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 15:20息颖黄永芳冯盛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基层医院

息颖 黄永芳 冯盛梅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改进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对某院所有门诊科室共10辆抢救车进行检查。其中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相符、易混淆药品无标示、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等方面存在的原因,加以纠正。经检查,该次研究参与调查和统计的总项目一共360项。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首次检查时发现,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相符8项、易混淆药品无标示9项、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9项、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6项,共计360项,总不合格项为32项,所占比例为8.89%;实施长达6个月持续质量改进后,未见药品过期及配套药品不齐全现象有易混淆药品无标示1项、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1项、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1项,不达标情况共计3项,所占比例为0.83%,实施持续质量改进6个月后,抢救车管理中存在不达标情况明显较少,实施前后数据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升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的质量,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不合格项目,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急救药品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039-02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贯彻质量管理的新型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加强管理过程及管理环节,实现质量不断上升。以计划、实施、监督、评估四个步骤为重心,对问题采取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1]。抢救车是医院工作的一大重要板块,是医院顺利实施抢救工作的基本保障,抢救工作要求抢救车管理更有质量、更加严格,以此来保证病人抢救工作的顺利性[2]。该次研究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通过对某院所有科室的抢救车进行检查,发现了很多问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相关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取某院门诊所有科室的10辆抢救车作为研究对象,对抢救车内药品、器械及其他物品进行普查,检查出的问题均做好记录。

1.2 方法

成立质量小组,由3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士组成。负责对10辆抢救车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做好统计工作。主要对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相符、易混淆药品无标示、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等5个方面入手,对抢救车上所有抢救药品进行检查,发现一种物品数量与清单不一致,记一项;所有易混淆药品上无标示或标示不清楚,记一项。所有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记一项;并考察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的熟悉程度,不熟悉或模糊不清者,记一项。该次研究参与调查和统计的总项目一共360项。每次检查4人必须全部到场,检查完毕需签字确认。

实施持续改进方案,定期开展抢救车专题讲座,宣传其质量改善的意义,加强专业相关人员的责任性及积极性;统一抢救车内抢救药品、抢救器材及其他物品的标签、制图及数量,明确各物品负责人;质量小组定期开展现场演示,讲解各个环节中药品、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养护方法;选用质量小组组长,并负责定期对抢救车及物品管理的监察工作。

1.3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該次研究抢救车需调查和统计的总项目为360项。检查项目包括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相符、易混淆药品无标示、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等5个方面。首次检查抢救车管理时发现32项问题: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相符8项(2.22%)、易混淆药品无标示9项(2.50%)、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9项(2.50%)、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6项(1.67%)。发现的问题合计32项,总不合格率为8.89%。经持续质量改进实施6个月后,结果如下: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相符0项(0.00%)、易混淆药品无标示1项(0.28%)、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1项(0.28%)、护理人员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不够熟悉1项(0.28%)。发现的问题合计3项,总不合格率为0.83%。实施持续质量改进6个月后的总不合格率远远低于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出现问题情况明显减少(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治疗所占比例较大的医疗机构是基层医院,抢救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科室应对自己科室所对应的抢救车进行负责的管理与维护,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3]。在地市级以上医院中,抢救车的质控已经被列为护理质量考核的范围内,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车内抢救药品、器材及其他物品必须齐全且相对定位,处于备用状态。但是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中,抢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繁多,对临床急诊、危病人的抢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隐形威胁,部分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工作中漏洞很多,抢救知识匮乏,改进工作已经迫在眉睫[4]。

基层医院更应该在抢救车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减少抢救车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医院领导给予重视,才是改进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领导应负起责任,带头认可并实施抢救车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加强职能部门监管,才能更好的实行改进工作[5]。全员参与是基础,改进工作中难免出现管理人员懈怠、管理中时间管控不能严格执行等现象,一旦此类情况出现,应当立即调用质量小组,重新整顿实施工作,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此来保障持续质量改进的长期实施。

針对抢救车整体质量的改进,就必须对抢救车整体进行逐一细化,规范控制。对于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必须做到严格精确,尤其是交接班中,应当对抢救车内物品、药品及器材进行重新清点,缺少的及时补上[6]。对于抢救车内药品近效期标识未及时更换的应当做好标注,当天可以置换的药品最好当天做到置换,并做好记录,已经过期的药品应当迅速换掉,并追查到当天负责人,按照制度给予惩罚。对口的医护工作人员应当对抢救车内物品、药品及器材的放置位置了如指掌,以免抢救中换乱,耽误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车内物品放置整齐且固定分类,以便使用。

对于药品管理应当做到精细化,未使用的药品及物品采用封条式封闭管理,所有物品都必须有标签,标签内容为:药品(物品)名称、失效日期、贴签人姓名及负责人姓名。以便出现问题可以追责到个人。配套物品必须每天进行检查,使用过后缺损的物品当天补充,对于一次性的物品或者必须经过消毒的物品可以更换整个配套,保证药品及物品使用安全性。除此之外,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对抢救车内药品药理作用非常熟悉,能够准确地给患者用药,从而保证患者急救效果。在该次研究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进行为期半年的抢救车管理,实施后总不合格项仅有3项,所占比例为0.83%,与实施前总不合格项32项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工作中的不合格事项,从而提高抢救车管理质量,为基层医院实施抢救工作提供良好条件,也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机会,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创造更好的口碑。

[参考文献]

[1] 郑佩君,谢浩芬.追踪管理模式在门诊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157,5160.

[2] 刘晓梅,张国梅,邵继凤,等.提高抢救车规范管理达标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6,23(3):30-32.

[3] 薛毓玲,刘琰.急救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51-252.

[4] 李勤,袁静华,王永清.等.失禁性皮炎护理干预的持续质量改进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241-244.

[5] 席时清.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6):83-85.

[6] 黄丽玉.项目管理在医院抢救车规范化管理流程改造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35-137.

(收稿日期:2018-01-07)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开展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基层医院人才招聘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基层医院盆腔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