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2018-05-14 10:31朱峰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悦读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

朱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阅读”时代已然来临。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地位更加重要。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涯开始之初就快乐地进行阅读,并从读的过程中有所知、有所得,从阅读中发现快乐,自阅读而“悦读”,这是值得仔细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激发兴趣、创设环境、教授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阅读”时代  小学低年级  课外阅读  悦读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讲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名言,阅读带来的文化力量不仅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命质量与高度,绵延开来还关系到了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时代的兴衰进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鲜明导向就是: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中激发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去丰富知识、点亮心灵。

在“大阅读”的时代背景下,要真正实现课程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时刻想读、能读、爱读、善读,自觉、主动地拿起书本,手不释卷,乐在其中。那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有效推进课外阅读呢?

新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低年级阶段要特别注重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习运用初步的阅读方法。基于低年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当以筑石夯基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把基础打牢,把兴趣养好,逐步架构起从阅读到“悦读”的桥梁。

一、激发兴趣,打造“悦读”基础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像散发着魔力的磁石,总是能够把人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让人日思夜想、乐此不疲,阅读唯有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和收获,才能够历久弥新、行稳致远。

1. 精选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仍然以具体形象的直观思维方式为主。基于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学生选取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绘本,相较于纯文本,绘本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丰富的图画能够对阅读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既有利于内容理解,又容易在脑海中激发起画面感和想象力,对于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从内容上看,要尽量做到浅显易懂、易读易诵、琅琅上口,诸如选取《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中国民间故事》等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词集、中外寓言故事集等图书,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从能读、多读、畅读到能背、能说、能讲,在优美的诗词意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静静地植入阅读的种子。

2. 开展活动,体会阅读乐趣

健康的成长总是伴随着阳光和自信,而自信则来自源源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低年级的小学生天真烂漫、喜好表现,总是急于展现自己,同时又很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在课外阅读中把握住这一点,及时组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给孩子们更多展示自我、收获信心的机会。比如,学生从小喜欢背诵古诗,教师就可以开展“诗歌大会”的比赛,看谁背的诗词多;学生爱听故事,就可以举行“小小故事王”的比赛,看谁讲得生动;还可以开展轮流朗读、互相点评,甚至进行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个人才能并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和肯定,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获得感,必将进一步提升其阅读兴趣,不断巩固“悦读”的成果。

3. 家校同步,培养阅读习惯

经常有人讲“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家门和校门这两扇门几乎是其活动的全部空间所在,只有家庭与学校同轴并进,相向而行,才能让孩子获得稳定持久的成长氛围。同样,孩子的阅读也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家庭阅读是课外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就是从亲子阅读开始的。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与家长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及时把课外阅读的内容、要求、孩子的阅读表现反馈给家长,不断提高家长的阅读意识,陪伴孩子开展阅读,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和环境氛围。

二、创设环境,营造“悦读”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在愉悦的环境中,阅读才能成为“悦读”。

1. 榜样示范,为人师表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向师性,一切行为习惯、一举一动都向教师看齐,天然具有尊师、敬师、学师的特征,教师的榜样作用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颇有一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就阅读来说,教师的阅读,对于班里学生就是良好的阅读榜样。因此,当午间活动时,我常常手拿一本适合学生看的书籍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翻看,沉浸其中。这时一定会有学生围过来看你在做什么,在看什么书,书里写了什么……慢慢地,有的学生坐在我身边一起看,有的学着我的样子也拿起书翻了起来,于是课间休息时少了追跑吵闹,多了孩子们阅读的身影。

2. 设图书角,开辟阅读场

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 “悦读”场所,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宝库的神圣感。开学不久我就在班级设立了“小小图书角”,每个孩子带两本好书作为班级的图书来源,并定期更新图书。师生共同装扮图书角,给图书角的椅子穿上漂亮的布套,让其成为学生向往之地。每天午饭后,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尽情阅读,表现优秀的还能奖励在图书角读书,读书成了学生心中无尚光荣的事情。一段时间过后,逐渐形成人人爱看课外书的氛围,实现从阅读走向“悦读”。

3. 展示阅读成果,装扮课堂

低年级学生渴望自身进步,获得成就感,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表扬和肯定。为了保护学生的读书热情,也为了营造更美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班级”,我十分重视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专门设立相應的区域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学生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写写、画画,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阅读的乐趣。

三、教授方法,提升“悦读”体验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识字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认知能力有限。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随意进行的,没有好的阅读方法。而只有掌握科学、高效、合理的读书方法才能获得最大的读书成效。所以教师不仅要学生“会读”,而且要让学生“读得更好”。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教会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阅读前的指导

阅读整本书时,拿到书后,可以通过封面、目录去猜测故事的内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看封面和目录,据此来猜想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图文并茂是低年级课外读本的主要形式,孩子们首先看到的一般是图画,然后才是文字,因此,也可以按照这个自然顺序,引导学生由图及文。阅读的时候先看图,再看文,文章中经常有学生不认识的字,可以猜读或跳读。每读一本书,应按顺序读书,切不可随意翻看,打乱节奏。学生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喜欢的好词好句,此时要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巩固阅读成果。

2. 阅读后的指导

阅读是为了让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朋友分享阅读体验和收获。读完一本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和交流,提出一些问题,师生一起来聊聊天。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聊一聊之前阅读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很高,气氛非常热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让学生享受的阅读就是“悦读”。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孩子们体验着一种别样的生活,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了多彩的语言词汇,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同时也开启了智慧之门,拓展了知识储备,陶冶了个性情操,提高了综合素养。孩子们享受到阅读的幸福,热情高涨,读书兴趣更加浓烈了。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书是我们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唯有阅读方能让我们明理启智、汲取力量、不断前行,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让学生自阅读而“悦读”,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真正扎实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定能在“大阅读”时代中找准方向、找对路径,带领学生从万卷书中找到应对语文学习和未来人生的“法宝”。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悦读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