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90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思路

2018-05-14 15:20钟焱刘美萍佘金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护理

钟焱 刘美萍 佘金文

[摘要] 我国当前的医疗行业医患矛盾突出、医务从业人员离职潮、医生职业素养危机、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不断。高职院校是我国护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如何结合医疗行业实践、90后医卫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医学服务发展需求等,全面分析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及提升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113-02

我国当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益激化,如药品回扣问题、医疗虐待及暴力行为、过度医疗等医患问题层出不穷。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其所从事职业了解程度及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3大部分。高职院校历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在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中必须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职业素养的教育不容忽略。我国护理人才需求仍缺口巨大,高职院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且数量逐年增加。全国护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均要求加强护理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

1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及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我国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也开始剧增。截至2015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达到324.1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2.36人[1],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达62.5%,其中大专护士占47.9%。但护士的数量与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3.14人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护理教育亟待大力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设立了医學护理教育专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全国护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养体系,加强护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也强调要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但国内护理行业的护士职业素养普遍偏低,离职率逐年攀升[2],且进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相当数量表示“毕业后不从事护理工作”[2]。

职业素养可影响从业人员对其从事专业工作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护理学生作为护士的未来接班人,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道德的行成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促进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摆在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 高职院校“90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现状

护理职业素养是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况,肯定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公众对该职业的期望统一起来。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护士遵循护理工作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我国当前的医疗护理职业教育面临各种窘境:①高职院校医卫类人才的培养缺非常强调“能力为本”“技能本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学校培养的医学人才缺乏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职业创新意识等,医学生进入医疗体系的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弱、容易产生职业冷漠;②当前护理教育的培养对象为思想活跃的“90后”,他们是中国留守儿童最密集的一代,也是独生子女最多的一代,他们大多个性鲜明、独立自主,但又自我中心主义强烈、服务他人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等,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互联网的发展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的负面消息对这些自制力不太强的“新人类”易产生对自身将从事职业的失落感乃至失望感[4-5],而大学是其专业发展意向和职业人生规划的关键阶段;③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决定了高职院校只能在历年8月底开始录取招收学生,其录取的学生大多为高考成绩较差或不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底子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愿及意志力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社会认可度偏低,甚至有的机构和社会人士认为高职医学院校无异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工作,而不是人才,其学生在就业上无优势;④我国当前护理人员缺口巨大,同时面临着大量医护人员职业焦虑、职业懈怠、甚至人员大量流失、医疗纠纷急剧上升、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逐年递增等危机。

3 高职院校“90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思考

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时,因学习与工作环境的重大差异,同时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等环境的影响下,势必容易出现无法适应和个人职业素养缺陷凸显的局面。根据90后的个性特点及时代的发展要求,其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 因地制宜的开展实习实训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实习实训是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养成渠道和教育措施,也是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的锻炼渠道。中国职教学会的蒋乃平[6]教授提出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素养内涵和训练进行探索和实践,是用人单位与职业院校用人、育人实现“双赢”的合作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实施和积极动员医学生参与门诊急诊导医、深入群众开展用药安全宣传活动、防AIDS青年志愿活动、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及宣讲等活动,以此培育医护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助力形成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3.2 优化课程设计,制定职业素养培养相关课程

理论课程教学始终是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职业素养相关课程的制定对当代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优化相关课程设计,扩大学生的视野,在一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课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医院内部管理、医保政策、医学伦理、医学相关法律等更为宏观的内容,使得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岗位时,不是把眼光局限于某种疾病或某个科室,而是关注整个医疗体系。有学者提出医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应当开设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7],如“医患沟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交流等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辅导、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从培养稳定的职业情感到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再到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3 情景模拟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一些专业课程中也可加入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可采取课内外结合,设置形式多样的课程教育模式,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患者、护士等就医过程、医患矛盾处理过程,使医学生在医患角色扮演中体会医患沟通的难点,提升其处理医患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这种教学模式既有技巧性又有趣味性,也能提升学生参与度、调动其积极性。如澳大利亚Sunshine Coast大学通过在国际护士节举办护理技术展览、展现护理发展史播放护士职业经历的影像资料、邀请护理专家进行学术演讲、组织护生与护士现场交流等活动, 引导护生的积极职业认同,并提出护理课程中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利于护理学科自身发展等论点[8]。

3.4 加强高职院校的软硬件建设

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离不开学校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学校应不断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紧扣学生特点的学生社团活动,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楷模作用,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處理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组织校内外活动,全面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及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4 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高职院校医卫类人才的培养缺非常强调“能力为本”“技能本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学校培养的医学人才缺乏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职业创新意识等,医学生进入医疗体系的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弱、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我国的护理行业却面临着职业焦虑、职业懈怠、甚至人员大量流失等危机,造成这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机制层面来看,这种矛盾一方面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制度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医院公益性逐渐淡化、商业日趋增强的体制引起的;从人物关系层面来看,一方面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认为任何疾病到医院都能治愈,而医生诊治疾病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有些医护缺乏仁爱之心,追逐利益的商人意识过于浓厚。高职院校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培养大学生对护理行业积极向上的认知和良好的身心健康意识,让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护士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应从组织和个人层面进行干预,注重对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处理好职业素养教育相关课程的关系,发挥好职业素养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2] 陈杰,路潜,颖圣艳.护士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满意度及离职意愿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43-46.

[3] 郑艳,任伟,王玉梅.护理专科生从事基础护理意愿的调查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6):52-54.

[4] 王浩业,颜吾佴.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探析—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103-107.

[5] 范俊强,周广涛.95后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保护性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27-29.

[6] 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8-83.

[7] 汪剑,李鸣亚,汤尼南.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堂实施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57.

[8] MAM, JT,GM. In my day: using lessons from history, ritual and our elders to build professional identity[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2,9(4):277-283.

(收稿日期:2017-10-12)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