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调查研究

2018-05-14 09:00闫永军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促进策略就业创业大陆

[摘要]大陆与台湾本就属于同根同脉,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交流对促进两岸友好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参与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建设,与大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合作双赢的成果,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本文参考了对台湾高校学生的相关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从多个层面分析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包括各地区的区域意愿等。通过分析给出关于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望两岸青年加强来往、加深合作。

[关键词]台湾青年;大陆;就业创业;促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2—0064—04

[作者简介]闫永军,男,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相关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参考广西师范大学桂台合作研究中心与台湾义守大学等四所大学联合进行的对1000多名学生的“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几点结论。

问卷共分成了“交流、就业、创业、定居”这4个板块,发放了1200份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1030份;本科生87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58人,男女性别比4∶6;样本涉及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类、财务金融类、外语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等。样本家庭来自台湾中部、东部、南部、北部。总体而言,样本代表性很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力军,能足够代表青年群体,大学生就业创业意愿最强,因而选取大学生群体作为代表,符合研究对象主体。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反映了此次调查样本选取是具有代表性的,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关于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也有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如表2所示。

有关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就业的统计性描述如下: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明确表示愿意赴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占总调查人数的28.9%,表示从未考虑过乃至不想去的台湾青年占总人数的42.9%,多达441人,对赴大陆就业创业持观望态度,表示现在不想去以后想去的台湾青年占总人数的28.1%。与以往相比,从这次的统计调查中可以得出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与之前相比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仍然处在较低的区间,在大陆出台强有力的鼓励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政策的背景之下,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影响台湾青年选择赴大陆创业就业的影响因素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台湾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同学、老师及亲友介绍,台湾、大陆网站,电视、广播、报纸传统媒介,招聘会等形式。总体来说,台湾青年群体接触人群有限,人际传播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台湾青年群体日常接触的人群主要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大陆台商以及到过大陆的台湾游客,通过这些群体了解大陆。相较而言,台商群体对大陆的认知更为深刻与客观,但台商与台湾青年的接触还是相对较少,因此降低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理性认知的概率。教师与研究人员相对而言是与台湾青年接触最多的群体,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导致的台湾教育制度的限制,也使得台湾青年全面客观了解大陆实际情况的概率降低。最后,就游客这一群体来说,游客本身囿于时间原因无法深入社会,看到的都是表面的现象,再加上渲染、夸大、虚构的成分,因而经游客向台湾青年群体传播的信息更加失真,这就导致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被扭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再加上随着台湾网络普及程度和民众上网率的不断提高,受传统媒体绿强蓝弱的影响加大了认知的扭曲度;另外,自媒体以其通讯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而迅速成为台湾青年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以2014年3月爆发的“太阳花学运”为案例考察自媒体信息传播对台湾青年的影响,该事件有三个特点:一是自媒体基本实现了对台湾青年全覆盖;二是自媒体因其个人化和隐匿性程度较高,不易受到信息投放者掌控;三是自媒体的信息来源在自媒体影响发挥中居于关键地位。最典型的例证是“反服贸”运动中被台湾青年奉为准则而广泛传播的“服贸懒人包”实质是源于有心人士对两岸服贸协议的歪曲解读。正是基于上述特点,自媒体在传播大陆信息的过程中为部分政治势力保留了操作的空间,从而使台湾青年所接受到的大陆信息被扭曲,这些都导致台湾青年接收到的关于大陆的讯息失真严重。

台湾青年以自身知识结构判定其发展目标。从此次的问卷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台湾青年选择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行业之中,其对服务业的意愿明显高于农业和制造业。就现实情况来看,台湾近年来机电、半导体、无线通讯等第二产业相关出口没有受很大影响,对科研技术型人才仍有一定需求,制造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台湾本土的发展机遇较好,所以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相对也较低;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接近饱和,该专业的学生在台湾本土就业的竞争压力就大,创业的资本也有限,因而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比较强烈。可以看出台湾青年对赴大陆进行就业创业的意愿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是基于专业判断以及两岸经济产业发展作出的决定。

二、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在此次调查统计中,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呈现较大的区域性差异。中部、东部、南部地区的台湾青年多倾向于选择就业,北部的青年则更多倾向于选择创业。同时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区域选择也有较大的不同,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无论就业或创业,台湾青年的区域选择意愿都表现出较高趋同性,东南沿海尤其是区域发达城市成为台湾青年首选区域,而中部地区的广大城市则普遍不受台湾青年的青睐,台湾青年的创业意愿比重仅仅达到样本总数的11.85%。

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区域选择的意愿同样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到就业创业方式的影响,选择哪种类型的单位就业、用什么方式进行创业,都是建立在对每个区域的综合判断基础之上,成为台湾青年区域选择的重要因素。第二是受到行业选择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创业条件不一样,因此对区域的选择自然也不一样。台湾青年就业创业行业偏向于服务行业,各类服务业累计比例达75.33%。所以哪怕是在对区域综合判断基本相同的基礎之上,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倾向。第三是收入预期是台湾青年选择就业创业区域的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群体本身收入有限,用于创业的资金更有限,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成为台湾青年选择就业创业的重要考核指标。第四是东南沿海地区本身已经具备了吸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优势条件,东南沿海地区无论是其城市环境、产业发展还是行业分布、薪酬待遇等都具有其他地区不可相比的优势,其区域条件足以满足台湾青年选择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发展诉求,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了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首选区域。最后,台湾青年选择东南沿海地区作为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区域是台湾青年意愿的真实表达。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成长性高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出台湾市场狭小,经济低迷,薪酬水平停滞不前的现状。但台湾青年多把大陆市场作为发展资本的跳板与机遇,总而言之,选择来大陆进行就业创业,依托就业创业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发展空间是台湾青年的真实意愿和理性选择。

三、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就业的对策措施

笔者认为,积极鼓励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就业是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利益之选,对于加强两岸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两岸政府积极努力推广的活动。具体而言,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对策措施可以从认知渠道、创业环境、政府扶持、政策支持、搭建平台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要拓宽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渠道,让台湾青年全面客观地了解大陆、认识大陆。针对台湾青年接触大陆认知人群少、范围窄、内容失真的现状,政府应该在降低官方色彩的同时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采取诸如扩大交换生规模,加大交换生国家补助力度的政策;还可以积极鼓励两岸高校进行对接合作,在高校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渠道,努力减少台湾青年对大陆讯息的扭曲认知。同时,通过媒体加强两岸经济往来的宣传,让两岸青年在媒体平台上加强交流,让台湾青年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大陆,增强对大陆的认同感,为其选择赴大陆创业就业创造认知条件。

其次,营造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鼓励支持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国台办应积极努力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指导各地区从创业启动资金融资、办公场所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应该重视两岸青年交流,为推动和扩大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广大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就业发展提供空间,为台湾青年赴大陆实现人生梦想创造良好条件。不断优化环境,改善条件,重点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和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搭好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协同促进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政府可以在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较为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设置联合管理平台机构,发布动态信息,公布政策法令以及审批流程等,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总体统筹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政策,统一指导各地政策制定,在联合管理平台统一发布。为台湾青年提供赴大陆创业就业的一条龙服务,精简相关手续以方便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

第四,改善大陆地区就业创业环境,增强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创业层面,可以为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岗位以及相应的食宿场所等,让其感受大陆就业环境;入职后,企业应该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提高员工的认同与归属感,让台湾青年由愿意赴大陆就业变为愿意在大陆生活。创业层面,设立创业导师团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和孵化工程项目,指导台湾青年创业,为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持等,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打造宜居生活城市,努力吸引台湾青年留在大陆长期生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雯.“太阳花学运”对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的启示[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43—47.

[2]何亚伦.台湾地区媒体对中国大陆国家形象之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0.

[3]张华,姜晨.大陆:台湾青年就业的新选择[J].今日中国,2015(5):31—33.

[4]刘凌斌.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研究[J].台湾研究,2014(5):10—18.

[5]两岸关系7个社会心理矛盾[N].台湾旺报,2013-8-8.

[6]张文龙,陈思婷.台湾青年创业特质、动机、环境与问题之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3(6):31—35.

[7]周廷勇.从“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微时代”主流舆论的解构与重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8]蘇颂兴,黄伟伟,张祖谦,等.台湾青年“一中”认同与两岸发展[J].青年探索,2014(3):24—31.

[9]沈建华.从台湾“太阳花学运”看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J].现代台湾研究,2014(3):18—21.

[10]邱毅.岛内网上舆论快被“台独”攻陷[N].环球时报,2014-5-27.

[11]张宝蓉,王贞威.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与满意度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4(5):1—8.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促进策略就业创业大陆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浅谈体育教师有效听评课的促进策略
企业英才俱乐部
重视过程情境建设,促进学生感悟高效
冰之大陆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