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1+3,快乐在社区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校外红领巾的故事

2018-05-02 00:36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徐小燕
辅导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鹞子书虫少先队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徐小燕

“快来看,庄哲晖的作文发表啦!《你听,瓷器在唱歌》,多么有诗意的名字。”学习委员唐奕涵举着《张家港日报》招呼大家过来看。“庄哲晖,你怎么会想到写瓷器的呀?”“这得感谢社区少先队的徐老师,是他带领我们小队的队员们参观了郭卫瓷器收藏馆,那里的瓷器特别漂亮……”队员庄哲晖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着他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经历。这个社区少先队组织还有什么故事?听我慢慢讲来。

一次契机,一句提示,社区少先队活动华丽转型

乐余镇的社区少先队源于该镇社区的“学习共同体项目”。2016年3月,项目正式开启,其中的24个子项目里,有多个是服务于中小学生的,旨在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当该项目面向各社区、学校招募志愿老师时,我和几位中队辅导员申请加入,并依据各自的特长,开设了“小作家苗圃”“星光足球”“巧手训练营”“创客中心”等多个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课程,受到了队员们的欢迎。

后来,我有幸加入匡慧娟名辅工作室“苏南地区校外少先队工作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匡老师对我说:“何不将乐余镇社区教育的共同体项目与校外少先队工作相结合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索在社区成立社区中队,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队员的成长?”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开拓了我的思路,也燃起了我推动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热情。

2017年6月,我们以乐余社区为试点,成立了“乐学向善”社区少先队中队。队员们自行分组,组建了“书虫小队”“放飞小队”“创客小队”,开展起了丰富的校外少先队活动。

一本书,一支笔,探寻家乡特色文化

“书虫小队”是从“小作家苗圃”项目中分出来的一支队伍,成员为乐余社区附近酷爱读书写作的中高年级队员。2017年7月20日,“书虫小队”第一次校外活动开始了。队员们来到镇文化中心图书馆,看到这里各类书籍一应俱全,不但设有桌子和椅子供读者现场阅读,还提供了电脑供读者搜索资料。与室外烈日炎炎相比,这里凉爽宜人,是队员们假期里的好去处。

“这个图书馆24小时开放,晚上可以刷市民卡进入馆内读书。借书也很方便,只要刷卡就行。我和妈妈已注册成为这里的志愿者,有空就来服务。我建议咱们每个人都加入志愿者团队,在假日里相约来这里,读书交流、进行志愿服务,一举两得。”小队长庄哲晖的提议得到了辅导员和队员们的支持。从那以后,镇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里多了一群小志愿者,他们帮忙打扫卫生、整理书籍,学习与服务两不误,假日的生活变得更充实、快乐、有意义。

队员们来到桃园了解农业知识

队员们觉得仅仅在图书馆看书、服务还不够,又把“一月一行走”变成了“书虫小队”的经典活动。2017年下半年,队员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始在社区附近徒步游学:他们参观郭卫瓷器博物馆,感受瓷器魅力的同时,接触到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跌宕起伏;他们走进永利桃园,嗅着花香学习简单的农业知识;他们寻访消防中队、集团企业,聆听各行各业奋进的故事……

漫步家乡,拓宽视野,体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队员们获得了大量写作素材,更锻炼了多种能力。

一个风筝,一个哨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乐余镇是风筝之乡,多条主干道的路边都有风筝雕塑。可是,队员们对乐余镇的风筝文化并不了解。社区“放飞小队”成立后,聘请了沙洲哨口板式类风筝的传承人代表冯太根爷爷为校外辅导员,并和他约定每月为队员们讲一次风筝文化知识,传授风筝扎制手艺及放飞技巧。

阳春三月,“放飞小队”的队员们来到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风筝陈列馆。“哇!风筝挂在墙上就是一幅幅画呀!”“快看,风筝上还挂着一只只像哨子一样的葫芦,难道还能吹出声音?”队员们缠着冯爷爷问这问那。冯爷爷笑着告诉他们:“乐余人叫风筝为‘鹞子’。鹞子种类多、尺寸大,有时候两个人都放不上去,得一家人合力,拉绳、疾跑,风筝才能升空。你们看到的葫芦,是鹞子的哨口。有了它,鹞子在空中放飞时就会发出悦耳的鸣响……”小诗人李宇涵听到这里,马上吟道:“挂在墙上一幅画,飞在天上一首歌!”冯爷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队员们学习扎制风筝技巧,传承传统手艺

这次社区活动让队员们收获满满。回家后,他们纷纷查阅了相关资料:李宇涵查到了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陈科羽发现制作鹞子需要扎、糊、绘、雕、放五个复杂的步骤,工艺要求很高。在随后的几次活动中,队员们跟冯爷爷学习了简单的鹞子扎制方法,观看了冯爷爷雕刻的哨口,并绘制了图画。大家对鹞子的了解越来越多。

终于盼来了放飞鹞子的时刻!冯爷爷带领队员们来到空旷的乡野田间,拉绳、疾跑、放飞。伴随着“嗡……嗡……”的鸣响,带着队员们梦想的鹞子越飞越高。

一台机器,一项制作,发扬中华创新科技

乐余中心小学地处农村,不少队员的家庭无力承担昂贵的校外科技培训学费。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科技辅导员徐卫星老师与社区教育中心联手,在乐余社区成立了一个“创客中心”,爱好科技的队员们组成“创客小队”,和徐老师相约在周末开展模型制作、电子百拼等活动,所需费用由社区教育中心支付。

2017年3月,在“创客中心”的队员们见识了一个新科技产品——3D打印机。这台能够打印立体物品的机器,一下子成了大家眼中的“变形金刚”。辅导员向队员们讲解原理后,带领他们编程、建模。看着一个个花瓶、一幢幢房子、一件件玩偶被打印出来,队员们特别兴奋和自豪。

“创客中心”有效发挥了社区服务少先队教育的功能,更为队员们“从小学习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次整合,一系列活动,培养向善好少年

“乐学向善”中队里的三个小队,不但独立开展活动,每月还集合一次,共同开展“向善好少年服务社区”活动。他们擦广场橱窗、清理小广告,美化净化社区环境;协助城管进行菜场的摊位及卫生管理……

队员们服务社区,净化社区环境

多样灵活的社区活动,填补了学校教育在节假日的空缺,让队员们有了更多体验社会的机会,还帮助他们发展了个性、愉悦了身心、服务了他人、锻炼了自我,展现了少先队员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
鹞子书虫少先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鹞子和天鹅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放鹞子
鹞子和天鹅
放鹞子
书虫来袭
幸福的小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