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古树名木的生态景观价值及文化价值

2018-04-25 10:50邓晓松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价值古树名木文化价值

邓晓松

摘 要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园林清幽秀丽、绿化面积广,被誉为成都市最后一片“城市森林”,乔灌木种类多、数量大,挂牌古树名木百余株,占成都市古树总量的1/10,这是成都市的宝贵植物资源。因此作为西蜀园林代表的草堂园林,研究其古树名木的景观价值及文化价值对推动整个西蜀园林的植物研究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基于此,对草堂的古树名木进行深入的现实生长情况调查,列出其已有景观性的表现,结合杜甫诗词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其后期的保护工作及发展提供一定基础。

关键词 古树名木;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K878.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21

100年以上树龄且树种名贵稀少或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的树木称为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的重要见证,是重要的风景资源。

1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古树名木基本情况

杜甫草堂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园林景观独具传统文化韵味和特色,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西蜀园林的重要领域。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挂牌古树名木数量百余株,占成都市古树总量的1/10[1]。

2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漫步杜甫草堂,会发现古树名木品种丰富,囊括香樟、桢楠、银杏、刺楸、柏树等十余种,遍布全馆各处。

在20世纪90年代,杜甫草堂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小组,积极抢救当时濒临种群毁灭的桢楠。历时近半年,64%的桢楠古树得到救治;凡经抢救的,100%存活,且普遍复壮,长势喜人,部分已重新展叶发芽。

至2006年,杜甫草堂继续进行名木古树抢救和保护工作,采取了补栽桢楠、银杏等树木,进行日常病虫害防治、加强日常养护管理等措施,使得“最后的城市森林”获救成为定局[2]。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07年,杜甫草堂对全馆的古树名木重新进行了调查统计,记录下每株古树名木的重要信息,与照片一起制作成电子文档卡片。同时,再收集和分类整理包括古树名木统计表、登记卡等相关资料,使之更加系统化。

直至今日,杜甫草堂仍在不断加强对这些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对于不同程度的病虫及白蚁的为害、土壤肥力降低、硬质覆盖物过多等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情况,也在认真观察、积极处理,如去除工部祠前罗汉松周围过多的硬质覆盖物、为茅屋的楠木施肥等,均使古树名木在朝着良好的生长态势发展。

3 生态价值

绿,是生命之色。杜甫草堂所拥有的这些古树名木,有不少树木枝繁叶茂、有着较广的树冠,为人们带来清新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温等,有较明显的生态价值[3]。

3.1 带来清新空气

楠木、香樟可净化有毒空气,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银杏在净化空气方面也具有相当功效。

荫翳的古树直耸云霄,华阴翠盖,郁郁葱葱,有不少游客都会被这些古树所吸引,常会生出“这得多少年才能长这么大”的感叹来。在杜甫草堂内能闻到空气中的泥土芬芳和切身感受天然氧吧。晴天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仅几十个,而杜甫草堂是许多大都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进草堂,顿觉空气格外清新。古香樟、楠木是杜甫草堂的基调树种,古银杏也有十余株,由此看来杜甫草堂内空气质量较好是有强烈事实基础的,这些古树功不可没。

3.2 减弱噪音

不少研究表明,植物可吸收频率很高的噪声,从而减弱噪声污染。雪松等树木的树冠能减少噪音[4]。在杜甫草堂大雅堂前两侧,有两株直径近60 cm的雪松。这两株巍峨的雪松在默默地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过多嘈杂声音,让大雅堂前更显肃静,突显了南大门轴线区域的静谧。

3.3 调节气温

草堂的古树名木历经沧桑、树荫浓郁,有宽广的树冠和繁茂的枝叶,具有温度调节的较好优势,这为良好小气候的形成奠定了好的基础。许多夏季到杜甫草堂来的游客大多都有一个非常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就是一进杜甫草堂就顿感神清气爽、舒适凉爽,如同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加上美景怡人,仿佛一处世外桃源。

4 景观价值

古树名木不仅奇绝苍健,而且生命独特而顽强,并且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4.1 成为旅游观光景致

凡有特殊观赏、文化、历史价值的古树名木均有旅游观光价值。

在杜甫草堂大雅堂,有一株特殊的古香樟,在其上有5条榕树根,十分壮观。榕树根环抱古香樟,在树顶之上,两种树叶交替出现,景观奇特。榕树常被作为长寿的象征,樟树代表着吉祥,两树缠绕,既像恩爱的夫妻,也与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因此时常引来游客的好奇和驻足观看,甚至有市民游客闻讯专程赶来欣赏这一景观,成为了一处旅游景致[5]。

而在杜甫草堂的藏经楼内,有一对千年银杏入选成都城区最老十大古树。两株银杏树形舒展、优美,每到金秋时节,两株银杏树上的黄叶灿烂夺目,微风吹过,树下地面铺满一层金色的细毯,美得炫目、美得耀眼,映衬在藏经楼古朴雅致的建筑群中,散发出历史美感。当此时节,来杜甫草堂拍摄这两株银杏的摄影爱好者和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以杜甫草堂银杏古木为代表的成都深秋美景早已深深印在人们心中,兼具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是探寻秋季美丽的绝佳去处。

4.2 大树支撑造景

古树名木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生长环境的变化,部分古树树形树貌、生长状况也不甚理想,不仅视觉感受缺乏稳定性、而且也存在实际的安全隐患。

位于杜甫草堂北门杜陵春塘边的一株古香樟,树干呈倾斜状、树冠庞大,树体上半身较重,如遇大風或暴雨天气极易倾倒,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杜甫草堂积极开动脑筋,提出可采用假树支撑造景的方式以最大限度解决这一问题并同时兼具景观性。在该株古香樟树干倾斜之处取重心位置仿造自然树形建造实心水泥支撑架直达地面,外部饰以仿真树皮纹路,最后在支撑架四周栽种攀援藤蔓植物如紫藤等[6-7]。每当紫藤盛开时,瀑布般的紫藤花朵与香樟、支撑架相映成趣,别具一番烂漫景致。

4.3 树桩造景

针对已经枯死的古树,可采取枯树桩造景的方式,增加其景观价值。在兰园内、仰止堂前就采取了将多年前死亡的桢楠等古树根系加以修饰整理或种植攀援植物,使其缠绕树桩而生。摆放兰草,节日期间在树桩周围装饰以各类花卉,成为有特殊艺术效果的大型桩景,提高其观赏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更加突显出杜甫草堂园林的古雅清幽。

5 文化价值

有的古树被赋予人文情怀,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如黄山的迎客松、送客松。成都市拥有30余株挂牌桢楠古树,这些桢楠古树如同阅尽人世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历史,大有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世间事物不断变化的闲适之感。杜甫草堂是伟大诗圣杜甫寓居成都时的住所,这里留下了太多杜甫生活的痕迹。诗人有一首诗中写道“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这应是描写楠木的较早诗词了。此外,杜甫还曾在《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中写道“倚江楠树草堂前”。这也说明楠木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草堂与楠树的渊源、杜甫与楠木的渊源由诗中也可窥见一斑。而此后后人为了纪念杜甫,更是在草堂广植楠木,可以说这些楠木是悠久历史的活见证,他们生长演变,与建筑之间完美契合,无一不是在展示着杜甫草堂这个古老园子的景观历程。

6 结语

古树名木是探究自然变迁的活化石,保护它具有多重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杜甫草堂通过对古树名木的持续不断保护,保持了杜甫草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草堂这片独特的生态园林,成都市最后一片城市森林得以保存下来,为杜甫草堂的园林建设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广大中外游人提供了一个安心舒适的游览环境。保护和传承好这些草堂内优秀的园林历史文化资源是杜甫草堂博物馆园林保护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草堂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徐志平,叶广荣,何世庆,等.广州市古树群保护现状调查[J].广东园林,2012,34(1):55-57.

[2] 邓承康,杨永木,杨文志.成都杜甫草堂楠树衰亡原因及救治技术的探讨[J].杜甫研究学刊,2002(4):80-85.

[3] 吴芳芳,樊路英.浅谈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J].安徽农学通报,2014(19):77-79.

[4] 郑郁.福建省尤溪县野生香樟调查研究与保护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15(4):78-81.

[5] 管弦.绿地系统对建设生态城市的影响——以保定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为例[J].中外建筑,2012(12):72-75.

[6] 马春和,吴蔚,刘志强.直隶总督署内古树的调查与保护[J].文物春秋,1997(4):44-47.

[7] 駱会欣.如何做好古树支撑加固[J].园林,2012(8):64-6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态价值古树名木文化价值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生态价值会计核算框架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