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提问在供应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 15:20王兵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训

王兵东

[摘要]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士培训采取晨会提问的应用意义。方法 以2014年5月—2015年6月该院18名供应室护士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7年6月20例供应室护士为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培训管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晨会提问模式。观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预案及流程、法律法规、护理制度及职责掌握概率分别为90.00%、95.00%、100.00%,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两组科内培训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态度、基础操作、安全管理、环境卫生评分分别为(98.03±0.48)分、(95.77±1.03)分、(93.50±0.86)分、(96.15±0.64)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优(P<0.05)。结论 晨会提问应用于供应室护士培训中,临床价值较高,利于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及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 供应室护士;晨会提问;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109-02

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高,而临床护理负担较重,疾病类型较多,工作繁杂,为确保有效处理繁重工作[1-2],满足患者需求,及时进行操作能力培训、临床知识巩固及更新极为重要,传统管理模式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寻找更为高效的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3]。该文对供应室护士培训予以晨会提问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的供应室护士(18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取20名2015年5月—2017年6月供应室护士。对照组:年龄平均(29.28±2.46)岁,最大45岁,最小20岁,男女比1:17;在受教育程度方面,6名为本科及以上,8名为大专,4名为中专;在工作年限方面,6名为2年以下,8名为2~5年,4名为5年以上。观察组:年龄平均(29.03±2.704 6)岁,最大46岁,最小22岁,均为女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7名为本科及以上,9名为大专,4名为中专;在工作年限方面,7名为2年以下,8名为2~5年,5名为5年以上。两组上述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管理,定期组织培训,采取责任划分、奖惩制度,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最新护理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感建设,将培训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予以晨会提问,①方法制定,根据工作人员实际能力、工作内容等,于每周五之前制定下周学习提问计划,并于晨会公布,为护士提供参考,提前做好准备,晨会之后,护士长对供应科护士进行10 min提问(不对工作造成影响),护士可针对提问互相做出答案补充,护士长对答案进行综合讲解及以及点评。②提问内容,主要涉及质量监测方法、整体管理模式及方法、薄弱环节控制等方面,护士应做出预防性措施回答,同时还包括护理技术、岗位职责、临床新理论等,引导护士全面提升自身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感建设,避免潜在工作风险的发生,最后对法律法规、健康知识等进行提问,增强其法律意识,保证自身安全,避免危险事件发生。③效果评价,针对供应室护士培训前后法律法规、护理技术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改进提问流程、内容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质量。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涉及护理预案及流程、法律法规、护理制度及职责、科内培训,采取百分制评分制度,80分以上即为掌握。护理质量以该院自制调查表评估,分为工作态度、基础操作、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总分均为100分,以得分高为优势。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供应室护士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护理质量评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n(%)]表示,行χ2检验(相关知识掌握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护理预案及流程、法律法规、护理制度及职责数据分别为90.00%、95.00%、100.00%,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两组科内培训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

结果可知,观察组工作态度、基础操作、安全管理、环境卫生评分分别为(98.03±0.48)分、(95.77±1.03)分、(93.50±0.86)分、(96.15±0.64)分,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晨会提问应用于供应室护士培训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部分护士因年龄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现象[4~5],常规培训模式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而通过反复提问可加深印象,加之荣誉感等因素,可显著增强其主动服务、学习意识,在工作中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利于批判性思维建立;此外,晨会提问还能够有效调节科室学习氛围,利于科室人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晨会提问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护士的语言表达、沟通等能力,利于胆怯等心理的消除,便于在临床工作中的良好交流,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6-7],直接受益于患者。

该文观察组采取晨会提问,于每周五制定提问内容,涉及法律法规、护理技巧、临床理论等,促使护士主动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解决问题,更利于临床知识掌握,并组织护士对答案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经护士长总结,指出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最后,对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与护理前相对比,分析其应用效果,总结存在不足,并对提问方法、流程等进行及时改进。此次结果中,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护理预案及流程、法律法规、护理制度及职责掌握概率分别为90.00%、95.00%、100.00%,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两组科内培训数据均较高,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态度、基础操作、安全管理、环境卫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8.03±0.48)分、(95.77±1.03)分、(93.50±0.86)分、(96.15±0.64)分,(P<0.05)。宋笑梅等人[8]曾对供应室护士培训采取晨会提问模式,结果与该文极为类似,护士培训效果得以有效保证,这也进一步表明此模式的应用有效性及先进性。

综上所述,在供应室护士培训中,晨会提问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利于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及护理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群,徐志娟.供应室规范化培训护士带教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10-111.

[2] 刘东玲,王玉玲,卢爱工,等.口腔科护士的分阶段综合培训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8-1110.

[3] 叶明娟,刘娅萍.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与专业自我概念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43-144.

[4] 李惠芳.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48-2150.

[5] 张弘炎.供应室护士发生意外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46-48.

[6] 陈彩央,刘丽,舒君美,等.思维导图在供应室规范手术器械包装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62-1764.

[7] 汤井利,赖紫娴,李丽娣,等.浅谈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0):141-142.

[8] 宋笑梅,曾木兰.晨会提问在供应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36):160-161.

(收稿日期:2017-11-09)

猜你喜欢
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强化青年员工安全培训教育
会议·培训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公司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英县:纪检干部培训“多样化”
国有企业“90后”新员工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