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视野下“也许”“可能”的对比分析

2018-05-14 08:55崔倩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料库

崔倩

摘要:使用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山西大学)对“也许”“可能”这两近义个词进行比较辨析。在探讨二者基本语义的基础上,笔者发现二者在客观理据、委婉程度、所带推测项以及语法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辖域;主观量;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8)03-0099-05

Abstract: The modern Chinese balance corpus (Shanxi University)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compare the two synonyms of “yexu” and “keneng”.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meaning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two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in objective motivation, euphemism, speculation and grammatical level.

Keywords:

scope; subjective quantity; corpus

“也许”“可能”两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可以相互替换,并且基本不改变词义。如:那个女孩好有气质,会不会是学民族舞的?可能吧。/也许吧。2)不可相互替换,两个词语有各自出现的环境。如:明明就说好了的,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临时变卦呢?这里的“可能”就不能换成“也许”。3)可以相互替换,但替换后句义发生改变。如:“他们两个可能是别国派来的细作”和“他们两个也许是别国派来的细作”。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真实性的程度很明显是不同的。可见二者虽然有时可以相互替换,但仍有较大差异。本文使用山西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结合国家语委分词软件,对“也许”“可能”这两个词语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异同。

1 检索结果说明

1.1 “也许”

在笔者通过搜索“也许”得到的语料中,词性标注都为副词,这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所以单从词类上看,“也许”只有一种词性,即副词。

但是“也许”作为副词,有一定的特殊性。判断副词和动词时,经常会比较这个词语是否能单独回答问题。如果能的话,则一般归入动词,反之,则归入副词。但是“也许”和一些特殊的副词(例如,何必、马上、当然、刚好)一样,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现代汉语中“也许”加上一个语气词“吧”,经常单独使用。

1.2 “可能”

在搜索“可能”词条所得的语料中,助动词所占比例最大,占总语料的82%,其次是作名词,占总语料的8%。剩下的还有形容词,占总语料的4%。剩下的8%,是语料库词性归纳有问题的部分。

据语料库中材料的归纳,“可能”有3种词性。但在大多情况下,“可能”是作为一个助动词出现的。对于助动词这一类特殊的动词,有一些学者是直接将其归入了副词。例如,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和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可能”在作为助动词使用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助动词不能出现在句首或者不能出现在主语前面,但是“可能”例外。例如:可能他今天不回来了。助动词不能受“没有”修饰,但是“没有可能”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另外,助动词后面一般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数量宾语。“可能”可以省略中间的谓语动词,直接带数量短语。例如“可能三四个小时”。所以,助动词就是动词里面的非典型,而“可能”又是助动词里面的非典型。

所以,“也许”和“可能”并不是典型的副词和助动词。现代汉语中动词许多都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可能”正处于动词的边缘,“也许”已经由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比较实在的动词变成了一个意思虚化的副词。所以对这两个词语的比较并不是单纯的动词和副词的比较,相反会带来两种词性异同之处的启发。由于这两个词语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能作状语修饰动词,下面就以此为观察点,对这两个词语进行分析。

2 “也许”“可能”的对比分析

2.1 语义特征上的对比分析

2.1.1 “也许”的词义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1]对于“也许”的解释是:[副词]表示不肯定。《现代汉语八百词》[2]解释“也许”:[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不很肯定。②语气委婉,说话人有商量的意思。③单独回答问题,后面常带“吧”。《现代汉语虚词词典》[3]将“也许”解释如下:①有“或者”“可能”的意思,表示对情况的猜测、估计或者不肯定。②有“恐怕”的意思,表示商量,带有委婉的语气。

2.1.2 “可能”的词义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于“可能”的解释为:①[形容词]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②[名词]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③[助动词]表示估计,不特别确定。《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将“可能”解释如为:有“也許”“或许”的意思,表示对情况的估计,偏于认为是那么回事。可以用在主语前面。《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可能”: ①[形容词]能成为事实的。②[副词]表示估计;也许;或许。

2.1.3 语义辨析

1)相同点

①都可以表示对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情况作出的一种猜测和估计,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例如①:

例1:也许是年龄小的缘故,从父母送我到机场,到我坐上飞机来爱尔兰的首都,没有哭,我暂时把自己定义成“坚强”。1010042209.txt(9)

例2:玛琳·勒庞是勒庞的小女儿,曾获刑事法硕士学位和职业律师资格证。也许是受基因的影响,玛琳·勒庞从小就显示出其好斗的个性。1090072755.txt(30)

例3:如果父亲带我的话,也许我现在是个很棒的泥瓦匠了。1090132550.txt(41)

例4:因为这次听证会时间比较充裕,有利于代表们畅所欲言,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抢着发言的情况。1010010025.txt(6)

例5:

胖一些的女性可能会为夏日穿裙发愁了,在苏果超市的货架上“体贴”地放置了一种减肥皂,让你在洗澡的时候也有减肥的紧迫感。1010011836.txt(27)

例6:在别的语言中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1010020036.txt(23)

上述的例句中,例1~3中的“也许”可以换成“可能”;例4~6中的“可能”可以换作“也许”。例1~2中的“也许”是对既成事实产生原因的一种推测,可能是这种原因,也可能不是。例3~5中的“也许”和“可能”是说话人根据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将要发生的情况会产生某种结果或造成某种影响的推测和判断,如例5,由于一些女性比较胖,所以会产生担忧夏天穿着的思想。但这只是一种推测,也许有些胖的女性有的就不太注重自己的形象,也许有些瘦的女性也有这种担忧。所以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是非常弱的。说话者的这种推测可真可假,具有主观推测性和可能性。

②都可以表示对将要发生事实的一种委婉阐述。例如:

例6:安全智能卡笔记本电脑的价值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而筆记本电脑中的数据资料也许是无价的。1010020858.txt(1)

例7:其实,也许他自己也有点以偏概全,实际上丹麦人对他还是很认可的,已经把他当作了丹麦的一部分。1010042951.txt(27)

例8:也许我对哲学家们过于苛刻一些,但是他们对我也不友善。1080140874.txt(19)

例9: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对A股二级市场的兴趣不大,可能更钟情于投资非流通股。

例10:桃园县把龙舟赛改在陆上进行,主办单位花费40万元打造了4艘有轮子和方向盘的龙舟,这可能也是今年端午的一大景观了。1080032959.txt(29)

例11:笔记本电脑可能需要一些附件和外部设备。1010020858.txt(1)

例6中的前半句是表示一种肯定,后半句的转折词“而”决定了后半句的句义是与前半句是相反的,所以后半句是表达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也就是无价的。这里的“也许”起到了缓和语气的作用。例7中,后半句用“实际上”一词已经表达了一种事实,所以前半句的他自己肯定是有点以偏概全,这里的不确指词“有点”也同样加强了句子的真实性。很明显这个句子中的“也许”就不是表示一种可能性,而是对一种确定事实的委婉表达。例8中“也许”是说话人委婉地批评自己。例9~11也都是对事件或情况的委婉阐述。

崔诚恩[4]指出,“大概”和“也许”在表示推测的语句中,不能加入说话人的意志,而且说话人不能直接参与事件发生的现场。这也同样适应于“可能”,即所属的句子中,要同时满足说话人不在现场且不表示说话人的意志。

例如:*可能我不想去。

*我这次可能不乐意

上例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想”和“乐意”都表示说话人自己的意志。如果换一下人称,转变为他人的意志,变成“可能他想去”就成立了。“可能我明天不能去”这个为什么又成立了呢?很明显,在这里“可能”是表示一种委婉的推辞,不是推测和判断。而且“不能”是客观上不允许,而非主观意志。

2)不同点

①客观理据性的大小不同

“也许”和“可能”对事情做出推测时,即针对上述相同点的第一类推测和判断,不掺合第二种委婉阐述时,都会有一定的依据。但是“也许”的依据不明显,有时就接近没有依据,倾向于随机地表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可能”同样表示推测,它的依据性就比较强,它的依据一般都是客观事实或者是实验数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例如:

例12:按键后,状态窗口有电池图标显示,机器有风扇转动声音,但不停止,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接口松动所致。1010020858.txt(1)

例13:1988—1989年调查显示,在35~64岁组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是北方高于南方。分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为北方盐的摄入量、体重指数、超重和肥胖的百分比均高于南方。1010020237.txt(21)

例14: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某些端口可能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因此对于一些经常要外接大量外部设备的用户,可以……1010020858.txt(1)

例15:也许正是为了配合这个特点,电影节安排在5月18日举办一个关于新导演的研讨会。1010052214.txt(1)

例16:也许吉布森的内心是个好战分子,通过战争捍卫他的价值观。1010052242.txt(1)

例17:也许是出于对旧东家的怨恨,无论在那不勒斯还是在博洛尼亚,弗雷西都能够率领球队给国际米兰以最强烈的阻击。1080101415.txt(67)

例12和例14都详细描述了客观事实的具体状况,以此为依据,得出了后面的推测。例13是依据一组客观数据分析推测出来的原因。所以这里后半句的推测用“可能”表示一种相对客观的判断。例15也是的推测也是具有一定的依据性,但是依据性的客观性不强,配合一个特点,举办一个研讨会,这中间的逻辑性很弱。另外,特点一般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归纳出来的,所以这个依据其本身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例16~17就有推测到了猜测,只是由一种现象,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随机想出来的一个随时可推翻的理由。所以“也许”它的客观理据性要小于“可能”的客观理据性。也正是因为如此,若是在一些客观理据弱的句子中或者是同等条件下,用“可能”就要比用“也许”更具有可信度。

齐春红[5]根据张国宪[6]将表示主客观量的形容词分为微量、中量、高量和极量四个量级的方法,把语气副词的主观量分为主观惑量、主观估量、相对主观大量、主观大量四类。“也许”就属于主观估量这一范围内,主观估量是这四个分类中最复杂的一类,它与主观或量和相对主观大量都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主观估量的语义确信度位于[0.5,0.75]。那么“也许”就处于[0.5,0.625]。若是将情态动词也如此分类的话,那么根据之上的分析,“可能”的确信度就应该介于0.625和0.75之间。例如:

例18:

染发前,不需要先洗头,因为可能会有消费者在洗头时过于用力,容易抓破头皮,此时再使用染发剂,可能会有刺激头皮的情形发生。1080041648.txt(15)

在例18中,原因状语从句中,“容易抓破头皮”是说话人依据惯常情况进行下一步推测的依据。“容易”表现出事情出现的较强确定性。如果第一个“可能”还能勉强换为“也许”的话,第二个“可能”只能是换为比它确信度高的“大概”“想必”“恐怕”这类词,而不会换成比它更低确信度的“也许”。

例19:它们受伤的身体在这样的斗狗场里可能受到细心照顾吗?有人说,人如果能够容忍对动物的残忍,也会容忍对人的残忍。实际上,对动物残忍本身就是不义。可能是,人对人残忍,人对动物更残忍。1080042356.txt(13)

例19中的“可能……更可能”,同样可以说问题。“可能”可以通过加上另外的词语表示更进一步更真实性地阐述说话人的推测,而“也许”不能加上某个词语达到这种效果。这也同样说明了“可能”的语义确信度高于“也许”。

②委婉度的强弱不同

“可能”和“也许”都可以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阐述。但是相比之下,“也许”的语气比“可能”的语气更加委婉一些,例如:

例20:也许惟一比较中国的大型文化活动,只有中国美术馆的韩美林那个展。1010050162.txt(7)

例21:年輕的她也许眼下还不具备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星气质”,但含苞欲放的她却已具备了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便提前绽放的条件。1010050193.txt(7)

例22:如果他们这样说,也许是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很多文化中的区别不在表面的物质上。如果说物质上,这里也有汽车,也有立交桥。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环境中,使用它的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与这些东西共存会影响这些东西的形态。1100032300.txt(19)

上述例子中,用“也许”在表达对某件事情的肯定时,更加含蓄委婉。如例20在肯定“韩美林那个展”的同时,以“也许”表达的委婉语气也给中国美术馆的其他展留有余地。在例21~22中,用“也许”语气指出别人的缺点,更加婉转,让人接受。特别是例22“也许你不是很了解。”“可能你不是很了解”。这样相比下来,“可能”就显得比较生硬、直接,不及“也许”的委婉程度。

③推测项之间的关系不同

“可能”和“也许”后面都可以跟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推测项,但是推测项之间的关系是有差别的。例如:

例23:不仅可能使海平面上升,还可能会使海洋循环和气候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带来干旱和严重的风暴,导致热带疾病的进一步蔓延。1010013084.txt(1)

例24:中国入世之后,不可能出现外国影片无限制的涌入,中国电影也更不可能放弃以我为主的立场。1010050181.txt(4)

例25:水里这个人可能是自己的同伙,也可能是“别人”。1020112742.txt(57)

例26: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1020131418.txt(3)

例27:你也许注意过,也许忘记了,也许也曾在注意的过程中认为这只是个江湖上的小混混,也许也曾觉得这悔涩难懂的名字想它太累,忘了也就罢了。1060080427.txt(29)

例28:剥掉这一荣誉,露出的不是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而是丑恶的内心以及令人发指的行为。也许你曾看到过内蒙古那名男教师因为不顺心残忍地杀害自己三个学生的悲惨故事;也许你还不会忘记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在孩子稚嫩的脸上用发卡刻下了一个耻辱的“贼”字;也许你还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为那个被老师“不小心”惩罚为植物人的小女孩而暗自惋惜?1100020531.txt(7)

首先,“可能”后面加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推测项,是有条件的,有两个推测项的话,一般第二个“可能”前面要加上连接词。若是后面有多个推测项,除了第一个可以不加,其他推测项前面的“可能”一般都要加。但是“也许”就没有这样的条件限制。其次,“可能”的确信度比较高,一般不会连续出现3个或者3个以上的并列项,因为如果是几种情况并列,就与“可能”所表达较强的确信度违背。所以后面推测项多的话,一般会呈现递进式。递进式在肯定之前的推测,又延伸了一步。这比较符合“可能”的语义特征,所以即使是两个推测项,也经常使用递进式。另外,“也许”的确信度比较低,可以在句中直接多次否定推测,所以“也许”的多个推测项一般是并列关系。最后,二者虽然有上述差异,但是异中有同,“可能”在只有两项推测项时,一般存在一种选择关系。既“二选一”。“也许”也是如此。不过不同的是,“也许”的推测项是选择关系时,也可以是“多选一”。

2.2 句法搭配上的对比分析

2.2.1 句法分布

“可能”“也许”的句法分布十分灵活,可在句首、句中,有时还会在句末加以补充。并且这两个词都可以单独成句,尤其是在口语中,使对话更加简洁省力。它们最大的语法共同点就是作状语修饰谓词性短语。下面就以语料库库为基础进行分析。

“可能”和“也许”都能置于句首和句中,乃至句末,但是其倾斜度仍有不同。

如表1所示,“可能”居于句首的只占总数的9%。排除“可能”作名词的308条,可以得到“可能”居于句中的比例83%。而“也许”置于句首的比例则过了半数。所以两者的句法辖域偏重不同。所谓“辖域”,在语言学上是指受某个形式的意义影响的语言片段。史金生[7]指出:

“很多语言成分,比如疑问形式,逻辑量词和各类状语都有自己的辖域,即管辖的范围。一些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差异往往可以运用辖域这一概念进行解释。”位于句首,即高位位置,具有高位功能;位于句中,即“低位位置”,具有低位功能[8]。这两个词位于句首,表示一种主观的推测,从句法层面上讲,整个句子属于状中结构,其语法辖域是后面完整的一个句法结构。也就是说“也许”“可能”位于主语前,管辖的是整个句子,是对整个命题的表述。若是这两个词位于句中,其管辖的范围则变小,不再是整个句子,而是后面的述谓结构,则具有低位表述功能。从上述比例中,“也许”经常处于高位位置,其管辖范围较大,其语义强度则更强,也就是推测揣度的语义更加明显。在语流中,也会以重读、停顿的方式去凸显其本身的主观揣测的意味。这一点在语料库中也可得到证明。

从表2可以看出,有12%的句首“也许”会在后面直接加上逗号,以示强调。而“可能”则一条也没有。所以“也许”的揣测意味比“可能”更多,这也恰好又一次证實了前面所说的“也许”的语义确信度要低于“可能”。

2.2.2 句法搭配

在语料库的检索中,发现“可能”不能单独作谓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结构也是不行的。例如:这是可能的。这是非常可能的。这件事非常有可能。这不太可能。若果删去副词或者句末语气词,这些例句则不成立。但是同属助动词的其他词大多可以的,例如:我可以。我能。我会。“可能”在对话中不加修饰语或句末语气词的话,也是不能单独用的。“能”“会”“可以”这些就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独立使用。在这一点上,列为能愿动词的“可能”更接近于副词的用法。

2.2.3 句类选择

“可能”和“也许”对句类有一定的选择。二者都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当中,但极少用在祈使句和感叹句中。

通过对语料库检索结果的观察,首先,可以发现“可能”“也许”经常使用于陈述句中。并且“可能”用于否定句中的概率占总数的32%。前面可以出现各种否定词,例如:前面会有“不、不太、不大,绝不、根本不、几乎不、都不、已不、似乎不、更不、最不、永不”等副词的修饰,而“也许”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句子只占0.7%。“也许”是更加表现说话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受人们趋利避害,期盼美好事物的心理,所以肯定句偏多。而“可能”的客观理据性较强,所以否定句也占一定的比例。其次,可以发现“可能”可以用于特殊疑问句中,“也许”不能。例如:1)你觉得他可能什么时候到?2)他可能几岁呢?这些问句中都的“可能”都不能换成“也许”。一般特殊疑问句询问的是一个比较真实的信息。“可能”是比较合情合理的推测,比“也许”更加客观,更加接近于事实。“也许”就比较模棱两可,可是可不是,所以一般不用于特殊疑问句中。“也许”“可能”还可以用于反问句当中,例如:3)也许他不知道呢?4)事情怎么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再者,二者都没有用于祈使句和感叹句的语料。祈使句需要命令鲜明,感叹句需要态度明确,而表推测的“可能”“也许”显然不具有这种特征。

注 释:

①文中按顺序编号的例句均来自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山西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4]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5]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张国宪.形容词的记量[J].世界汉语教学,1996(4):35-44.

[7]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2.

[8]齐泸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语料库
语料库辅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初探
可比语料库的建立及翻译教学研究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护理英语语料库建设探索
如何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提高英语教学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近5年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关于“nothing succeeds without a strong will”的语料库研究