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2018-05-14 15:20李瑞玲万蕾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个性化护理

李瑞玲 万蕾

[摘要]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无偿献血工作在献血反应和固定献血者比例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该献血服务部在2016年度6 796名献血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涵盖献血的整个过程,对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和固定献血者比例进行统计,与2015年没有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的献血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5年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是465人,到2016年则只有108人,对比明显;在固定献血人数上由2015年的3 265人上升到2016年的3 659人,固定献血者比例由48.34%提高到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把个性化护理运用于无偿献血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无偿献血;献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001-02

Effect of Individual Nursing in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s Work

LI Rui-ling, WAN Lei

Laixi Blood Donation Service Department, Qingdao Blood Center, Laixi, Shandong Province, 26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nursing in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s work and fixing the ratio of blood donors. Methods 6 796 of blood donors in 2016 in the department of blood donation service were for individual nursing method in the whole cours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and fixing the ratio of blood donors were cou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2015 when the individual nursing was not used. Results 465 cases had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in 2015, and 108 cases in 201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and the fixed blood donation number increased from 3 265 in 2015 to 3 659 in 2016, and the ratio increased from 48.34% to 53.8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nursing in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course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ratio of fixed voluntary blood donors.

[Key words] Individual nursing;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Blood donation reactions

个性化护理服务,从营销管理上看,就是把市场细分微型化,甚至把单个献血者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充分了解每一位献血者的要求,改变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献血者就接受什么护理”的观念,变为“献血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无偿献血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无偿献血者队伍应当有效加强对献血者的个性化护理[1],这也响应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安全血液的要求。在无偿献血者中导致初次献血与再次献血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获得满意的护理[3],或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因此在血站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工作,为献血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式。于2016年,该服务部的献血过程中个性化护理体现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所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该献血服务部在2016年度6 796名来自街头的无偿自愿献血者,人员构成包括有职员、个体、工人、农民、军人、医务人员、学生等,人员结构比较复杂。

1.2 方法

2016年起对6 796名献血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包括献血前的接待工作,献血过程中的静脉穿刺术以及献血之后的护理等各个环节,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咨询与沟通交流等,对献血者发生的献血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建立一整套护理程序,由一名护士对一次献血过程全程负责,采取“献血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的个性化护理,区分对待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对献血反应与固定献血人数进行统计并与2015年未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数据

从献血不良反应人数与固定献血者人数两个指标对2016年实施个性化护理与2015年未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情况分別进行对比分析。

1.4 献血反应判断

献血者的反应分为轻度反应、中度反应与重度反应3种。其中轻度反应指的是献血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与虚汗的现象,中度反应指的是献血者出现呕吐、恶心、脉搏细弱与胸闷的现象,重度反应指的是献血者出现惊厥、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等比较严重的症状。

1.5 固定献血者标准

固定献血者指的是献血次数在3次及以上,并且近12个月至少献血1次的献血者。

1.6 统计方法

该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2016年实施了个性化护理之后,发生献血反应人数由2015年的465人降低到了2016年的108人,献血反应发生率由6.9%降低到了1.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统计数据见表1。

经过2016年个性化护理措施之后,固定献血人数由2015年的3 265人上升到2016年的3 659人,固定献血者比例由48.34%提高到53.85%,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分析数据见表2。

3 讨论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成功培养一名固定献血者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中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在过去血站的工作过程中,护士往往只是负责对血液的采集工作,而采血前的咨询与后期的护理工作往往被忽略,导致对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的了解比较有限,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不能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5]。这就使得献血者感到在献血的过程中自己不受重视,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在献血过程中精神上的紧张,尤其是在初次献血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增加了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的发生,因此为了提升献血者对于献血工作的信心以及再次参加献血,应当加强对献血者的个性化护理工作,提升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精神鼓励与关怀,在献血者接待与献血后护理的整个过程中由一名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整体护理,对献血者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献血之前的接待工作

个性化护理的首要工作是对献血者进行前期的接待工作,打消献血者的心理顾虑,为献血者仔细讲解献血的注意事项与献血条件,详实地询问献血者的病史情况,从而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献血的条件。很多献血者都存在担心献血会传染上疾病等问题,对此把采血的整体流程与相关知识讲解给献血者,打消献血者顾虑。

3.2 加强保密工作

个性化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对献血者的保密工作,这对于献血员的招募工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有效保证血液的安全也应当加强对于献血者隐私的保护工作。在献血者的血液筛选与血液采集等流程中都应当对于献血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充分地保密,打消献血者的后顾之忧,促进献血者对于血站工作的亲切感与信任感,从而与血站的医护人员构建良好的关系。

3.3 血液采集过程中的护理

在个性化的护理工作中对于不同的献血人员进行有效分析,对于献血过程与献血知识进行讲解。精神高度紧张的献血者嘱其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在献血之前心情放松。在采血过程中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保证采血过程中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与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于献血人员发生的不良献血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4 采集血液之后的护理

在采集完血液之后,贴上创可贴,根据需要扎好自粘绷带,并嘱咐休息10~20 min,以使身体适应短期的缺血。同时为献血者提供一些营养品,以补充人体血液的流失。同时积极为献血者讲解献血之后的注意事项。在9.0系统中录入献血者发生的不良献血反应或其他需求,从而为下一次的献血做好数据资料,方便下一次的献血护理。

3.5 加强对于献血者的社会关注

献血工作是一项充满爱心的事业,应当受到尊重,对于献血人者的爱心与责任感进行充分地肯定与赞扬,使得献血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社会活动,让献血者看到自己献血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献血的成就感。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来提升对于献血者的社会关注,包括发明信片与感谢信等,对于献血行为提出感谢与表扬。同时对于检验结果及时告知献血人员。对于检验结果成反应性的献血者,告知其如何就医并疏导情绪;对于检验合格的献血者,告知下次献血的时间与地点,鼓励其再次献血。在献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无偿献血行为进行充分感谢,体现出献血行为的重要意义,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献血工作中来,培养更多的固定献血者。

通过涵盖献血过程前、中、后全方位服务,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有利于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培养更多的固定獻血者,并促进血站献血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家丛.早期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83-84.

[2] 柏则蓉,王传芳,贾红志.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3):69-71.

[3] 王雪梅.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1704-1705.

[4] 秦强国,胡霄,冯艳红.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45.

[5] 姚向阳,何勇,沈建勇.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的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9):1150-1151.

(收稿日期:2017-11-02)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个性化护理
无偿献血晕针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乌兰察布市中心血站血液成本分析
高职护理专业与血站联合教学的研究
不同检测模式对献血前ALT筛查效果分析
德阳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点献血心理状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