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故乡

2018-04-20 02:28李金圣
红豆 2018年4期
关键词:虫儿青石板蛐蛐

李金圣

老济南原来是有城墙的,现在只有护城河环绕四周在守护着老城了。老人们称呼老城为城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出城往东过了老东门就到处都是农田了。我出生在城外老城往东二里地的洪楼。儿时记忆里的事情大都有那座高大雄伟的教堂。

洪楼教堂始建于一九〇一年,教堂所属地面积很大,所属建筑我记忆里最少有八座独立的大楼。一九五八年山东最高学府山东大学从青岛迁入洪楼,偌大一个学府迁入进来,开学期间都很难看到有多少人,到处都很荒凉。

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我,这片荒凉之地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天堂了。春天爬进教堂的钟楼里掏鸽子,夏天下河游泳摸鱼,伏天里房前屋后就有蛐蛐叫了,虽然叫声不大,也足以把我们贪玩好斗的心叫“飞”了!山大校院里的蛐蛐最多,颜色也是各有不同,白牙板和黄牙板的蛐蛐“不凶”没人抓,西北角工人宿舍的樱珠头最好看。最厉害的是六号楼周边的蛐蛐,只有八号楼公厕墙缝里的青大头能和其较量。我最爱到六号楼周围抓虫儿,这地阳光和食物都很充足,楼西头有两颗很大的桑葚树,每次来抓蛐蛐先爬到树上抢食一番熟透的紫色桑葚,最后硬邦邦、微微泛红的青色桑葚也同样“美味”,每个人的牙都吃成紫黑色,相视大笑后心里却都是甜甜的。六号楼是块宝地,每年都能在周围大青石板下抓到几只超大个体的好虫儿。那年我有十岁吧,和五六个小伙伴合力翻开青石板,受惊扰的蛐蛐随之四处逃窜,有一只个头很大的黄金翅原地盘旋而不惊逃,手疾眼快的我抽罩弯腰,瞬间就把它死死地按在罩子里了。其他人也都冲着逃奔的虫儿去了。偌大一块青石板却无人顾及,一声闷响后我右脚上多了一块二三百斤重的青石板,伴随了我四十多年的疤痕至今依然清晰可辨。青石板落地的瞬间黄金翅早已稳稳地罩在我的胸前了,可怜我那条全力支撑青石板的小腿儿和小脚丫却无力抽逃了。

小时候刚刚抓回来的虫儿都是立马开斗的。排出大王、二王、三王……再找人挑战。每天下午都是斗蛐蛐的快乐时光,同年大我一岁的表哥也抓到一条大红牙的黄金翅,这两条黄金翅就成了每天被挑戰的重点了。大王天天有,只是不过夜,而且大都是碰牙就赢!斗到最后表哥就会婉转地向我挑战我始终没敢应对,到今天也未能分清两条黄金,翅中那条更强。

初秋房前屋后蟋蟀的鸣叫声很有魔力,令人无法入眠,它把我召出了家门,召向了田野。每每都是彻夜不归。

一九八九年这魔声把我召到了宁阳,那时整个宁阳产地只有两个卖虫儿的集市——谷村和宫村。宫村没有旅馆,我住在了宫村后街孔祥方大哥家,每人每天二十块钱的住宿费包括一日三餐。天不亮就去宫村前街早市买虫儿。集市上,青、紫、黄、黑、白、赤各色蛐蛐应有尽有!品种多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的。无论是白牙青还是红牙黄六厘左右的虫儿大都卖一两块,十块二十块钱一条的就是大价钱的了,能卖到这价的虫儿除了威武漂亮之外,还有的就是大到你买回去斗不上了。

从初次踏上宁阳这块蟋蟀圣地到今天近三十年了。每年的秋天都会被那无法抗拒的魔音带到这里。感谢你,宁阳,每年给我带来无数的惊喜和快乐!这里就是我心中的故乡。

适值《天虫》发表之际,表示热烈祝贺!这既是“天虫”的自然之声、文化传承,更是故里的怀乡喟叹。

(作者系九阳公司董事、工会主席,蟋蟀资深爱好者)

猜你喜欢
虫儿青石板蛐蛐
父爱伴我行
抓蛐蛐
比刹那更永恒的
嘻哈叫虫儿(3)
嘻哈叫虫儿(2)
嘻哈叫虫儿(1)
蛐蛐风
蛐蛐你别叫
云图青石板
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