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三字诀

2018-05-14 09:05曹加明
新班主任 2018年10期
关键词:钓鱼岛事例理性

曹加明

感恩,诚然可贵,但是感恩教育如果滑入形式的怪圈,那实际效果就不会好,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感恩教育不能不慎重。而感恩教育要想直抵人心,需要我们念好真、理、善这三字诀。

真──真实而不虚假,方可感动人

感恩教育首先要以真实的事例感动人,那些为了某种宣传而编造的虚假事例,也许暂时能起到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认知方式的改进和认识范围的拓展,迟早会真相大白。曾经的感动中国人物——白方礼老先生,从74岁开始,靠蹬三轮车挣钱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圆上学梦,十几年如一日。一位本该在家安享晚年的老人,扛起了一个民族资助贫困孩子入学的重担,这样的民族脊梁怎能不让人感动?这样真实的事例不仅会感动学生,让他们学会感恩,更能引发他们思考——国家能否建立免费教育,乃至免费医疗的长效机制呢?

理──理性而不矫情,才可鼓舞人

感恩教育还应该是合“理”的,理性而不矫情,才能真正地鼓舞人,而不是落入煽情的窠臼。煽情可以在短时间内掀起情感的波澜,但难以持久,理性的鼓舞虽未必能迅速调动人的情绪,却给人以持久的鼓舞和激励。例如,在中日钓鱼岛的争议中,我们是要因一时激动砸毁日系车,宣泄愤懑之情,否定钓鱼岛属于琉球群岛的一部分,还是追问琉球群岛主权究竟属于谁?理性的力量不可忽略!二战中,南京沦陷后,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的美国人魏特琳女士,冒着极大的风险利用“安全区”拯救了数万名中国妇女儿童。我们是感性、矫情地来一句“别了,魏特琳女士”,还是理性地感恩魏特琳女士在特殊时期对我国同胞的倾情救助?对这样的凡人之壮举,真正的感恩绝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淡然视之,而应表达我们的敬意和尊重。因为魏特琳女士的善举,不只是对人类个体的救助,也不只是对国家的支持,更是出自对人性、生命的尊重!

善──善良而不恶劣,方可启示人

善,无疑是感恩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善,激发的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什么是善?不将私人利益、集团利益置于民众利益之上是善,尊重每一位公民的人格是善,向跌倒在街头的老人和“小悦悦”们伸出援手是善,能为身后的公民抵挡活动移门是善,敢于追问假疫苗流向哪里是善,文明执法、善待每一位为生活所迫而在街头摆摊的群众是善,不戴著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是善,不因医疗费没有凑齐而眼睁睁地看着病人落入危险境地是善,善待年近百岁的中国老兵是善……

真正的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之善中感悟人性的美好、可贵,自然而然地受到善的启示。

教育是立人的事业,感恩教育是立人之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自觉摒弃“假大空”式的伪感恩教育,真正念好、用好真、理、善这三字诀,定能将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钓鱼岛事例理性
欲望膨胀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例”后有“析”方可取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