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风养成记

2018-05-02 00:33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
辅导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家规家训做人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 李 梅

活动背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但是到了现代,很多家庭已经没有家风、家训了。“家风是什么?”“家训有哪些作用?”队员们心中充满了疑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此,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四(2)中队的辅导员,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内容,带领队员们开展了“学家训,传家风”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分享家风、家训的相关知识,引导队员们了解家风、家训的由来,知道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采访家族长辈,搜集家族中的家风、家训故事,了解自己家的家风,理解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做人、持家治业的教诲,也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讲家训故事”“我与家长定家规”等活动,寻找自己身上不合家规的行为,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通过规范家庭道德、礼仪,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活动准备

队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成“寻家风”“讲家风”“演家风”三个小队,搜集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排练相关的情景剧。辅导员邀请家长代表来学校参加相关活动。

活动过程

家风、家训渊源深

辅导员首先请队员们猜一个象形字——训,然后结合汉字的演变及原意,为大家解释“家训”一词的意思,激发队员们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辅导员告诉大家: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应该用不同的小规矩引导和教育后代如何做人、做事,还可以家训的形式传承下来。各小队派代表展示队员们搜集的家训资料,讲述各自了解的家风、家训故事。

“寻家风小队”的队长告诉大家:汉朝初期,家训著作逐渐流传开来,其中大多记录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良策。

“寻家风小队”的队员代表为大家讲家风

他还展示了著名的《朱子家训》,为大家介绍了朱熹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告诫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如何做事与做人,使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队员们也由此知晓:朱熹从“慈、孝、礼、信”等方面对父子、师长、朋友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作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倡导家庭和睦、人际和谐。

家规、家训我来讲

在队员们初步学习《朱子家训》后,“演家风小队”的队员们表演的《孝顺的朱熹》情景剧,使大家直观了解了朱熹是怎样做的,同时也有队员提出了问题:“古人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呢?”

这个问题难住了在场的队员们。辅导员及时为大家解惑道:“因为小孩子在3岁以内一般离不开大人的照顾,尤其是在古时候喂养方式较少,孩子往往要3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守孝三年’的规矩是提醒人们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队员们听后感慨道:“原来古代的家规每一条都有深刻的道理,不学还真不知道呢!”

紧接着,辅导员念出《朱子家训》中的几句话:“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辅导员请队员们说说自己的理解,以便加深他们对家训的认识。

“讲家风小队”的队员们不仅介绍了一些家规,还讲述了很多家训故事,比如《六尺巷》《司马光教子有方》《吉鸿昌不忘父训》等,令大家深为感动。

队员们朗诵自己收集的家训

听习爷爷讲家风

在各小队积极说家风、讲家训时,辅导员也为大家介绍了习总书记的家风故事:“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习爷爷生活俭朴,小时候还常和弟弟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正是因为习家家教严格,家里的每个人才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习爷爷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随后,队员们观看了反映习爷爷讲家风的视频,进一步认识到好家风的重要性。

文明家规我来定

初步了解家风、家训后,中队长倡议:“古人的很多规矩至今仍可以沿用,起到‘修身’‘齐家’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约束自己的行为,多为他人着想,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我提议,传承好家风,从自身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家规。”

队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想到的新家规。有的说,要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爱惜车辆,规范停车;有的说要爱护环境,过低碳生活,减少家庭垃圾;有的说要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过马路;还有的说要少看手机,多和家人聊聊天……这些新家规得到了在场的家长们的认可。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作为成年人,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希望能和孩子共同努力,传承并树立良好的家风,让好的家规成为“传家宝”——家训。

家训是引导人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传统美德,是祖先赠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活动中,队员们不仅理解了这些,还纷纷表示,要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传人,遵守家训,发扬好家风。

队员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家风、家训手抄报

活动拓展与延伸

在节假日里,学校少先队携手家长,组织开展了“我与家长定家规”“寻找我家的传家宝”等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成长历程,并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落实到行动上,达到知行合一。

活动效果与反思

1.少先队活动要来源于队员的生活、贴近队员的需求。本次活动结合队员的年龄特点,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队员们的实际生活相融合,颇受队员及家长们的欢迎。

2.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队员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自觉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辅导员要注重培养队员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少先队活动中尊重、鼓励队员们自主探索,并与家长联手为队员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家规家训做人
做人,不要做藤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鸭子的家规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规我来说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家训伴我成长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