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8-04-24 08:31李占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肠癌开腹排气

李占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普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在恶性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以往常使用开腹手术治疗此疾病,但其对患者机体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以及病情恢复慢。现腹腔镜手术已被逐渐应用在临床上,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1]。现对大肠癌患者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研究。

1 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选择100例大肠癌患者,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为选取时间,将其均分各组50例,奇偶分组法作为分组方法。实验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8∶22,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3岁和63岁,其年龄均值为(48.16±2.31)岁。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9∶21,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4岁和65岁,其年龄均值为(48.59±2.47)岁。2组大肠癌患者均对本次实验予以了解,研究其基本数据,不存在差异性(P>0.05)。所选取的患者均经病理和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大肠癌。

1.2 方法:告知所有患者取截石位,根据手术的要求予以调整体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进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手术内容:开腹手术患者在肿瘤附近腹部行一切口长约15 cm,将患者的肿瘤予以充分暴露。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需在患者的脐部附近行一穿刺孔,将其作为入口,在术前确定的肿瘤位置行一操作孔。在行腹腔镜手术之前,需对患者的腹腔内灌注CO2气体,使其形成气腹,压力控制在10~13 mm Hg。对肿瘤附近的肠管进行结扎,对结扎肠管的供血管进行切断、结扎等工作。腹腔镜手术中可使用肽夹对其进行结扎。开腹手术对其肠系膜根部游离的肠管的进行切除,腹腔镜手术使用超声刀将其肠系膜根部游离的肠管予以结扎切除。随后开腹手术逐渐将癌变的管肠予以摘除。腹腔镜手术将患者气腹予以关闭,并行一切口约5 cm,将癌变的管肠摘除。摘除后均使用吻合器对患者的消化道予以缝合,腹腔镜手术需重新建立气腹,进行缝合。手术操作应轻柔,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1.3 判定指标:对100例大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血清IgM、IgG、IgA等水平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参与研究的100例大肠癌患者的所有资料,均采取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血清IgM、IgG、IgA等水平)采取(±s)表示,其检验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94.16±73.11)mL、(24.25±4.38)d、(48.11±10.54)h;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47.36±82.26)mL、(52.73±6.77)d、(65.62±11.23)h,经检验,t值=3.4181、24.9752、8.0391,P值<0.05。

2.2 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血清IgM、IgG、IgA等水平,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血清IgM、IgG、IgA等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血清IgM、IgG、IgA等水平(±s)

组别 IgM(g/L) IgG(g/L) IgA(g/L) C反应蛋白(mg/L)实验组(n=50) 0.65±0.23 9.40±1.87 2.13±0.77 13.95±4.30参照组(n=50) 1.12±0.22 10.15±1.57 2.54±0.85 5.02±1.23 t值 10.4418 2.1719 2.5277 14.118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技术,由于其手术费用较高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2]。但传统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应激反应,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根治手术可有效的降低肿瘤对患者机体造成的负荷,进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提升[3]。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可有效维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状态,但也会造成少许的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手术对其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存在明显关系,患者的应激反应越大,其免疫功能越不稳定[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大肠癌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清IgM、IgG、IgA等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得到P<0.05。证实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大肠癌,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大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优,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较小的影响,其安全性同开腹手术相同。

[1]吕高波,王亚儒,唐孝良,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1):1792-1795.

[2]张巨平.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6):66-67.

[3]孙伟,吴光谦,刘超,等.腹腔镜与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0):77-78.

[4]李记彬,胡秀芬,刘放,等.大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河北医学,2015,21(2):210-212.

猜你喜欢
大肠癌开腹排气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术中腹内压增加对大肠癌微创手术患者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