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要

2018-05-14 09:06陈二林
丝路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坚实的信仰支撑与强大的精神动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全过程,须臾不能脱离且必须紧紧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思想精粹、理论要义、哲学意蕴、实践智慧,通过一定的生成原则、构建途径与作用机制,必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生成持续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中国,思想观念杂呈,价值理念多样。迅速崛起的中国,面临着全球化时代与“风险社会”的诸多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长期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开展。这种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强健的理想信念与持久的精神动力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承担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信仰支撑与精神动力这样的重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又积极回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世界潮流,对现代化进程、国家建设、社会转型、民族振兴以及人自身的发展等问题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源于历史、源于实践、源于理性的高度的理论自觉、文化自信与忧患意识,反映出我们党对人类、国家、民族与人民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深切思考。其可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也是中西合璧的有机产物。

毋庸置疑,能够为一个民族国家及全社会所信奉和共享的价值理念,必然渊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乃是价值之基,价值之魂,亦是价值之体,脱离历史文化传统而去谈什么培育和践行价值观,无异于痴人說梦。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而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此为前提,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认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脉络,系统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全过程,将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强大而持久的价值支撑与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长存发展的根脉所在。因而,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民众诉求、结合社会实践,在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思想精粹、理论要义、哲学意蕴、实践智慧,特别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尤其要重点阐发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精神,推进这些精神气质在国家、社会、个人诸方面的多维呈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诸领域的全方位浸润,从而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彰显其民族特色。惟其如此,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又高扬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在当代中国充分发挥其引领思潮、凝聚共识、赢得人心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结晶体,因而其融思想、理想、精神、道德与价值为一炉。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重在指明价值观涵养与培育的大方向与大原则,不等同于社会主义价值系统这一大厦的全部结构,更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价值系统这一大厦的竣工。而且,社会主义价值系统,尚需也必然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激荡与耦合中,进一步得到涵养、培育、丰富和完善。

故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生成,乃是复杂的系统过程,在实践中需多管齐下,多方配合,整体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探寻和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有效的原则、路径与作用机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切不可急躁冒进,亦不可浅尝辄止。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我们应以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滋养,发挥其“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

总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倡导、难在培育、功在涵养、重在践行、贵在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敷衍了事。其必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一项意义深远的开创事业,不能指望一劳永逸。惟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想、精神、道德与价值之有机复合体,才能真正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认同,才能达到强固理想、蓬勃精神、提升道德、端正价值、凝聚人心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作者简介:陈二林(1972.06—),男,汉族,安徽望江人,哲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