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入画的悠悠离愁
——仇英《浔阳送别图》赏析

2018-04-25 01:33
初中生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仇英阳江船头

孙 霞

以诗入画的悠悠离愁
——仇英《浔阳送别图》赏析

孙 霞

《浔阳送别图》局部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这是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明代画家仇英用一幅《浔阳送别图》表达了这一诗意。

仇英,江苏太仓人,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他延续“书画同源,诗画互补”中国画这一艺术特色,将《琵琶行》呈现为直观的画作。你看,夜里的浔阳江头,枫叶和荻花就着秋风瑟瑟作响,一艘以编苇作顶的大船上,船夫正在撑篙停驻,透过船舱的窗口,只见桌上佳肴丰盛,一位小童正在整理酒具……

画卷画风精致,设色炫丽。江堤旁的老树前面,一白衣男子(白居易)正在送客,两位仆人一个掌灯、一个牵马,等着主人回去。左边树丛的后面,并列停放着两艘船,华丽宽敞的是青州司马白居易送客的行舟;另一艘微微露出船头,一位妇人正犹抱琵琶半遮面……船的后面岩石重叠凸起,树木茂密。岸边光秃秃的树枝、在秋风中摇曳的苇草,使画面充满了秋夜送客时的萧瑟落寞之感。

远处的柳荫芦苇下,三五艘夜归的船停泊在江边,水色朦胧,一直延伸到水天之际。周围寂寥一片,围绕在船头的只有一轮浸溺在茫茫江水中的冷月,此情此景,进一步加深了朋友即将别去的离愁之感。《琵琶行》的诗意让画面更富故事性和场景性,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生命中既然有了相遇的美好,就会有离别的惆怅,此事古难全。古人的离别虽苦,也美,幻化出了许多诗意。

〔明〕仇英浔阳送别图

猜你喜欢
仇英阳江船头
背起妈妈船头的纤
基于阳江核电厂水母暴发期间增设水母网效果的研究
仇英的绘画人生
阳江开放大学
阳江核电工程建设期间安全管理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仇英:一个油漆匠的逆袭人生
大秦岭·山水
致湖面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