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8-05-14 09:06潘滋涵
丝路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并于入学教育、日常管理、学生资助、就业工作等不同的学生管理阶段进行实践。通过该模式的实践,有效增强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提升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律性,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家校互联;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项任务重、事物杂、责任大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又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如网贷、电信诈骗等新问题,给广大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改变传统的只依靠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模式,引入学生家庭的力量,建立一种家校互联的学生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以往,巨大的交互成本限制了家校互联的广泛性和持续性,而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借用信息化通信手段,使得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推广变得更加容易。

一、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信息化平台的选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想要构建成功,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宜的信息化平台,为后期的践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化平台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和普及程度,选择一个既功能丰富能够承担起学生管理和家校互联任务,又能够为广大家长、学生所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的信息化平台。

微信、QQ等信息化平台虽然普及度很高,但是在功能上偏重于社交,不足以支撑日常学生管理活动,虽然可以通过一些公众号的功能来弥补,但又会增加推广的难度。对于一些专门的学生管理软件,虽然其功能上是为学生管理服务,但是推广难度较大,且软件购置成本较高。经过比对筛选,本研究选择了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作为依托来进行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校近年来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蓝墨云班课”已经被学生广泛应用,将其用于学生管理的话,只需进行家长端的推广,大大减小了推广难度。另一方面,教学与学生管理不乏相通之处,“蓝墨云班课”虽是为教学设计,但是其中的很多功能,如信息查阅状态显示、调查问卷、学生互评、数据分析统计等,均可直接应用于家校互联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且该平台完全免费,降低了使用难度和成本。

(二)家校互联的初步建立

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开端就是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长效联系机制,这种联系建立的最佳时机是新生入学伊始。许多家长会送学生入学,这就使得辅导员有了更多面对面同家长交流的机会,而此时的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还很陌生,更乐于交流,且沟通过程中不带任何目的性,信息更真实可信。借此机会,初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建立同家长的初步联系,同时进行信息化平台“蓝墨云班课”的推广。告知家长可以通过该信息化平台进行家校之间的互联互通,交换意见,共同管理学生,同时还会在平台上推送一些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十分渴望了解,但學生往往不愿过多提及,以往又缺乏其他了解途径,这就让家长对于信息化平台“蓝墨云班课”更易接受,乐于使用,使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三)家校互联在学生管理各个阶段的实施

家校之间建立初步联系后,要把这种联系不断加强,通过家校互联互通获取信息,反馈意见,协同管理,使其真正为学生管理服务。

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初次实践是在学生的入学教育过程中。入学教育其实是一个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过程,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品格习性、学习愿望等信息,便于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校文化、规章制度、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宣教,使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建立集体荣誉感,树立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信息的渴求和对交流的帮助往往被忽略。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家校互联之后,对学生的入学教育就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同时可以将教育对象扩展,让学生家长加入其中,使家长对学生学的是什么,将来做什么,吃住怎么样,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将来更好地配合学生管理工作。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私聊等功能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视角下的学生性格特点,使对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立体,为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家校互联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将学生宿舍的照片或小视频,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闪光点,不定期推送至信息化平台中,使得家长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协助辅导员进行教育、开导。又如将学生的请假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传达给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核实,对于假期归家和开学报到期间,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行程,确保学生安全。

信息化家校互联助力学生资助工作。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容不得一丝疏忽大意。过往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只能通过学生谈话和证明材料来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了解多数流于纸面之上,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建立了信息化家校互联渠道后,可以在资助工作开始之前就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同家长直接联系,通过日常的点滴沟通,逐渐勾勒出每个家庭的实际境遇,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困难。在贫困生申报开始后,就可以通过这些积累的信息与学生申报材料相比对,来判断学生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性。此外,通过家校互联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资助情况,督促受资助学生将资助款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将资助款用于非正常高消费的情况出现。

信息化家校互联对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提升效果明显。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学生的事,更是学生家庭关注的焦点,关系着整个学生家庭的未来。但是在就业中,由于学生自身社会经验的缺乏和思维的不成熟,往往会造成择业困难或盲目就业,影响就业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的引导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在引导过程中结合学生家庭的意愿,甚至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那么就业指导工作就能事半功倍。辅导员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家长介绍学校相关就业政策及合作企业信息,指导家长根据家庭需求进行合理的择业,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帮助学生进行企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学生的就业既能够让学生自身得到充足的发展空间,又能让学生的家庭满意放心,极大提升了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四)信息的反馈及管理体系的优化

在信息化家校互联管理模式的实践中,同学生家庭的沟通贯穿始终,而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收集反馈。通过不断对沟通得到的反馈讯息进行统计筛选,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管理之中,就使得管理体系不断得到优化,始终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学生及其家庭的需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二、家校互联学生管理体系的实施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采用信息化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极大丰富了辅导员的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借助信息化平台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统计等功能,能够快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帮助辅导员快速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管理。同时,采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学生管理,能够观察学生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度,能够针对重点对象加强管理,此外,辅导员的所有管理活动都被记录在信息化平台中,节省大量的资料整理存档时间。

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家校互联,在家长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家长能够帮助辅导员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家长的适度参与,也弥补了辅导员管理的一些忙点,极大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果。

(二)增强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律性

采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家校互联后,实现了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实时掌握。以前,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彻底脱离家庭管理后,大学校园经常会成为其放纵自我、肆意享乐的乐园。但是实现信息化家校互联后,家庭的监管能够延伸至校园之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不再和家庭脱节,使得部分学生不再毫无顾忌的放松对自身的约束,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或其他富含正能量的事情中去,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律性。这有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建立,对学生管理工作更是有莫大的益处。

(三)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信息化家校互联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学生家庭对学校的历史文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每个学生家长都成为了学校的宣传员,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认可度,有利于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和招生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家长意见的筛选及参与度的把握难度较大

学生家长之间价值观、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因此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取的信息和意见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辅导员对信息进行甄别,去伪存真,使真正有用的信息和意见发挥作用。对于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环境,要对家长的参与度进行控制,避免无人参与,使家校互联学生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更要避免家长过度参与,喧宾夺主。因为家长的管理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所以一定要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在特定范围内协助辅导员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理。总之,如何发挥好家校互联学生管理中家长的积极作用,关键在辅导员的引导与筛选,把握好了,就能成为学生管理的一大助力,把握不好,只会徒增烦恼。

(二)部分学生家长的参与度仍然较低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家庭对信息化平台的推广态度十分消极,甚至对学生在校情况也不甚感兴趣。这是由学生家长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存在这种情况的家庭只占很少的比例。因此,可以通过其他的輔助手段弥补这些家校互联的盲点,如定期和家长通电话了解家庭情况,通报学生情况,并进行沟通交流和意见反馈,或通过微信等其他信息化平台单独交流等,以保证学生家长的参与度。

(三)对重点家庭、重点事件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

信息化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虽然使得家校沟通更方便,相互了解更便捷,但是在一些重点家庭、重点事件上,通过网络了解到的情况仍不如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更深刻,更具体。比如对某户特困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只是通过网络交流,从学生家长口中得知的情况仅仅就是交通十分不便,家庭收入微薄。直至假期实地去学生家中走访,才知道道路可以坎坷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家庭如何的偏僻,干旱年份甚至需要出去挑水吃,让我了解到了学生家庭的真正艰难,学生出去上学的不易,相比于网络上的交流,更能帮助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作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信息化的家校互联固然高效,但是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需要其他沟通方式的配合,才能将家校互联的作用充分发挥。

四、结语

实践证明,信息化家校互联是一种优良的学生管理的模式,在他的帮助下,辅导员可以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虽好,但仍需用心,只要广大学生工作者广听慎辩、齐心尽力,信息化家校互联学生管理模式必定能够为学生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萍.“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03):47~49.

[2]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01):53~56.

[3]谢超峰.手机媒体在辅导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02):9~12.

作者简介:潘滋涵(1988—),河北承德人,硕士,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