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简 灵动 精致 厚实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2018-05-12 06:27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苏钰华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核心课文

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 苏钰华

近年来,江苏高举“核心素养培育”的鲜明旗帜。所谓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其中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教学流派内部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趋同的,具有内在凝聚力,体现着一个特定教学群体的特殊的精神气质。二是教学流派的形成方式是多样的,其生成具有多种可能性,内蕴着相当复杂的机制。三是教学流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具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教学流派的影响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流派的发展和繁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欣赏和支持,教学流派就没有任何意义。我认为,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江苏的特色文化教育的理念,与新课标改革的理念也是一致的。核心素养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以下是我关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几点探索:

一、清简: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减负增效

如今,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作业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为指导,它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当前来说,作业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多数家长觉得现在学生的作业量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我看来,合理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有趣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探究,有助于学生全面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比如针对一些作业,我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文进行巩固、理解和复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行文非常精彩,所以教学的一项作业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的生词进行造句特别是“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等词汇;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当然伴随着学生之间层次上的差异,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学习领悟相对好一些,除了布置以上这些作业,我还要求他们去网络或者课外寻找一些关于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来进行课外拓展。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巩固方式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倡导之下,我们构建语文课堂要结合其清简的教育理念加以实施,针对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渗透并结合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在作业的量和作业的难度方面设计得比较有科学性。

二、灵动:注重语文课堂互动,师生和谐

笔者对核心素养教学“灵动”的理解是:灵气如江南,互动添乐趣。语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的渗透,有助于师生和谐,也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改革首先一点应该摒弃传统的死板的知识灌输的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年来,笔者执教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发现通过课堂互动模式,不仅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的多样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上课的积极性。

比如学习《锄禾》的时候,我将幻灯片投射出来,学生看到幻灯片上农民伯伯汗流浃背的情景,学生内心升腾起善良之心,明白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要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做到不浪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纯净的心,去窥探这个美丽的世界,当你用善良的眼神去看这个世界,世界带给你的就是善良和美丽。在教学中我也会经常开展口语交际,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并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将这些真善美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当前来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我们全国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教学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的德育素质、渗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总是带有着比较强烈的“功利心”,多数时候,我们语文学科教学都是带着一种对效率的追求,求快、求好、求速度,还有不少家长甚至个别教师一味注重对孩子的拔高,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关注,培育学生的兴趣、渗透核心素养,要比短期内多掌握几个汉字书写来得重要得多。传统文化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惑、迷糊的现状,对于汉字造字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上传统文化的传播渗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结合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汉字学习方法,营建浓郁的学习气氛。比如学习认识“圆”这个字,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我让学生同桌之间彼此互读,注意口形和发音,纠正彼此问题。并且请学生上讲台来提示他要细心,眼睛要看仔细了,注意在黑板上正确写出字形,标出字音。紧接着学生理解了“圆”的意思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词汇扩充,比如“( )圆圆”,学生提到“荷叶圆圆”,这是教材课本上的,建议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再进行模拟扩充,学生开始纷纷讨论了,“月饼圆圆”“月亮圆圆”“眼睛圆圆”,学生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通过类似的扩充,学生体会到了“圆”的写法及其用法,此时再引导学生重读课文,他们就觉得耳目一新。此时我更进一步提到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提到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一般都会吃月饼、赏月亮,中秋佳节家人团圆。

三、精致:营建宽松课堂氛围,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精致”一词,在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语文的“精致”理念具有非常广泛的价值和意义。精致总是与效率不可分割,但是“精致”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氛围,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后,学生都被司马光机智聪明的头脑所折服。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应该具备一颗求索的心,我结合课文进行提问:“司马光之所以有这样的救人办法,是有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他天生就头脑比别人更聪明吗?”孩子们摇摇头。我随后讲解道,司马光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完全是因为他善于探索以及他过人的胆识,他善于探索,如何将水缸的水弄出来,于是就想到了砸缸这个举动。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引导学生受到课文的影响,常怀求索之心。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要求学生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此外,也要注重课堂的有效评价,课堂是呈现心灵沟通的场所,师生应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张扬个性,展示心智,重视学生在课堂点滴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评价也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精神。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评价,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还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体现多元化理念,不仅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还包含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发展潜能等综合因素。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上课教师、同学的评价外,学生自身还应作为评价主体主动参与评价,由此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建立以“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把评教和评学结合起来,突出评学,以此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重建,从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标准包括学习能力方面和学习过程方面。

四、厚实: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厚积薄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者将核心素养教学的“厚实”理解成厚积薄发。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何才能变得厚实,学生如何才能厚积薄发?笔者认为,必须要在学好语文课程的同时,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应该囊括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良好性格的培养。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同时,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平日的阅读过程中,引导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个小的记录本,结合平日的阅读积累,可以将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摘录下来,与此同时,结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还比较有限,所以学生在进行阅读记录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可以将一些不认识的生词记录下来,我发现学生们普遍都很热衷于这项记录,所以在语文课堂之外,我每周留出一点时间,给孩子们进行课堂阅读的交流,学生可以将课外获得一些有营养的句子拿出来分享,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一起去认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走”,多年以来,笔者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核心素养教学的精髓,期待着教学成果中更大的进步!笔者也完全相信,核心素养教学是合理的,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学规律的。同时,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教学需要更多地发扬,期待看到更多和我一样的教师参与到这个论题中来。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刘卫锋.在回望中前行:谈当代小学语文建设[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3(1).

[3]杨永彬.回味经典品读风格——小学语文教学风格探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3(1).

[4]刘须锦.“概念语文”的后时代特质及意义召唤——兼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守望[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3).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核心课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