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析

2018-05-14 15:20马凌珍杨兰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4期

马凌珍 杨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该院进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5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从患者分离的100株大肠埃希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的菌株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组患者菌株需要应用微生物形态学进行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菌株感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菌株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身体免疫性下降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感染性疾病,其有利于对患者的疾病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预测患者病原菌监测进行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关键词] 微生物形态学;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探析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147-02

当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以后,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为疾病预防控中心的增加比较大的压力,也同样地增加了社会的负担[1]。所以,对患者是否感染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主要探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尿路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从50例患者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25珠。比较两组菌株数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菌株不采用其他任何方式进行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自身的临床检验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配置。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生物形态学方式进行菌株检验,采用药敏测试方式对患者感染进行控制,促使患者的耐药菌株产生率降低,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临床医学上通常会采用药敏试验方式实验,其主要包括试管稀释方式、纸片法等。试管稀释主要是将一直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管作为终点。对稀释管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稀释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菌株的敏感度。但是纸片法是以菌株的大小、抑圈是否存在性,对其实验均的药物敏感度以及耐药效果进行试验的。通过比对两组菌株的感染控制效果,最终总结出微生物检验应用于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以及预防作用。

1.3 评价标准

患者菌株感染程度、身体免疫性下降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菌株感染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菌株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兩组患者身体免疫性下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身体免疫性下降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微生物形态检验主要包括对微生物形态、微生物性质以及微生物染色体进行检验。在进行微生物形态检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科学的检验结果[2]。例如:在进行细菌培养之前,首先要涂片镜检查,随后要进行分离性培养,然后按照常规鉴定方式进行药物敏感检验,最终将得到的检验结果制作成临床报告。在这一整个检验过程中,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是进行涂片镜检,借助镜检仪器对革兰染色、HE染色进行检查,得出阳性检查结果。

3.1 微生物形态具体检验内容

3.1.1 对感染性疾病性质的检测 在进行微生物形态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发生急性感染,出现炎症反应。其主要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而慢性炎症患者则会出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渗出情况[3]。以细胞的形态以及染色体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对患者炎性细胞的性质以及受到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图片染色以后,借助镜检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炎性细胞,如果患者没有出现炎性细胞,其可能在采集过程中存在着处理不当的现象,或者没有生成炎症导致的。

3.1.2 检验病原微生物 检验最为常用的方式是进行微生物培养,但是微生物培养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其工作程序也会比较繁琐在,与临床治疗的需求难以配合。原始标本镜检仍然是进行早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由于特殊形态微生物导致的感染,其在镜检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4]。例如:肺炎、伤口感染、细菌性阴道炎、结核病使用镜检的频率均比细菌培养高。

3.1.3 对病原菌与污染菌的鉴别 对于开放性的标本或者因为临床没有妥善保存而造成污染的标本,确定其是病原菌或是污染菌属于一个比较艰难的工作。临床医学通常会通过直接涂片或者染色镜检的方式进行检验。涂片以后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菌丝、炎症细胞等[5]。同时,病原菌会被一些炎性细胞包裹以及吞噬,从而采用这种方式鉴别其是存在病原菌或者污染菌。除了这个方式以外,其在真菌、寄生虫以及异型细胞检测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3.2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3.2.1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肠道菌群感染中的应用 肠道菌群比较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感染,并且肠道菌群具有较多的种类,不同人群的体内具有较大差异性,其需要采用细菌形态学方式进行仔细地检验,最终才能检查细菌错误分类现象的发生,最终保证临床用药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使得耐药细菌增加。所以,在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确诊之前,首先要采用细菌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有效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提出一个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式。

3.2.2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 医院通常会出现院内感染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在医院住院时间过长的患者而言,其产生感染的情况比较多。有些手术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在接受治疗以后,其身体免疫力会一定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对于开腹以及开胸治疗的患者而言,较大的切口难以愈合,时间一长患者容易产生感染。耐药菌本身就带有耐药基因,如果患者在采用抗生素之后仍然取不到很好的效果,临床医学则可以选择生物形态学进行检验[6]。与正常菌体相比较,耐药菌的菌体更加短粗,其外膜具有明显增厚的表现,电子密度增加,膜的层厚也会增厚,从而会导致抗生素内流到细胞屏障中,最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耐药菌的基因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仔细对细菌的性质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药物进行干预,最终促使抗生素得到合理的应用。

综上所述,将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应用于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以及治疗价值,其也是进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有效参考依据。特别是对于涂片标本方式而言,通过镜检能快速地判断微生物形态以及染色体的形式,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微生物形态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谭海艳,郝雁,纪明.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80-281.

[2] 姚蓓,张丽丽.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价值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75(12):266.

[3] 李伟.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41):8029-8030.

[4] 顾云峰,王友沛,毛丽萍,等.形态学检查在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1):835-838.

[5] 沈惠发.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5):70-71.

[6] 王兴华.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51(5):89-93.

(收稿日期: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