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05-14 08:55王舒楠
财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消费电商

王舒楠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发现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消费金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征信系统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

互联网消费金融

发展模式 问题 策略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含义及特点

(1)消费金融的含义

消费金融足指为居民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这种在金融服务丰要足用来满足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的主要前提就是持久性的收入,当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进行预期后就会增加现期的消费需求,在当前收入不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时,消费者就可能会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对未来的收入进行预支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而瓦联网消费金融就足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

(2)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特点

1.额度小、普惠性更强。与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金融等传统型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更广泛的服务范围,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丰要是中低端的客户人群,申请金额较小,能够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

2.快捷方便、提高客户体验感。互联网消费金融克服了传统消费金融中存在的弊端,更加注重客户体验感的提升。一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一种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其在业务流程上非常高效快捷。此外,客户通过还款及时来对自身信用不断地提升,能够申请循环借贷某种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随时借及时还,随时需要随时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借助于场景支付平台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大额商品的消费便利性,通过跨期消费的形式增强了客户对产品使用的体验度。

3.数据信息丰富。瓦联网消费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平台的运用,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人群进行分类,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的优势使得其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信息,更好地对消费群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控,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4.客户定位清晰。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针对足为中低端的年轻客户群体提供融资平台,相对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渠道来说,这些群体更容易在消费金融平台获得所需资金。

中国消费金融目前的发展模式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三种模式最为常见

(1)大学生分期消费的金融模式。此模式是由大学生到分期平台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也就等于说是理财平台通过打包从而包装出各类理财产品来供投资者进行投资。购买商品和服务是大学生通过平台获得资金后最主要的用途,大学生获得资金后由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最后消费者还本付息。

(2)P2P借款模式。此模式是P2P消费金融平台最主要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通过平台审核上线一些基于消费者需求而设计出来的消费金融产品,再有消费金融平台向消费者发放借款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当借款期限到期以后消费者再向平台进行还本付息。在该模式运营中值得注意的足P2P借款模式具有较高的审核成本,不能够充分掌握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所以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3)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模式。此模式主要是应用于电商平台,京东白条、蚂蚁花呗是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这些平台的运作方式相似,更注重消费的场景化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此模式中,电商平台在确定好分期的商品以及分期时间后,再通过其掌握的大数据来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确定为消费者提供的授信额度。电商平台允许消费者在授信的额度范围内进行消费,在消费者完成所需消费以后,京东白条等电商平台向供应商提供所需资金,最后,消费者再按约定的期限进行还款。

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

(1)消费金融公司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渠道

不吸收外部存款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投资人的,消费金融公司自有资金,小贷公司资金,应收账款的资产证券化获得的资金以及和银行合作放贷获得的收入。但是由于对投资人具有较高的资金要求以及丰厚的相关经验使得投资公司进入该市场的门槛变的相当高,阻碍了许多投资机构进入该市场,不利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与壮大。此外,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额度有限制,在消费金融交易额中所占比例较小,融资渠道的缺乏进一步限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

(2)瓦聯网消费金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传统的消费观念仍然制约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步伐。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念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常态,但是在我国却并没有被人们大量接受。量人为出仍然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产品与服务多半会选择放弃消费,较少会通过借贷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当前的消费需求。

(3)征信系统不完善,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首先,网络征信的评估标准不统一。资金实力雄厚、数据积累丰厚的商业银行与大型电商平台具有较为完善的评估维度和指标设置。而一些新兴的消费金融公司由于网络征信标准的缺乏所以在信用评估方面处于劣势。

其次,各平台之间缺乏信用数据合作。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积累的数据进行挖掘与评估来获得可靠地数据信息。而商业银行以及与商业银行合作的金融公司具有较长的线下数据积累时间,但是由于收集的数据缺乏一定的动态性,所以不能更好的反映出用户的实际状况。

最后,信用风险较大。无需担保和质押、贷款办理速度快是互联网消费公司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其最致命的弱点,这种业务模式大大提升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信用风险。只要用户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消费金内容公司就会短时间内完成借贷工作,在有限的条件下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准确辨识用户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的消费金融公司坏账的可能性,使得其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4)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的金融人才较少,尤其是在投资于信贷业务核心量化风险控制的技术与人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仍然是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中引进人才来对高收益与高风险的项目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大大制约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进程。

(5)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陆续出台,但是相对于目前该行业的发展速度来说较为滞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而且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大多只是包含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条款或者只有一点关联,缺乏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量身定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监管层在监管过程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支持,不能更好地解决纠纷,不能更好地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应对策略

(1)增加资金来源渠道

要建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相关部门要放款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条件,对金融产品的发行审核进行适当的简化,从而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强消费金融公司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例如,对一些消费信贷如个人汽车、信用卡、消费、电商消费金融等进行资产证券化,将这些信贷存量变成流动的资产,扩大信贷的规模,增强消费金融公司的放贷能力,创造更多的投资融资渠道。

(2)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普及力度

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的支持与引导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需要政府从各个层面来鼓励金融创新,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此外,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得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驾强有力的马车。

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角度来讲,虽然金融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能够使消费金融的理念迅速传播,但是如果想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使其接纳消费金融产品则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消费金融公司应充分重视欺诈风险,不仅要规范用户的信用情况审查,还需要借助广泛的外部数据平台和云端反欺诈系统来地狱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欺诈、套现、冒用等风险。

(3)构建健全的征信体系

健全的征信体系建设离不开信用服务机构的参与,外国消费金融市场近年来的稳定发展与其众多的征信机构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我国征信系统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央行的征信系统之外,我国缺乏成熟、大型的征信机构,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不能很好的为消费金融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要加征信机构的建设,政府在鼓励公共征信机构建立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私营征信机构的发展。

(4)加强对消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拓宽该行业人才的来源。各个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同时与高校合作,通过高校來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从业人员的创造力,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5)完善消费金融的法律体系建设

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首先,要根据现实状况对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修补,使其更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其次,要立足于现实状况制定一些互联网那个消费金融的细则,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以及对消费者的保护等具体措施进行明确规定,来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合法合规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1]尹一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

[2]龚晓菊.我国消费金融的SWOT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

[3]李小龙.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消费电商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环境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