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5-14 15:20常金锦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管圈

常金锦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质量,分析护理期间实施品管圈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内科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要求将其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接受品管圈的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更高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更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期间接受品管圈,既可以提高穿刺成功几率,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内科肿瘤;PICC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032-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ICC Nursing of Tum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HANG Jin-jin

Feicheng Mining Group Central Hospital, Fei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1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ICC nursing quality of tum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analyz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during nursing. Methods 78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order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test group received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 in the test group was higher,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f tum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uring PICC nursing period can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puncture succes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liable,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umor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ICC

品管圈又稱为品质管理圈,通常是指以自愿为原则,为了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一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自发组织,借助品管工具来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活动,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即使将改善护理质量、尊重人性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护理人员的自发参与和管理,不断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1]。品管圈管理形式较为灵活,其更加注重领导、技术人员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PICC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操作之一,具有高安全性、操作简单、易维护的优点,得到在临床各科室尤其是内科肿瘤得到普遍认可[2]。为了提高提高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质量,该院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行PICC的内科肿瘤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来该院内科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要求将其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接受品管圈的设为试验组,入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试验组39例患者含男20例、女19例;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39.6±6.8)岁。对照组39例患者含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29~72岁,平均(39.7±6.9)岁。此次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理解并签订同意书。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ICC护理措施,包括[3]:置管后应用无菌透明贴膜进行固定,定期进行敷贴更换,每周不得少于1次。输液前先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液结束后要封管防止堵塞;置管期间定期对导管进行维护,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出院时时要告知其导管日常维护措施以及应该注意问题。而试验组则实施品管圈,具体为[4-5]:①科室内成立品管圈小组,圈长为护士长,负责日常品管圈小组活动的协调。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明确活动时间后,每月至少组织两次活动,探讨课题、学习品质管理特点、原则、方法等,增加小组成员对品管圈活动的认识。此次活动主题为:减少PICC并发症发生率并延长置管时间。②形成专门的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团队,团队成员都必须接受PICC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管理经验能力等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定期组织考核,对不合格的小组成员要加强培训,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同时要加强患者档案管理,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档案以及维护档案,要按照统一格式记录在册。治疗结束后要在患者拔管后统一整理上交,方便后期的分析和整改。PICC维护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的维护和管理能够明显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因此必须由小组内专人定期进行导管维护。对于需要带管出院的患者,嘱患者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维护。同时做好PICC导管质量控制,拟定维护的质量标准和流程。维护时必须做好患者一般状况、导管治疗时间、停歇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整理和统计数据,根据数据不断完善流程。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通过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让患者充分了解置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表现以及处理方式,加强导管日常维护。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C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38例和33例,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62%相比,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44%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试验组护理期间穿刺部位出血和穿刺肢体肿胀发生例数各1例,而对照组护理期间穿刺部位出血、穿刺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试验组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品管圈以自愿为原则,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一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自发组织,利用品管工具来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活动,对于护理工作老师,其实以改善护理质量和充分尊重人性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护理人员的自发参与和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成绩。品管圈活动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管理措施,其更加适合内科肿瘤患者的长期、规范化疗,但是由于其是侵袭性操作,而且在置管期間受多因素的因素影响,因此很容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穿刺肢体肿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导管留置时间[6]。国内大量研究表明[7],内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在35%左右,而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日常对导管维护、健康宣教效果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内科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通过分析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寻找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对小组成员进行PICC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借助考核和现场查看等形式来不断促进护理人员维护PICC导管的水平,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维护意识[8]。患者治疗期间不断接受各种规范化的健康宣教,提高了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加了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9-10]。此次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38例和33例,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62%相比,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44%更占优势(χ2=0.014,P<0.05);试验组护理期间穿刺部位出血和穿刺肢体肿胀发生例数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5.13%(2/39),而对照组护理期间穿刺部位出血、穿刺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8,P<0.05),这和多数临床研究数据相一致。王虹等[8]在其研究中指出,通过品管圈活动,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从15.73%降至5.68%,效果显著。实施品管圈活动,借助头脑风暴法,能够让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最大限度的提高科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促进护理人员PICC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革新能力的提高。品管圈活动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增加效益,更是目前质量管理深化改革的重点,其不仅对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还能够进一步对活动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各种改进措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总之,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期间接受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穿刺成功几率的同时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患纠纷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锡颖.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229-230.

[2] 方妍.“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2-233.

[3] 孟丽琴,王国英,暨雪琴.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20):75-76.

[4] 敖丽华.品管圈在预防PICC患者静脉炎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39-140.

[5] 廖云.品管圈在化疗患者PICC护理改进中的初步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1(27):46-48.

[6] 刘波,于谨英.品管圈活动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PICC感染[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5):72.

[7] 魏华,赵庆华.运用品管圈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68-71.

[8] 王虹,胡君娥,陈红宇,等.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患者PICC 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4(5):64-66,71.

[9] 张润惠,马丽颖.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不良事件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4(8):510-511.

[10] 赵蓓.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4(9):83-85.

(收稿日期:2017-11-09)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