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2018-05-14 12:45王湘萍
新丝路(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法治基层时代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新时代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提升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推动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保障。

关键字:新时代;创新;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因为经济的欠发达,人民群众思想的稍显落后,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中一些非主流思想广泛流传,竞相发展,扰乱人心,影响安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文化的发展,严重影响和阻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更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提升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宁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是推动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保障。

一、充分认识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开展不仅有利于加速我国与亚洲各国乃至欧洲国家的交通、贸易、金融的互联互通,而且可以把广大的西部地区推到开放的前沿,为深入推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将西部地区打造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西部发展新格局。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相关各方在经济活动,旅游、探亲等涉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境外敌对势力把边境地区作为其渗透、颠覆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跳板,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分裂渗透,一些腐朽的、反动的丑恶的东西不时在“一带一路”的西部前沿传播和蔓延,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在西部地区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新时代要进一步深化对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挤压非主流思想的发展空间、铲除非主流思想滋生土壤,提高群众认知和辨别能力,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宁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突出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助力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更有效的实施。

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西部地区是这一阶段的关键环节。我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改革开到的前沿阵地东部和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且相对全面,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和商品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西部这片广褒的土地、这条亮丽的风景,经济和社会发展却明显滞后,多数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经济欠发达,人流、信息流不够快,群众富裕程度不高,总体文化水平偏低,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人民群众的思想封闭保守落后,“神权”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迷信盛行,這些都给非主流思想的发展和蔓延提供了机会。有些组织披着“真、善、美”等华丽外衣乘虚而入,打着“救世主”、“有病不求医,信主就能行”等旗号蛊惑群众,并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中广泛传授,扰乱人心,严重影响安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文化的发展,一些非主流思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破坏性力量。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新时代发展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基层组织不健全,不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各级政府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在西部一些地方虽然将意识形态工作延伸到了镇村、社区、企业、学校等最基层的社会单元但其发挥作用不足;一些地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队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不强、认识不足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2.西部地区贫穷落后、基层宣传基础薄弱

贫穷落后往往与疾病、愚昧、灾祸如影相随,而这些社会现象正是非主流赖以滋生和发展的土壤。西部贫穷落后地区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地方虽然也在不断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西部地区基层各类基础的薄弱,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不足和群众文化活动欠丰富。

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教出更高要求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业态,以其其特的方式和内容,从空间和时间上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手段。微信平台、手机、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使不良信息的散布手段升级,从而使信息更加难以监控、更加难以捕捉。如何快速适应这种社会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及时、快速的捕捉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信息,准确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手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三、新时代创新发展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

1.新时代创新发展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以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认识上有新高度,不断开创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要从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深入审视和准确定位新时代西部地区反邪教工作,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正确研判当前新时代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做好西部意识形态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2.新时代创新发展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夯实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是有效发挥基层各宣传力量在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各级领导组织、宣传队伍、文化协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各级领导组织、宣传队伍、文化协会、志愿者队伍几方方联动。二是加快适应新时代信息社会,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中各类人员的信息素养,进一步加强网上管理监控和舆情分析,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形式和方法,与西部各地区实际相结合,既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电视、报纸、板报、画廊等传统媒体,也要有效应用新型社交型、互联网等新型媒介,创新网络内容建设,把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流量和水平作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壮大网上正能量,不断增强宣传效果,提倡资源共享,广泛推陈出新。三是强化全民意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的关注点、接收点,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反对邪教与科普工作结合起来,把网络、手机等信息传播方式建设与反邪教阵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识别、防范的能力,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强化“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进一步创新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形成治理体制新格局。意识形态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要构建现代治理模式、倡导法治思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导干部群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就必须将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贯穿于西部地区反邪教工作中,形成新时代西部地区治理邪教问题的新导向。一方面通过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塑造和引领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抵制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保持文化独立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从而凝聚社会力量。另一方面要在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和治理邪教,坚决树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法,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法律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动力与活力。通过“德治”与“法治”的結合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西部地区基层治理体系,以满足新形势下对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逐步形成共管共治、常态长效的西部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作者简介:

王湘萍(1977--)女,金昌市委党校教师。

猜你喜欢
法治基层时代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基层巡览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