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核心素养培养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

2018-05-14 08:55曹林林
财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改革

曹林林

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为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价值观念等内容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不针对任何具体学科和具体学科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站在统领各学科的高度上,强调跨学科学习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发,则是强调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现实生活可能发生的特定情境的知识和能力;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远不仅限于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体基本生活和適应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从而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正向发展的目的。

核心素养 教育改革发展 价值

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提倡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提倡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顺应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所提出的,足影响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我们因受到各方面的局限还存在有很多疑问,诸如:什么是核心素养,怎么样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如何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得到具体有效的体现,以及在实施中怎样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具体学科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化、伞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自身和社会发展同时向人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接受教育和成长过程中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素养来应对层出不穷的变化形式。与单纯的追求获取知识或技能不同,素养是人们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养成态度的综合产物。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满足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共同需求,关键素养的形成对每个人而言变得尤为重要。这种素养不足对某个人或某些群体而言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素养,而是对所有人的普遍的不可或缺的要求,即核心素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率先提出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之后,得到极大认同和广泛传播。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使“核心素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被置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地位。本研究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与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进程相呼应,满足我国当前对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迫切需要,在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强法制意识的社会人、成为全面看问题的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人,以及成为具有坚定政治方向的人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核心素养培养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

教育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从大的层面看则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教育改革发展一直以来致力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把核心素养培养贯彻到一切教育活动体现了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下面将从顺应国际课程改革趋势、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三个宏观层面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微观层面加以具体论证分析。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趋势

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未来发展必然是对人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过程,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普遍重视和作为基础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一个根本原因。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推动教育和课程改革己成为当前国际上推行教育改革的焦点,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关注人才的培养质量,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上,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具体学科具体内容的掌握和考察。从欧盟和美国的例子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教育问题上不仅仅关注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更多的侧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必须技能等方面。这也就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也是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有关联的内容,通过强调和挖掘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使用和功能方面逐渐呈现以国家推行的课程标准统一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实践,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加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并将其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统领地位,各个学校从上而下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将核心素养培养质量标准督促教育问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我国一直以来践行的人才强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落实到基础教育领域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靠学校教育。所以,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就不可避免地关注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和教育。

(2)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通过对书本的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远不能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运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检索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具备快速识别、有效的整合利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个体的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下人的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寻求自我创新发展突破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趋势,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人的关键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未来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具备核心竞争力才是人在不断适应社会进步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法宝。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在,机器将在未来取代很多人类工种,注重提高人的核心素养,不断加强人们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一方面,有的人能够不断学习努力突破,发明创造出使人类文明更加进步的高科技产品或者是在人文科学上有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中大多数人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追求和价值,更好的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

(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传统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双基的具体把握;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通过明确每门具体学科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学习,使自己更加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同时具备求知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以及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大多被限制在各自学科内部,重点抓知识,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升学压力、学校和授课老师的局限,并没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即使在教研成果,备课教案等书面材料中有所展现,但是落实到受教育者本身,却收效甚微。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基础教育改革一直不变的要求,在不断的改革中我们不可否认取得了很大成就,改变了中国教育落后的面貌,但同时也在不断的暴露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科学求知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实现由传统重知识轻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推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是对素质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和发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正是基于对以往推行素质教育的总结和反思,为培养

(4)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一个个体在步人社会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培养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换句话说一个人现有的知识储备无法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一个人学会学习的能力才是体现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所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处于一种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之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学会在社会交往中与人相处,在不同的声音面前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同客观的看待不同的观点十分重要。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人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的手段,也就是说教育只是一种完善人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品质和技能,使人不断的进步和完善最终学会自我完善。比如说学习的能力,这里的学习不是只指学习知识,而是学会自己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自主选择学习对象采用適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核心素养之所以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重要,就是它内在具有强调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改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