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行动研究
——以镇江实验学校为例

2018-04-28 01:45潘曾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涯发展教育

潘曾伟

(1.镇江实验学校,江苏镇江 2120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上海 200062)

1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发展

在西方,“生涯”这个词本身包含有职业的意思,因此生涯与职业生涯用的都是同一个单词,即一生的工作经历,“career”,在我国则翻译为“生涯”或“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生涯”概念是伴随着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而被提出的。作为职业指导发源地的美国,其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从实践上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帕森斯(Frank parson)的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式的建立;第二个阶段以威廉姆逊(Williamson)的《怎样咨询学生》为标志;第三个阶段以1942年罗斯杰(Peter Rosegger)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代表;第四个阶段以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L.Holland)于1959年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为代表;第五个阶段就是生涯指导,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金斯伯格 (EliGinzberg)、舒伯(D.E.Super)等人[1-2]。

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地方可能至今还没有开展此类教育。目前学生发展指导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几个方面,涉及理想道德、心理调试、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业、心理、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3]。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内容包括理想、学业、心理、职业发展等几个指导领域,虽然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业、生涯与生活方面的专门指导还十分少见,但是可以看到,高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己经涉及了学习指导、生涯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4]。心理教育和生涯教育是分不开的,既然教育部颁布了指导纲要里包含了职业发展这类要素,由此可以推断我国对学生生涯发展开始重视。另一方面来说生涯发展在美国从提出到实践只过了很短的时间,其原因就是美国当时的飞速发展急需教育提供国家建设人才。在现阶段的国内同样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我国已经开展了学生生涯发展之课题研究,事实上学生生涯发展已是一个现阶段教育研究重点。

2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必要性的依据

在以经济、科技为首的国力竞争中,最缺的就是人才,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靠教育实现的。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短时期内培养人才,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学校教育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以知识传授为核心,注重让受教育者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与竞争和合作并存的人类共有的生存法则和世界进步规律,帮助每个受教育个体能享受到充分、自由、愉快的生存空间,并很好地体现出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教育的这种变化,引导受教育者更多地关注起自我生命的质量、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以及人生价值的体现。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必要性在于:(1)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有利于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自己的理想自己实现,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从小灌输生涯教育,为以后生涯发展提供基础,为以后从事的事业奠定基石。(2)“终身发展”教育理念展现。一方面来说发展不是短暂的,更不是瞬时的,我们要让孩子懂得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期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也不可能相同。因此让孩子接受终身教育,对自身的生涯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条件。(3)个性化大发展。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具有个性的人才。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生涯发展指导为这个教育问题提供的方向。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涯发展指导中合理利用这个与生俱来的特性,为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3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班教模式的建构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有准备地融入社会,学校必须对每位学生做好九年的成长规划,对他们生涯发展进行指导,完善每位学生的共性,突出每位学生的特性,向着各自的特点与兴趣可持续的发展。

镇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实验学校”)是江苏省镇江市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多年的奋斗,已是一座重点名校,在校师生达6000多名。事实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大,行为习惯、认知能力、家庭背景都大相径庭。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优化好资源配置已经一件难事。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必须另辟蹊径,因此,该校创新地开展了“班教小组”教育管理模式。“我校班级阳光教育小组组建实行‘3+x’模式,即3名任课教师组成核心小组,其中一名任组长。学校对班级工作的管理、评价均以‘3人行’团队为单位,实行三位一体,以小团队的情感、舆论压力和评价双方面的作用调动组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学生生涯指导发展至今,它的作用不容置疑,得天独厚的师资分配又为学生生涯指导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因此这个优势必须合理利用。所以,这项工作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目前学校发展的重点。

3.1 实验学校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现状

该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办公室,也没有专门从事生涯指导的人员,大多数工作主要由班教组长兼做。指导工作主要有两个: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心语园”作为独立部门主要负责心理辅导。由此可见这项工作有基础但是没有形成体系。由于上文提到生涯指导的起源在大学,以往的认知认为生涯指导就应该出现在大学,毕竟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加之国内高考制度的实施,一部分学者将生涯指导拓展到了高中,生涯指导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高中和大学应该干的事情。相反专家的研究认为生涯发展是一个毕生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儿童期开始的。在成长阶段,儿童期和前青春期的学生被劝说去发展他们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从事职业的方法,从而在未来变成有计划性的探索者或知识型的决策者。对于这个论点学者们已达成共识 (Magnuson and Starr,2000;Blackurst et al.,2003;Watson and Mc Mahon,2004;Auger et al.,2005;Mc Mahon and Watson,2005;Schultheiss et al.,2005;Nazli,2007)。根据该校资料汇总出如下现状特征:

(1)教师对学生生涯指导为两个:生活指导、学业指导,并没有生涯指导。而心理辅导有单独的行政机构开展,两者并没有为学生生涯指导相互作用。

(2)教师与学生在生涯指导方面都有过交流,但教师担心自己的指导是否合理有效。

(3)学生的发展指导不单单是学校的要求,需要家长和学校合理实施。家长的素质也是生涯指导有效性的一个因素。

(4)年龄不同,差异显著。低年级的学生很少需要指导,除非以家长为主导的需求,而高年级的孩子则会主动寻求,年龄上的差异导致需求的差异明显。

3.2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模式构建

在学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验学校的实际现状,利用现有的师资与条件,目的在于明确自身所处的环境,正视自己的能力与潜力,有针对性地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创造出“发展个性,学以致用”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班教模式。其中有以下几面的核心内容。

3.2.1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实施目标

心理和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是分不开的,指导不仅要有良好的发展规划,以人为本,还要符合现阶段心理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有准备地融入社会,即四个字“因材树人”。具体来说,即根据不同的个体培养不同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朝向目标合理地对其干预指导,使受指导的孩子具有鲜明个性,朝着自己的期望发展的指导。

3.2.2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内容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到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熟悉职业环境状况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知己、知彼、抉择三者是密切相连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图1

3.2.3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部门分工

(1)指导办公室。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办公室”是“班教式”生涯发展的核心部门,考虑到心理教育和生涯教育的交叉,主任暂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在职心理教师担任最合适。日后讲择优选择专职生涯指导教师担任。办公室职责是:①确定实验学校生涯发展指导制度。②制定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目标。③设计《生涯发展指导手册》。④确定指导教师和指导对象。⑤收集指导教师上交的信息。⑥汇总并建立档案系统。⑦开展交流培训及检查反馈。按规章做好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

(2)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小组工作职责。

在已建立的班教小组基础上组建指导小组,该班教组长为指导小组组长。小组的工作职责是:成员应积极为学生服务,因材树人,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有针对的生涯指导,积极与家长交流配合,合理完成指导工作。每月末,组员碰头,交流分享经验,在《生涯发展指导手册》中登记及评价,学期结束将资料汇总交至生涯发展办公室。

(3)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在班教组模式下教师们应该合理分工做好自身的工作与指导学生的工作。指导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指导能力,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为:负责各自的学生,了解学校教学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指导的学生制定指导方案、探讨方案、校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对辅导效果进行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了解现阶段社会职业发展动态,为学生在未来努力的目标提供参考;及时做好《生涯发展指导手册》的相关记录并上交办公室。

3.2.4 实验学校生涯发展指导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

(1)主题班会。

既然生涯指导和心理辅导是不可分割的,在生涯指导上要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以学生从小到大不同时期心理变化为契机,在各阶段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对刚入学的学生集中以“开始”进行“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融入集体、未来你想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上进行主题教育。对中年级学生集中以“正确”进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集中进行“我是社会主义阳光娃、走进四美两会大课堂、做遵守纪律的少先队员、我是大家的好榜样”等在学习上进行主题教育。以“收获”为重点在高年级开展,具体围绕学生即将升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正视自己在小学阶段取得的成就,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与学习无关的思绪,理清前进的“道路”。对学生集中进行“我的收获特别多、我的学习不用烦、我的理想很简单”等主题教育。在初中阶段以“吻合”对孩子们努力的方向、进度进行修正,以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等在生涯上进行主题教育。

(2)家校合作。

该校通过《家校委员会》开展各类活动,旨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与学校通力合作,在正面和侧面给予引导,朝着各自的培养目标前进。简单来说,只有学校开展艺术活动,孩子在参加艺术活动后才能发掘其艺术细胞的多寡。同时,学校每学期的《四美两会阳光娃学生成长手册》,都要求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其中。其实从最基本的一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起来很好的作用,只不过这些方式方法作为教育者来言有没有研究及实践罢了。

(3)读书交流。

学生生涯发展读书交流包括对教师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参加成员可以包括外校专家和管理领导。读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者知识储备,交流重点则是让教师们相互讨论,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现状、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出自己的“影子”,从中取得经验。

3.3 实验学校生涯发展指导的预计成果

在实施的第一年,预计将编制全校所有孩子的生涯发展指导手册,建立电子档案;在实施的第三年,预计在全校指导教师的努力下,完善因材树人的生涯指导方案,借由家校共同合作实施,日趋合理;在实施的第六年,已有成功的案例,孩子的特点呈现,活力四射,将我校的学生生涯发展模式发展并适当推广;在实施的第九年,成为我校的品牌,毕业的学子硕果累累,学校将以学子的成功为荣,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4 结语

凭借良好的生源、优秀的师资,该校应该是第一座所处地区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学校。如何将构建的生涯发展指导模式打造成品牌并推广是该校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家校合作、区域联盟,合作发展的现在,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已从成绩比拼向综合发展比拼进行转移。校友的助力效应已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因此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及早构建、准确预判、正确实施,培养出的人才再反作用于母校正是印证了这一理论。正如教育家所说的 “教育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可是总有一些问题在实践中在所难免。比如说,在一个庞大的集体,成员年龄差异很大,怎样从整体上统筹规划;班教小组指导老师学科分布散,如何能有效地进行生涯指导;如何推广;检验、校正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相信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寻找一条适合本校的发展道路。

[1]戴树根,彭立春.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169-172.

[2]吴薇.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方晓义,袁晓娇,邓林园,等.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0.

[4]麦清,曹瑞,赵丽霞,等.生涯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概念分析及其发展状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6):71-73.

猜你喜欢
生涯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教书生涯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吐槽退役生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