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方法探析—以《学看地形图》一课为例

2018-05-14 08:06殷文韬麦小玲贾光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等高线平板媒介

殷文韬 麦小玲 贾光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和传播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社会领域。新媒体凭借其综合性、直接性、完整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主要工具。新媒体教学技术包括微课、在线课程等,笔者选取了智能手机(iOs系统),平板电脑等媒介;传统教学技术方面,笔者运用纸质地理模型突破教学重难点。本文中以“手机+Pad+模型”教学《教学看地形图》一课为例,阐述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和原则。

一、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在智慧的生长期间,主要经历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当人们达到符号性再现表象阶段时,仍极大地利用动作性和映像性再现表象,动作和视觉的再现表象,对在课堂中研究某些新东西时是十分有帮助的”。新媒体的运用对学生的表征系统的完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最高级别的符号性表征往往需要用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演示、讨论、思考、笔记等,所以如果把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能让课堂更高效、更完善。

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这一理论正好是微课学习的基础,在新媒体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给学生推送微课和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把新的知识点和学生原有的概念相联系,进而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构建高效的课堂。

二、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案例分析

《学看地形图》选自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如何把抽象的等高线转化为立体山体部位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笔者在教学《学看地形图》一课中,运用手机同屏技术(iOS系统的Airplay功能)控制教室的投影,在手机上操作翻页PPT,打开视频和手机中的软件,学生采用的是AiSchool云课堂的平板电脑进行学习,在教学的难点突破过程中,结合传统的教学策略。

首先,学生小组合作在纸质模型上画等高线,识别山体部位,归纳等高线特征;其次,教师用纸质等高线模型讲解山脊、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最后,教师向学生的平板电脑推送判断题,再分析讲解。本节课结合了新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图1是教学流程图。

图1 教学流程图

案例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既用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也用到新媒体教学方法,例如同屏技术、移动投影技术,奥维地图APP、Pad数字课堂等,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媒介方式,或者同时用两种媒介,从导入到小结,把新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进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一】用智能手机连接课堂,keynote幻灯片营造游戏闯关场景(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用智能手机通过同屏技术连接到课堂的投影,教师的课件是用苹果公司的keynote软件(类似于微软的PowerPoint,但是比PowerPoint有更适用的功能),教学环节设置了闯关的环节,运用keynote幻灯片的切换功能,设置成类似闯关游戏的场景。

分析:新媒体教学中用到同屏技术(苹果手机Airplay镜像功能),用手机控制课堂,播放keynote幻灯片,方便快捷,并且为接下来环节中用到APP等做好准备。同时,keynote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丰富,选取“开门”过渡效果,模拟闯关场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用到PPT,通过显示文字、图片、视频等来丰富课堂的内容。把新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构造丰富多彩的课堂。

【教学片段二】小组合作+模型讲解,探究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图3所示)。

在突破等高线特征的重点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小组合作模式,利用纸质等高线模型,借助橡皮,画笔在模型上画出等高线,贴上标签,填好学案,然后教师用AiSchool云课堂系统,向组长推送拍照任务,组长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到班级资料库,教师再结合小组的照片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观察等高线的特点,归纳等高线的特征。在区分山脊山谷等高线的难点中,教师借助纸质等高线模型突破难点。由于有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基础,教师再用模型讲解,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

图3

分析:新媒体教学中用到AiSchool云课堂平台的拍照功能,收集各小组的作品照片,教师借助照片讲解;传统教学方式用到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填写学案等方法。把新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模型教学结合起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作用,优势互补。

【教学片段三】学生操作教师手机同屏分析地图,教师展示奥维地图APP。

向学生的Pad推送梧桐山等高线地形图,一分钟时间观察,找出图中的地理信息,然后让学生操作教师的手机进行讲解(运用同屏技术),可以放大、缩小图片,聚焦到要讲解的部分,非常快捷方便。紧接着教师打开手机软件奥维地图APP,同屏到课堂投影,打开谷歌地形图图层,让学生观察梧桐山3D立体地图,验证学生刚才在梧桐山地高线地形图上查找到的信息,并用软件测量梧桐山和学校的海拔高度,并计算梧桐山山顶和学校的相对高度。

分析:新媒体教学中用到同屏技术,让学生操作教师的手机,分析地图,教师演示奥维地图App,展示梧桐山的3D地图,让学生思维完成从平面认知到立体认知的转化。传统教学方式用到了用地图反复查找信息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片段四】用平板电脑当题板,模拟“一站到底”游戏(如图4所示)。

创新使用平板电脑,模拟“一站到底”游戏,先讲解游戏规则,向学生的平板电脑推送题目(题目来自于梧桐山照片或梧桐山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小组讨论,时间为30秒,组长用平板电脑写答案,然后举“题板”,回答错误的小组长坐下,回答正确的小组长继续站着,看哪组能“一站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

图4

分析:新媒体教学中运用到平板电脑,和AiSchool云课堂平台,组长用平板电脑答题,组员用平板电脑接收“一站到底”的题目;传统教学用到练习巩固的技巧,本节课把传统的纸质练习用新媒体教学展示出来,并结合小组讨论环节,融入游戏元素,创新使用平板电脑的画板工具,呈现趣味性和逻辑性相统一的教学环节。

三、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法

1.确定贯穿课堂的媒介主线

由于课堂加入了新媒体等技术,教学的媒介由传统的教材、黑板、PPT增加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教平台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选一条媒介的主线,贯穿课堂,这个主线可以是PPT课件、可以是结构板书、可以是教材或者是导学案,选取其中的一种作为教学的媒介主线,其他的媒介为该主线服务。如果教学设计出现了多条平行主线,会增加教师上课的负担和干扰学生听课的逻辑性,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学看地形图》一课中,运用到的媒介包括:智能手机控制课堂、平板电脑及AiSchool云课堂平台、纸质立体模型等,而这一课选取的媒介主线是智能手机控制keynote幻灯片,整个教学的流程都与幻灯片课件连接在一起,当要切换到平板电脑教学,或者模型教学时,幻灯片课件中会有相应提示,包括操作步骤、时间、注意事项等,充分保证课堂流程的流畅性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性。

2.为传统教学法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填学案、画图等形式,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技术、手机同屏技术、AiSchool云课堂平台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在课堂,包括学生实操的过程,可以采取手机拍照、录播或者直播的方式,然后同屏到大屏幕或者推送给全班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教学方法服务。

在《学看地形图》一课中,在突破山体部位转化为等高线的重难点的时候,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在纸质模型上画等高线、贴标签、并在学案中归纳等高线的特征,讨论完后,然后教师向各组长推送拍照任务,组长将本组的作品拍照上传到AiSchool云课堂平台班级作品库,教师再选取相应小组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并进行分析讲解。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有一定的难度,借助AiSchool云课堂平台,可以快速收集各小组的作品照片,同时也为教师的知识讲解提供了便利。

3.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播放视频或者微课是新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视频或者微课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但是视频或微课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知识生成的逻辑性,立体空间的塑造性等方面,视频或微课学习还是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应的知识点,这时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模型演示、角色扮演、动手实操等,换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再一次强化,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新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有效结合,两次学习的叠加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更加深入,让传统教学法的运用成为新媒体教学的有效补充。

在《学看地形图》一课中,教师给学生的平板电脑推送了两个等高线概念的相关微课,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等高线生成的过程,但是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归纳,和等高线空间思维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型演示教学法,利用纸质等高线模型分析等高线的特征,通过两者的结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教学方式和新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双管齐下,多重分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等高线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新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新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需要满足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包括课堂时间安排适度、内容量安排适度、对媒介的运用适度等。新媒体教学方式是课堂的有效补充,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看地形图》一课中,新媒体的技术运用包括同屏技术、AiSchool云课堂平台、奥维地图App等,这些技术的实现是在执教者反复筛选之后保留的,并且对技术非常熟练,能快速在不同媒介中进行切换。总之,新媒体的技术运用要保持适度性原则,不能为了新而新,一味使用新技术,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2.一致性原则

由于课堂加入了新媒体等技术,媒介量增加了,学生要关注平板电脑、投影、教师、黑板、学案等多种媒介,有时会出现在平板电脑播放视频的时候,投影也在播放视频,有时候出现投影上有题目,学案中也有题目的情况,学生不知道关注哪个媒介,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在新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的课堂中,要保持媒介的一致性原则,呈现给学生的资料同时最好只出现在一个媒介上,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在《学看地形图》一课中,媒介包括教师智能手机、学生平板电脑屏幕、教室投影、黑板等,教学设计的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媒介之间的切换效果,一次呈现给学生的媒介应该是单一的,确定的,让学生当前的注意力集中在该媒介上,在媒介的切换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跟上课堂的节奏。

3.趣味性原则

由于新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的环节和内容量增多,如果教学的趣味性不够,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平板、手机等其他媒介,这样不利于教学。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游戏、视频、软件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学看地形图》一课中,充分利新媒体技术,营造闯关游戏的场景,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模拟“一站到底”游戏,小组讨论答题,各小组在竞争中比拼,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总之,新媒体为课堂的趣味性提供媒介,新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最好建立在一节有趣味性课程的基础上。

五、新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反思

1.新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优势互补

新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实用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传统教学方式具有生成性、有效性等特点,新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优势互补,共同为课堂的有效性提供支撑。例如,笔者在课堂中运用智能手机播放keynote幻灯片,同时可以切断到奥维地图等软件,方便快捷。然而,在山脊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问题中,通过纸质模型突破,把新媒体教学和传统的课堂结合起来,打造高效的课堂。

2.新媒体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新媒体教学的运用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智能手机控制课堂投影,方便快捷,可以迅速切换到奥维地图、相机等APP,向学生平板推送的题目,可以快速反馈到教师的计算机,正确率、答题时间等数据都能从后台看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实时、准确的反馈,但是新媒体教学方式目前还不能成为传统课堂的替代品,也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更加广泛,但是传统课堂中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是很难用新技术取代的。

3.新媒体教学方式具有丰富的拓展性

笔者通过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数字课堂的探索,发现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点。例如,手机的同屏技术可以播放手机上的视频,手机上的任何APP都可以在教室的投影上使用,包括拼图软件、抢答软件、3D制作软件,学生的平板电脑也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不仅可以推送试卷、微课,还可以推送答题游戏、投票、研讨、思维导图等,并且平板电脑数字课堂系统的功能还在不断更新,新媒体教学方式会越来越丰富。

4.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智能手机加平板电脑的新媒体教学,组织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用平板电脑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平板电脑的操作,要求教师熟悉云课堂操作,要求网络、系统等正常运行等。同时平板电脑教学的备课量比常规课的备课量要大得多,需要教师的不断积累,不断钻研,才能应付自如。随着新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对新技术的运用更加熟练,把新媒体和传统课堂融合的更到位,那么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刘玎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形式碰撞与理论融合[J].新媒体研究,2017(22):60-6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60-161.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70-171.

猜你喜欢
等高线平板媒介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地形图的阅读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