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监控体系在县市级医院落实查对制度的管理探讨

2018-05-14 15:20包芙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管理

包芙蓉

[摘要] 目的 探讨县市级医院利用三级监控体系提高查对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发生的查对类不良事件进行统计,按照PDCA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专项整改,拟定对策,从护理部-大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3个管理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查对制度落实管理;将整改前后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对比。结果 进行专项整改后,该院查对制度落实缺陷状况大幅度的改善,整改措施有效。结论 护理查对制度落实的合格率与管理体系建设有很大关系,三级质控及确定管理重点对改善患者身份识别与正确实施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三级监控体系;县市级医院;查对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b)-0001-03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查对制度落实准确率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操作。为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该岗位查对制度。该院为县市级医院,基层医院由于硬件设施限制,未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PDA),护理操作查对为手工,随着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推进,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加,护理人员层次年轻化,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对护士的培训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该文以广汉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发生的查对缺陷的不良事件与相关纠纷进行统计分析,从管理上拟定对策实施,取得实效。

1  临床资料

对该院发生身份识别与查对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该院一年共上报身份识别与查对类差错事件13例,占出院人次比例0.04%,其中用药错误8例(身份识别错误4例;剂量错误4例);发生纠纷事件3起。发生事件当事人(护士)平均年龄24岁,工龄3年,白班时段发生占45%,值班时段55%例。

2  方法

2.1  护理部将查对管理列为专项整改项目

护理部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召开护理安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查对制度落实管理列为年度重点整改项目,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护理部按照PDCA循环进行原因查找分析,针对关键关节制定对策等。

2.2  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建立护理部质控主任-大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监控体系。临床科室建立护理安全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质控组长,科室日常护理安全质控由护士长亲自抓。由于该院各科室无专职质控人员,科室质控人员均在科室承担治疗任务兼职科室质控,因工作量大,其对质控质量有很大缩水与不作为现象。因此,护理部规定:杜绝科室护士长将查对监控责任下派其他护士。护理部、科室均将查对制度质控作为每月必查项目。

2.3  大科护士长日常专项巡查制度

大科护士长每日下科室对科室查对管理进行督查,每周将巡查情况汇报护理部,将问题高发科室作为重点监控对象。

2.4  建立护士长监控落实记录表,常态化管理

护理部加强对护士长巡查监控,借鉴四川省护理质控中心模板,实行了查对制度落实管理记录表,护士长每周日常督查,规定一周至少抽查3名护士,操作以注射、输液为重点督查项目,并记录缺陷项目,及时对操作者进行点评,达到对护士点对点培训,培养其慎独习惯。月底护士长将记录表统计后交护理部审查。以达到对护士长日常督查落实监管。

2.5  科室加强对重点人员(护士)管理

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士进行业务素质筛查,对查对制度落实缺陷问题突出的护士作为重点监控与培训对象,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管理,根據其责任心与能力安排对应的岗位,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与指导。

2.6  细化落实考核,责任到人

护理及科室制定护理安全考核制度,护理部质量反馈书要求对接受检查的当事人进行具体化,科室严格考核,责任到人,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强化认识,提高护士责任心。

2.7  环节管理,优化流程

根据用药操作的各个环节,从执行医嘱-药物配置-操作查对3个关键环节进行规定,制作查对流程清单。执行医嘱环节强调审核制度落实;执行单统一摆药环节由2人执行查对;操作环节为患者实施前邀请患者或家属进行确认。

2.8  专项检查分析、反馈、目标考核

每月护理部专项质控分析,护士长例会通报反馈与提出整改建议。对科室纳入目标考核,如科室指标未达标,护理部对科室进行考核,与护士长绩效管理挂钩。

2.9  形成标准化

根据成效分析,修订医院查对制度管理、制定查对流程,将查对类不良事件列为高风险事件,科室发生此类不良事件,除及时上报大科护士长外,第一时间直接上报护理部。科室及时进行专项个案分析,持续改进。

3.0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①2017年全院查对类不良事件发生由13例减少到7例,较同期减少6例(发生率降低46%),其中用药错误由8例减少到2例(身份识别错误由4例减少到1例),较发生率减低75%;查对类不良事件发生占出院人次比由0.04%减少到0.02%,下降幅度50%。

②查对缺陷对比。改善前后分别由相同质量检查组,随机抽查N~N1级护士36人,得出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后存在问题减少,改善有成效。见表1。

4  讨论

①该院查对操作主要为操作者查对过程落实环节缺陷,通过管理控制介入,改善前后有明显成效,改善后存在问题减少,提高了患者安全。查对制度属于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护理核心制度。据研究表明,有近一半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造成的[1]。根据中国医师协会2017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PDA的使用仍不能完全代替查对。因此,查对制度其准确的落实率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加强人员管理是严格落实查对制度的关键。

②慎独精神的养成。培养护士慎独精神,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素养[2]。在无人监管下,秉承慎独的操守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3]。查对制度的落实贯穿所有医疗过程与不同时间段,操作者的慎独精神有关,通过不同层级、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监控,使护士操作查对形成惯性,增加慎独习惯。

③查对制度的落实管理需有硬化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将管理者作为查对制度的直接质控落实与抓手,确保科室质量的扎实运行,提高护理安全。依照考核制度,将质量考核落实到人,增加护士对安全的警戒性。

④实行三级监控管理,层层重视,层层落实,通过护理部专项管理;大科护士长日常巡查;科室护士长巡查落实。其中,护理部对查对落实率的长效模式监控,可提高护士长日常督查的落实客观性,以培养护士养成规范化的查对习惯,提高慎独。

⑤加强环节管理。对查对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培训管理。提高护士对重点环节操作的落实率,提高准确性。

⑥查对中,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查对。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成为有效监督者,患者的积极参与能促进医疗信息透明化,有助于提升安全等级[4]。同时,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实物确认,是医院评审要求,也是强化了患者身份识别的精确性。因此,患者第三方参与查对,能使查对更加精准。

⑦护理部从不良事件收集分析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出管理重点,按照PDCA持续改进项目进行专项整改,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与安全[5]。

[参考文献]

[1]  崔晶,李爽,陶艳波.手术室护理中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69-270.

[2]  张彩霞.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

[3]  谷丽琼.浅谈慎独精神在N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09,15(4):104-105.

[4]  张斌渊,李军,贾丽苹,等.医护人员视野下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意愿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1(1):68.

[5]  钱建凤,孙新华,黄冰,等.手术室门前交接流程的规范化[J].中国實用护理杂志,2016,32(1):71.

(收稿日期:2018-05-12)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