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分之一走在抗癌路上

2018-05-10 06:35李奕
癌症康复 2018年2期
关键词:病友抗癌工程师

□ 李奕

我今年60岁,癌龄15年,人生的四分之一走在抗癌路上。

我原是一名电子工程师,爱工作、爱事业、爱家庭,我们研发的项目曾获得过“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我也曾经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业标兵”。

2002年,那一纸写着“癌”字的诊断书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

45岁的我,被“癌症”从工作岗位上拉下来,推进了医院,经历了手术、化疗等折磨,被冷落家中,面对青丝退尽的光头,我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办理了退休手续后,开始我无法适应从一个每天出差忙碌的工程师到“癌症患者”“家庭妇女”的角色转换。不要说事业了,就连自己还能活几年心里都没底儿,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微薄的退休金与高额的医药费相比杯水车薪,使生活水平也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从此以后我唯一的“敌人”就是“癌细胞”,“癌症康复”就是我的现实课题和未来梦想!

癌症康复的道路是坎坷的,正当我准备庆祝抗癌“三岁”生日时,突然被怀疑为“骨转移”,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拘留审查”,这一次的打击不亚于第一次发现癌症!在癌症圈子里三年来,深知“骨转移”意味着什么?幸运的是,半个月后我被宣布“无罪释放”!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我们是“有前科”的人,在复查中仍然还会遇到类似“疑似XXX转移”。此时,千万不要惊慌,需沉住气,不然会被吓死的!

群体抗癌是中国特色的抗癌之路,就好比一个人走夜路会害怕,一群人一起走就不怕了。庆幸的是我找到了组织——北京癌症康复会。加入康复会后,我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抗癌明星们战胜疾病的事迹激励着我,我们聆听专家的抗癌防癌的科普讲座,参加各种康复旅游和文娱活动,在健康大课堂里、在青山绿水中、在欢声笑语中,使我重新找回了自得病后就消失不见的快乐与归属感。

我有了新的组织,结识了新朋友,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我逐渐走上了志愿者的道路,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现在我是北京癌症康复会的志愿者,也是玉渊潭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多年来本着“科学抗癌,群体抗癌”的宗旨,与新老志愿者一起组织癌友们开展各种有利于康复的活动:环湖走、摄影展、健康讲座、旅游、文体活动、搭建交流平台、QQ群、微信群、康复交流咨询。

同时,我们还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合唱队、舞蹈队、时装队,在一年一度的联欢会上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传递正能量,让健康和快乐伴随着每一位会员的康复之路。

15年坎坷的抗癌之路,有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有家人的关爱,有众多病友的陪伴,如今我已经从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癌症患者成长为一名能为病友服务的志愿者。我的康复路就是群体抗癌之路,就是感恩与回报的志愿者之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病友,我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康复会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学习机会,“疾病危机干预”能力和自身对生命的感悟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我每天都为康复会的工作忙碌而快乐着,也更加热爱这个关爱生命的事业——癌症康复,感觉比做电子工程师更有意义!

(北京癌症康复会供稿)

猜你喜欢
病友抗癌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小巷中的“抗癌厨房”
小巷中的“抗癌厨房”
小巷中的“抗癌厨房”
青年工程师
阎维文 陪妻抗癌30年
洗澡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