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心理因素分析

2018-04-26 01:09李遵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指导者心理因素参与者

李遵华

(厦门医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

平时训练与正规比赛过程中,一方面会受运动参与者身体素质所影响,另一方面参与者的心理因素也会对运动效果或限制或促进的作用。对于高校健美操运动来讲,因为运动水平相差不是特别大,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就更加明显。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密切关注文化知识养成,且日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对女生而言,健美操运动尤其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健美操运动虽然考验了运动参与者的身体情况,而心理素质对运动效果的影响同样不能小视,恰如对待身体机能、运动技巧等因素一样,对运动心理因素亦需进行深入研究,借以强化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人工查找书籍及互联网资料查阅的手段,参考国内外文献中和健美操运动、体育心理等有关的内容。

1.2 访谈法

对几所设置健美操运动的高校部分教师的访谈,真实了解相关情况并详细记录。

1.3 问卷调查法

在几所设置健美操运动的高校学生随机发放240份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2 研究结果

深入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皆会对运动及比赛产生较强的心理期待,其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有一些运动员表面上看来对运动及比赛不甚热情,也并非其表现不够积极,而是由于不同个体在个性特点及能力气质上的差异所致,其期待心理与其他运动员并无太大差异。事实上,只有极少数运动员对平时运动及比赛持消极态度,是需要给予特别纠正指导的。此外,有数据资料显示,健美操运动员比赛前心理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如表1)。这些运动员或者易于感觉出焦躁和不安,或者有可处理的负面紧张情绪。特别是有些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够好,易于受到外界干扰,情绪也不够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偏低。还有33%左右的运动员团队协作意识较差,这些是比较值得关注的。种种问题皆需要指导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合理的做法,使这些心理问题调到调整,以保证运动及比赛效果的优化。

表1 健美操运动员比赛前心理情况调查(%)

而根据不同健美操运动员采取各种类型的心理因素干预方法,亦应注意到运动员的接受程度,如表2所示。运动员对于心理干预的个性化需求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比较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表2 健美操运动员对不同心理状态干预方法的接受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如今,高校健美操运动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而其具体的等级达标动作、难度系数、动作节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高校学生运动训练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运动参与者需要以较高的质量达到标准动作,继而进行集体表演或者比赛等。经过长期观察了解到,因为高校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运动训练时,对于平时训练或者参赛没有足够的经验,再加之不熟悉场地变化、裁判员特点,以及无法克服环境氛围的紧张感,从而或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心理情绪的不利变化,给正常动作的完成造成负面影响,继而呈现出动作失误、动作遗忘等多方面问题,造成运动结果的弱化。为了纠正这些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心理因素及其优化方案,借以提升高校运动参与者的适应能力。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心理因素会给健美操运动效果造成影响,若是一直忽略对于高校健美操参与者的心理训练,极有可能导致其由于心理素质的弱化,而失去对于运动与比赛的热情。所以,在常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健美操参与者的心理训练,使之在长期的训练中,依靠计划明确的心理素质方案,逐步了解并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以实现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同步优化。

3.2 建议

3.2.1平时心理素质培养 首先应当进行单独的心理训练。指导者可以利用意念训练法加诱导训练的手段,带动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升。训练过程中,指导者为健美操运动员提供较为明确心理活动指令,或者利用间接暗示法,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自我控制,以产生心理特征调节的效果。举例来说,可以让健美操运动员在头脑中构建形成自身处在谤沱大雨中的印象,并思考该如何在此种环境背景下,做好体能和技巧的快速调节,从而取得理想运动效果。而与之相关的诱导训练法则更为关注指导者的引领功能,指出采取科学手段,帮助运动员明确训练的服务功能,也就是服务于身体素质提升的终极目标与服务于比赛成绩的阶段目标,要求健美操运动员意识到,正是由于平时的有效训练,才会得到比赛场地上的良好结果。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偏弱,其在平时训练中能够做到无所禁忌,真实展现自身才华。可是在正规比赛中却往往大失水准,他们应该成为重点的心理诱导训练目标对象,以便有更大的可能把平时训练同正规赛场结合起来,防止紧张心理的影响扩大,在反复心理刺激下强化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要进行心理与运动相结合的训练。健美操平时运动训练过程中,指导者还应当使运动员做好身心双方面的放松训练,让训练负荷处在最佳状态。与此同时,需要使健美操运动员在心理方面不由于接近比赛而呈现出心理的焦灼状态,使身体放松增加体能恢复的可能性,并保证比赛前的良好心态。为了达到此种效果,指导者可以和健美操运动员共同利用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案,减少运动员在思维方面的耗损,防止其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到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以便让心理力量对身体力量产生最大限度的支持。只是简单的依靠自然休息,当然难以产生理想的心理放松作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运动员做好身心双方面的放松训练。其一是娱乐活动方法的提供,亦即当健美操运动员心理负担压力过重的情况下,可以让其进行合理强度的娱乐活动,从而产生心理愉悦作用;其二是想象方法的提供,指导者要求健美操运动员借助想像方法,在头脑中形成正确且适合于自身的战术和技术,从而防止焦虑心理的增加,确保使自身处在良好状态;其三是形成更为有效的心理暗示,用语言、词汇等不同形式,实现自身在情绪和意志等方面的完善。

3.2.2赛时心理素质培养 赛时心理素质培养同样是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心理因素的调整方法之一,且往往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高校健美操运动指导者需要让运动员尽可能减少思想顾虑的负面作用,要求其在比赛时处在忘我状态。对于健美操运动员来讲,易于把这种竞技体育形式视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且使之和情感、名誉、集体认同等情绪发生关联,这种关联性是应当尽量克制的。其次,指导者需要让健美操运动员意识到赛时情绪调控之重要性还有相应的方法。,如果运动员出现赛时过度兴奋,过度不兴奋,均不能说是理想的状态,前者容易出现犯规,后者容易导致身体机能受阻,这都需要借助增加成减少强度等进行调节。再者,赛时环境对心理的干扰,也应当重视,这一点常被指导者及运动员忽视。在健美操运动及比赛过程中,多种类型的影响都有可能出现,运动员需要接受科学指导,尽可能让自身技巧与战术处在最佳状态,加强团队合作,避免观众、裁判、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影响。

猜你喜欢
指导者心理因素参与者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善倾听会提问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善倾听 会提问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