果某项值≥2可判断该生在这个因子为亚健康。

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比较。

二、 结果与分析

结果:学生亚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以上数据显示,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脱离实际及敌意偏执五个因子的均分都高于国内青年正常值,表明学生在这五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人际敏感、敌意偏执和脱离实际三个因子的均分比普通大学生更高,且在人际敏感、敌意偏执、脱离实际、抑郁四个因子和国内青年正常模型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学生亚健康心理在人际敏感、脱离实际、敌意偏执三个因子分布人数最多,分别为51.2%、43.7%和37.8。结合表1和表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亚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性缺失

学生的个性是否完善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我们学校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不主动和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学生性格非常外向,没有很好的交际艺术,在和别人进行交流时有冲突。所有的这些表现,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缺乏他人的支持、关心、合作与交流而感到势单力薄、孤独无助。有的学生心胸狭窄,猜疑嫉妒,遇事想不开,稍有不顺,心理就容易受到冲击。

2. 心理调控能力差

这主要指他们的情感控制能力。欧洲人文主义盛行时期有个“微宇宙”的观念,说人的思想或心理或大脑有三部分组成:即物质灵魂——主控本能,情感灵魂——主管情感系统,理智灵魂——主司理性、思辨、智力等。认为任何一部分过分或欠缺都是不利于身心健康、语言健康与行为健康的。而现在的很多学生,虽然在身体和智力上发育并没缺陷,但是却处在情感冲动阶段,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对社会、人性、人生的看法极易走向极端。

3. 负性生活事件

根据研究发现,学生“亚健康”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精神紧张和不良人格特征的综合的结果。其中,有关于个人前途、恋爱、经济、身体状况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4. 社会环境、意识形态急剧变化

当今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兴旺发展的时代,一个情绪负重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所以精神的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长期生活在高楼大厦的城市居民更容易因为视野的狭窄、空气的浑浊、噪音的嘈杂而变得神经紧张和压抑。并且当今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观念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其中观念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处于矛盾、迷茫之中,从而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追求目标,这些也会导致心理亚健康的产生。

5.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中,学生渴望家长、老师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机械的对比。有的学生回家就是缄默,在学校就是与老师对立。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时就会潜移默化的存在一种“师傅”和“师兄”的情结,从而导致他们在交际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学到的东西也就有局限性,而不利于人性发展的全面性。

三、 学生亚健康心理干预对策

(一) 抓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一年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新生心理的可塑性极强,在他们对大学生活还十分陌生的时候,通过开设大学生活导论课对他们进行学习、生活指导的同时,注意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心理处于“亚健康”的新生,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其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认识自我、估价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主动与同学沟通的习惯,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得到彼此的谅解,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

(二) 抓好学生班级的管理教育

学校在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时,不但要有品德教育的功能,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身体状况,更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班集体,一个班级的班风和管理干部的责任感,对于班级建设的如何是有着直接影响的,甚至对于心理处于“亚健康”的学生,这会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老师在管理班级时,首先要深入班级,与学生进行交流,选择好认真负责的班级管理干部,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要及时与班干部沟通,以高绩效的方法去干预。

(三) 抓好文明校园的创建教育

学生生活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校园是他们的一切,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关系到学校气氛好坏,所以健康的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基本条件。学校有关部门一定要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气息,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教育十分有帮助的。学校要对校园的体育运动设施进行完善,建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实际需求的运动器材和健身路径,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有教育意义的革命圣地,接受思想的洗礼。

(四) 抓好学生日常的“生活教育”

众所周知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深入学生各个方面,不能仅限于体育课堂上,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组织较多的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通过集体活动体验,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先了解情况,对症下药,悉心照顾,让他们感觉身边温暖的存在。建立平等、真诚、理解与尊重的关系,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逐步消除心理抑郁,培养其乐群性,让其感受团结互助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小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市人民出版社,1999.

[2] 扬贤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想与实施[J].教育导刊,1998(2).

[3] 范存欣,马邵兵.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结果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8,19(4).

[4] 李丹.针对后进生的亚健康心理实施[J].教育改革,2000,9(6).

[5] 黄雪薇,姚刚.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4).

作者简介:王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护理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
高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情况调查与教育对策
高中理科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农村职校留守女生的典型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