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游泳安全防护与急救能力现状的研究

2018-05-14 17:20田小静郭毅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现状

田小静 郭毅平

摘 要:为掌握我校当前在大学生游泳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教育方面的状况,通过随机方式,选择286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在此方面,学生未充分认识到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大部分学生均认识到游泳等求生技能的重要性,而未意识到运动损伤、心理调控等知识的重要性。在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方面,我校学生具备较低自我满意度,且女生不及男生。高校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专题讲座、书籍期刊等途径获取知识,较少应用选修课与必修课此类渠道,电视广播渠道应用率最低。故而,在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基础上,需继续完善我校学生的急救教育和安全防护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 安全防护知识 急救能力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182-02

诸多突发事件会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此类事件会不同程度伤害人类生理、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对于人类健康生存发展而言,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起着基础作用,面对突发事件,可保障人类免受伤害,为人类自身需拥有的基础能力与根本素质。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引领者,以及社会主流群体,高校学生对于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方面的认知显得格外重要。发生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我们深刻反思,若遇难者具备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那么其生还的可能性会极大提升,也不会导致人员大量伤亡后果。对此问题,我国虽然已经有所重视,例如,针对中、小学推行“开学第一课”行动等。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在此方面又呈此状状况呢?此次研究聚焦北京科技大学,对当前高校游泳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状况展开探讨,从而为学校对于此项工作的决策制定与执行给予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于体育课上选择286名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最低年龄18岁,最高为23岁。其中,女性、男性分别为84名、202名。

1.2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学生独自完成。内容涉及一般资料、认知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状况等。问卷合计发放300份,收回286份有效问卷,达95.33%有效回收率。统计分析借助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认知状况

在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意识上,我校学生存在明显区别,大多数对此方面知识与技能重要性有所认知,但是,尚有35%的学生无此方面意识,女性与男性未见明显差异(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都认为游泳等求生技能知识非常重要,而对心理调控知识和运动损伤纺织知识认同度较差。

2.2 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自我满意度状况

通过表3可知,针对自身的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有关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满意度较低,故而,凭借教育途径来强化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了解十分必要,如此则需相关高校设置相关的课程。

就性别差异而言,在对此方面知识了解上,女生不及男生。故而,女生需重点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事件,能够保持坚强、坦然的态度,同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来对付突发事件,使自身免受伤害。

2.3 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获取途径

通过表4能够明确,我校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专题讲座、书籍期刊等途径来了解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较少通过正式课程教学(包括必修与选修)渠道获取此方面知识,此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更为突出,电视广播渠道更是较少接触,可见,电视广播很少进行此方面的宣传,此外,导致此现象的因素也可能为,高校学生较少接触此类渠道。

2.4 安全防护和急救教学现有不足

对所在学校当前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教学状况,大部分学生呈不满意态度,教学中现有不足主要为:教学内容太少(69.23%)、领导不重视(62.94%)、教学形式单一(61.19%)、流于形式(56.99%)、缺乏针对性(54.90%)等(见表5)。

2.5 对策

可通过学校教育渠道来推动灾难救助知识的普及。在体育教学中,引入防灾自救内容,使此项内容成为体育课程体系构成单元。将此项知识的教学工作明确列入体育教学学年、学期计划中,为其划拨一定课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将此项内容学习状况列为日常教学评价考核管理项目。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防灾自救意识,开展具备科学性、系统性与计划性的教学。在每学年教学中,指定一定阶段用来对学生开展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以 及心理教育,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需在其军训阶段,有计划地实施意外事件应对、自救、互救、防灾、抗灾等有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使得自救教育切实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应通过体育教学来强化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养成。需针对心理素质、力量、协调性、速度、灵活性以及耐力等展开专业化训练。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不光为了强健学生体魄,还为了使学生具备应对灾难的基本自救能力。在具體体育课堂教学中,可将防灾自救相关知识(包括人工呼吸、病人搬运、包扎伤口等)同体育保健知识相结合,在科学化、系统化实践基础上,学生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救护知识与应用技能,使得自身救护能力与生存能力得以增强,在事故发生时,可有效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 张辉,王斌,罗时,等.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4):300-303.

[2] 徐惠,梁超英,符壮.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115-116.

[3] 徐惠,梁超英,符壮.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80-8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现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